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文学作品文本特征

2018-09-20张焕芹

文教资料 2018年12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后现代主义

张焕芹

摘 要: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的文化思潮,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響,后现代文学是这一新趋势的第一个也是最渗透的重要体现。后现代主义是近年来文学理论界和文学批评领域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也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术语。很难在不引起任何异议和争议的情况下定义它。后现代主义学者倾向于强调文化的偶然性或不同形式的知识生产的相对性,声称人类无法用一种完全没有神话、隐喻或文化偏见的语言进行交流。后现代思潮下的文学作品展现出共性的文本特征:黑色幽默,互文性,拼接,元小说,反讽和戏仿等。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文本特征 黑色幽默

一、引言

后现代主义出现的时候,不可能明确,一直是极具争议性的。尽管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术界将它淹没了。虽然在许多学科和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如艺术、电影、社会学、历史、建筑等,在“二战后”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根据一些学者的说法,在后现代主义中有一些特定的词,比如不连续性,混乱,混乱,衰落,不确定和反图腾都反映了作者想反驳的东西,就像后现代主义本身一样。此外,由于它的全面性和复杂性,很难对后现代主义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后现代主义指的是文化现象或文学运动[1]。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代表了20世纪的西方思潮,取代了现代主义,而在文学和艺术上,它却引发了关于它是否取代了现代主义的争论,或者是后者的一个新阶段。有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延伸,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后现代主义完全脱离了现代主义思想。此外,还有其他文学批评家定义这一术语。

二、后现代主义与文学

现代文学是由零散的材料构成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不提供传统的审美情感,可以在历史变迁的线性关系或冲突的最终解决中获得。读者只能在当下阅读和艺术中体验到艺术的存在,成为当下的一种直觉。后现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已经从强调事件的叙述转变为叙事本身的价值。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在散文体小说中,现实和现实主义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攻击。人们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态度,首先是对目前综合研究的怀疑。后现代文学并非偶然出现。这是许多因素的结果,了解这些因素对我们对后现代文学有更好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2]。它的出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跟语言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语言学的转向把一切都变成了语言游戏。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后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文本特征

(一)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这个词是由安德烈·布雷顿在1935年创造的,他强调“乔纳森·斯威夫特是黑色幽默的发源者,来自玩世不恭和怀疑主义的笑声。黑色幽默实际上是一种表现悲剧内容的喜剧形式。一般来说,黑色幽默小说通常以死亡和灾难为主题,以社会的荒诞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为主题。黑色幽默是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夸张扭曲的艺术形式不仅表现了战后的社会混乱和人类存在的荒谬,还反映了个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最重要的是黑色幽默小说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3]。从背景上说,它与战后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密切相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破坏性的现实使人们重新思考宗教、道德和爱国主义等。大量作家开始利用黑色幽默讽刺黑暗和荒谬的世界。一些专家提出黑色幽默文学的主角通常是流浪汉式的反英雄人物,他们是无辜、无能、堕落或疯狂的漫画人物。在黑色幽默小说中,反英雄人物倾向于取代传统的英雄人物创造喜剧效果,强调生活的荒谬性。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黑”指社会现实的病态和荒诞,即社会丑陋、邪恶、残酷的一面。“幽默”是用眼泪来笑,这是一种怪诞和病态的幽默,在悲剧中寻找喜剧。在英语中,“黑色”用来描述黑暗和沮丧的事物,通常被认为是死亡的同义词。也就是说,黑色加上幽默就等于黑暗、凄凉、悲观和绝望的幽默。黑色幽默的基调是存在主义。也就是说,黑色幽默取材于存在主义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黑色幽默的本质,读者必须对存在主义有基本的理解。

(二)戏仿

戏仿这个词来自古希腊词的模仿。亚里士多德的戏仿强调模仿。人们认为文学的内在结构是封闭的。文学作品的目的是代表外部世界。后现代的作品强调模仿,转换或转移以前的文本。仿拟的对象是传统的文学经典、神话、童话等。其目的是借用经典文本而不是描述外部世界。作为后现代小说的写作策略之一,仿拟能贯穿于所有后现代小说之中。从语言词汇学角度来看,对戏仿有一个有趣的解释是仿拟的是一首与另一首歌唱反调的歌曲。现在一般理解为原始的模仿,故意针对原来的模型和固有模式思维,用来嘲笑和讽刺。在韦伯斯特词典中中,对戏仿的定义是:模仿是对严肃作家,或为喜剧效果,或嘲笑而设计的文学作品的模仿。滑稽的幽默揭示了原作的特点或过分之处。它可能含蓄地批评某一特定时代或社会的理想,戏仿可以用诗歌或散文写出来,也可以采用戏剧的形式[4]。幽默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对其风格或特定作品的了解。在黑色幽默作品和许多其他后现代小说中,戏仿常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创造喜剧和讽刺效果。戏仿的对象包括文学作品的内容、人物、写作手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些文学评论家认为戏仿是模仿,转化并最终揭示滑稽模仿与转化常应用于历史事件、文学体裁和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关系。

