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2018-09-21吴维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思想政治

吴维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实现二者之间的联动、融合及协同,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发展,同时实现高校教育与育人的根本目标。本文从定向、引领、保障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系统地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创新创业 协同育人

人才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提升人才培养速度是保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载体与针对,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及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其历史使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高等教育任务在于确立高校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重点培养道德优良、信念执着、本领过硬和知识丰富的拔尖人才。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高层次人才资源,从本质上看,其就业过程就是国家对于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合理优化地配置人才对国家社会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不可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定向作用

理想可以指引人生奋斗的方向,信念能够决定未来事业的成败。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中国梦应该成为青年人的奋斗目标,只有将人生的理想与国家民族民运结合起来,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大学生群体需要有服务社会及现代化建设的情怀与梦想,高校有责任指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行业规律,掌握行业动向,提升大学生自信心与道德水平。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同时,存在专业与行业不匹配、理念不够坚定等问题。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就业创业教育当中,培养大学生职业认同感,坚定其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重要的定向作用。

(二)引领作用

大学生价值取向对于社会整体价值取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极为重要。从本质上看,职业规划是一种价值规划,自我管理则是一种欲望管理。大学生的择业观能够体现出其价值观,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职业观。如何将学生个人情怀及国家有效结合,使得大学生树立更高的理想,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当中的职业选择就是寻求职业与专业技能匹配、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匹配、行业与兴趣匹配的过程。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都是“95后”,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时期,其价值取向具备一定的当代特征,一些学生比较关注个人需求及个人表达的满足。在需要选择的时候,也会以个人需要为出发点,注重物质利益的满足。所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理念,能够为学生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提供保证。

(三)保障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融入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推动学生的人格与身心健康发展。马斯洛在需求理论当中提出了,在人们的低层次需求获得满足以后,就会寻求高层次需求。目前,社会物质需求已经获得了极大满足,大学生对于精神需求的要求逐渐提升。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大学生接受家庭关爱较多,因此养成了任性及对父母过度依赖的习惯,面对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一些人会产生困惑、迷惘,受挫能力差及情绪容易波动的问题开始凸显。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一起,能够保障大学生理性地面对挫折,在提升个人精神水平,摆脱不良习惯的基础上,为今后创业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有助于其创业成功。

二、高校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

为了实现协同育人目标,高校需要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目标,将理论育人作为主要渠道,将实践育人作为主要内容,将环境育人作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企业及党政机关的作用。所以,协同育人模式需要从内容、目标及主体三个层面展开,增强教育效果。

(一)目标层面

在协同育人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点突出创新创业的基本要求及时代诉求,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主要目标,将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知识及技能等价值取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做到思想道德和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

(二)理论层面

协同育人要求高校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念,实现三结合与四转变。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将专业对口教育转变为创业素质教育,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单一化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变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发展转变,从关注书本知识转变为关注实践能力。其次,从课程路径上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实现专业课程的重点化教育,开展专业课程融合教育,将基础教育与拓展教育有效融合。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加入创新创业相关内容,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基本素质。最后,从教学方法上看,要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及解决问题。

(三)环境层面

使用校园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形式,文化熏陶不单单是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形式,同时是思政教育工作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第一,文化宣传。使用各种宣传途径强化舆论造势,树立典型创业榜样,在文体活动当中融入创业教育,产生鼓励创造、创业及创新的校园氛围。第二,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高校需要合理地使用学生社团作用,强化学生创业意识。

与此同时,還需要加强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营造,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证。家人的支持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精神动力。实际上,一些父母对于子女的创业行为存有一定的偏见,放大了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及风险性,甚至感觉子女的创业就是在瞎折腾。所以,高校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采用网络平台或者家访的形式转变家长对于创业意识形态上的错误认知,使得他们能够以子女的创业、创新为荣。社会环境对于创新创业同样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知识及素养,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于未来人才的要求,社会范围内产生尊重人才、知识及创造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创业自主性及积极性。

(四)实践层面

高校要加强协同育人教育工作,首先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二者都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因此高校需要坚持将人作为根本,通过充分的调研工作,加强组织论证,通过向学生灌输人才培养相关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评价,构建教师队伍等形式完善设计,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继而保证协同育人教育顺利开展。

在平台搭建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资源的优势整合。首先,构建专业化的创业平台。确立学校创业室、创业基地及创业园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积极地评估、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创业活动,将潜力项目及优秀的创业方案纳入创业园区当中,从而享受资金及政策的支持。其次,构建系统化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确立咨询服务、政策宣传及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得大学生在创业的时候获得指导与帮助,保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帮助大学生构建相关协会与俱乐部等创新创业社团,丰富校园创业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邀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等,组织学生在创业类企业中实习、参观。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这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互通、结合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该模式的系统阐述和细致分析,从目标层面、理论层面、环境层面及实践层面提出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为相关理论与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袁小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4(6):100-102.

[2]郑创兴.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教师,2016(32):5-6.

[3]杨春蕾,金彦超.民族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长江丛刊,2016(19):197-198.

[4]商云龙,王芳,王陶冶.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52-155.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委托项目《高校参与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YWT2017005)。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思想政治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