戏仿的本质特征是模仿、变形、扭曲和喜剧元素。人们认为戏仿暗示着另一种文本通过扭曲的特性重新加工和转换。它是一种模仿另一种通常是严肃的作品的组合。它被设计成以幽默的方式嘲笑,或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批评,一种原创的作品或它的作者。当拙劣的模仿是针对作者或作者的风格时,它很可能会简单地变成一种讽刺的俏皮,通常是发泄对模仿的人的反感。从创作背景来看,戏仿包含词源;漫画方面;作者对文本的态度;读者对其的接受度;模仿的文本不仅是一种特定的技术;而且是一般的单词本身的模式;与其他喜剧或文学形式的关系。当原稿的主题被模仿时,可能会被证明是一种有价值的间接批评,甚至可能暗示对原作者的赞美。

(三)反讽

反讽具有讽刺意味,指的是承认现实与外表不同。言语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法,其实际意图是用带有相反意思的词表达。与挖苦讽刺相比可能令人困惑,但与讽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常是更轻却更严厉的措辞。它的存在以一种冷酷的幽默和作者的“冷漠无情”为特征,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一种冷静。

(四)拼接

拼贴源于法语单词“coller”,意思是黏合或粘贴。拼贴是一种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视觉和装饰艺术。它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技术,首先指一种绘画技巧。在绘画艺术拼贴中,通常指的是那些不相联系的材料被放在一起形成一幅图画,如剪报、邮票、破布或入场券。当应用在文学中该术语适用于包含外国表达,语录和非语言元素的作品,即它是在一个新的复杂的整体中重新使用材料作为语义成分。在文学作品中,拼贴是一种处理方法。后现代艺术文本在作品中安排不同的因素。20世纪,拼贴在文学上被广泛地用作文学拼贴。使作品表现出复杂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效果,尤其黑色幽默作家经常采用各种无关的拼贴画的内容。例如,图片,菜单,报纸剪辑,典故或广告等[5]。通过不同的拼贴,读者可以很容易联想到一些有趣甚至讽刺的图片。

(五)元小说

元小说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同时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它被定义为关于虚构的小说,或者更像一种小说,它公开评论自己的虚构状态。根据后现代作家的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小说自身谈论小说的本质是具超能力的,通常涉及自我意识的重要程度。作者通常通过小说自我意识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的属性。此外,作者倾向于通过对小说的虚构状态及自己的创作过程、生活经历等进行评论,从而使小说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产生短时的效果。

(六)互文性

“互文性理论”的起源一般可以追溯到俄国文学理论家巴赫金,他对语言的独到见解促成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在巴赫金的作品中,肯定索绪尔的努力解释语言共时系统和形式主义者的努力阐述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巴赫金指出,他们忽视的社会语言的特异性,只把对象作为自给自足的系统,没有足够关注他们的社会维度和事实。语言是与特定的社会评价息息相关的。罗兰·巴特是最善于表达互文性概念的人之一[6]。他解释认为互文并不一定是一个受影响的领域。互文性的理论适用于很多文本,从文本有助于产生很多含义,是由无数话语编织而成的。

四、结语

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文学体裁没有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小说有混合创作的特质,可能小说与戏剧的界限不那么明显,小说和诗歌的界限是模糊的。和文学的作品一样,很多广告、诗歌和新闻报道的后现代主义文本特质随处可见。这种混合形式的繁荣,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占主导地位[7]。因此,作家的小说创作了许多新的写作技巧。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繁荣,以及他们对独特叙事技巧的共同使用,见证了小说作为一种流派的演变。

参考文献:

[1]景笑凡.后现代主义小說的“平面化”审美特征解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6(03):74-75.

[2]杨冬梅.美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50.

[3]戴桂玉.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垃圾元素的文学价值[J].外国语文,2017(01):65-66.

[4]刘惠玲.多元性特征在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中的体现[J].社会科学家,2008(08):42-43.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DARH HUMOUR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