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金莲悲剧命运刍议

2018-09-20王婕

文教资料 2018年12期
关键词:悲剧命运潘金莲武松

王婕

摘 要: 潘金莲的人物形象始于《水浒传》,丰富于《金瓶梅》。小说中的潘金莲是个水性杨花、狠毒泼辣的蛇蝎美人,一生徘徊于众多男性之间,最后的命运极其悲惨,究其悲剧成因,无不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潘金莲自身的性格特征及武松对她的影响相关。本文就这三个方面对潘金莲的悲剧命运加以分析。

关键词: 潘金莲 悲剧命运 武松

《金瓶梅》全书的背景被安置在北宋末年,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情节中延伸出来的,表面看似是写宋朝,实则是在讽刺明代中晚期的社会现实。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现实主义小说,它呈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与虚伪,反映了人性的丑恶。小说不仅塑造了西门庆这个人物形象,还着力塑造了身处西门府中的各种女性形象,潘金莲是小说中头号女性代表。从其出身、环境、性格等分析,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和不幸的家庭遭遇,把这个原本单纯的女性逼到了绝路上。“无论古往今来的人们怎么看,潘金莲的确是在封建专制及封建礼教的重重压迫下的、千千万万受害妇女中的一个敢于反抗的典型人物”[1]。

一、潘金莲悲剧命运的根源

潘金莲无疑是个背上了一世骂名、被丑化了的小角色。即便到了现在,这一角色也常被人提起当作反面教材。其一生用“悲剧”二字就可以概括,而究其悲剧根源,社会背景、家庭环境、性格缺陷等无不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原因。

(一)社会背景下的悲剧产物

什么样的社会造就什么样的人,社会背景是分析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金瓶梅》产生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其时禁锢人性的、迂腐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制了人性的自由发展,“这个时代,官商结合,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正在崛起,人们在两极分化中,受到金钱和权势的猛烈冲击,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奢华淫逸之风也迅即弥漫了整个社会”[2]。潘金莲就处在这样一个矛盾交织的大环境中,她不甘心就此沉沦,想在家庭中能占有一席之位,加之自身欲望的强大、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对爱情美满的渴望,但最终却迷失方向,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如果将潘金莲放在现代社会,那么最多背负一个不守妇道的骂名,不至于被夺去性命,死相那么惨烈。因此,潘金莲最后的悲惨结局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二)家庭环境对其悲剧的促成

家庭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潘金莲却无福接受正规的启蒙教育。伴随着她的出生,悲剧的种子便开始酿成。潘金莲的人生从小就十分坎坷,“父亲死了,做娘的因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后王招宣死了,潘妈妈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与张大户家”(《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在这些叙述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她童年的不幸。本該是平静顺利的生活却因父亲的离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出意外潘金莲会顺当地长大成人,嫁入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生养孩子,过上安逸的生活。可现实对她是残忍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年纪,她的原生家庭没有给她身心健康发展的正常环境,她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同时钱本位的思想深深地根植在她的头脑里,钱是万能的,只要能够活命,她就不惜卖身换取生活的资本。诸多无奈的客观条件导致潘金莲的人生观变得扭曲、异化。

潘金莲被卖到张大户家后,本来就生得有几分姿色的她不禁让张大户垂涎三尺,趁老婆不在家时把潘金莲叫到房间里收用了。“张大户自从收用了潘金莲之后,身上添了五种病症”(《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这对于地位日渐受到威胁的正室来说,恰好找到了赶走潘金莲的机会。张大户舍不得潘金莲,可是又迫于要命,就想到一个对他而言两全其美的办法,免费把潘金莲送给“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可见,这就是有钱人的慷慨之举。名为侏儒之妻,实际上是供这位‘登徒子淫乐的外室”[3]。就这样,潘金莲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三个主人。武大得了张大户的好处,一方面自己没出息向人家伸手,另一方面潘金莲本来就是张大户的女人,因此,就算不小心回家撞见了张大户和潘金莲在家里幽会也不敢说什么。如果说武大有足够担当的话,那么大可以拒绝张大户的资助,和潘金莲搬去别的地方重新过活;可是武大却选择了噤声,继续过着没有廉耻的日子。他懦弱的表现将潘金莲推得越来越远,且他的丑陋与潘金莲的美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何况潘金莲想要的是一个可以给她依靠、为她遮风挡雨、带给她生活情趣的丈夫,毫无疑问,武大不是这样的人。“忽一日,大户得患阴寒病症,呜呼哀哉死了。主家婆察知其事,怒令家僮将金莲、武大实时赶出,不容在房子里住”(《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张大户死了,本来就对武大十分憎嫌的潘金莲再也不用在这场婚姻中逢场作戏,他们的婚姻因此名存实亡了。

从父亲的死亡到张大户的一命呜呼,潘金莲发现她所有的努力到头来竟只换得一个为她不齿的武大郎,她甚至连被转卖以碰到个好人家的机会都没有了。她遭受的不幸让她开始明白:因为贫穷失去了自由,因为贫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甚至失去了女儿身。没有所谓的爱情,只有权钱交易,唯有攀附于男权她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就使她以后所做出的一系列伤天害理之事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她的悲剧与她的家庭及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自身性格酿成的悲剧

如果说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是酿成潘金莲悲剧结局的客观原因的话,那么她自身的性格缺陷就是造成她悲剧的主观、直接的原因。潘金莲的性格是复杂多样的,其性格形成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她自幼在王招宣府中学习吹拉弹唱,才情出众,相貌又出众,这都让西门庆钟情不已,但同时她受到的宠溺也强化了她自负强横的性格。但自嫁入西门府里,与西门庆的各房妻妾相比她又不由心生自卑,因为她既不如吴月娘那样有显贵的身世背景,又不如孟月楼那样钱财万贯,更未能像李瓶儿那样为西门庆生下个儿子,再加上从小被当作商品卖来卖去,没有属于自己的家,遇到的男人无不贪图自己的美色,从未真心对待过她,这让她没有丝毫安全感。各种复杂的性格交织在这位美艳女子的身上,让她在西门府里变得无法安分守己,自私自利,泼辣残忍。

自卑的心理引发了潘金莲的嫉妒之心,“西门庆对其他的妻妾稍有青睐,她就马上醋意大发,指桑骂槐,闹得府上不得安宁”[4]。为了树立自己在西门府里的地位,顺便再灭灭其他人的威风,她先从在厨房里管事的四娘孙雪娥下手。因为孙雪娥有违背她想法的征兆,她便挑唆西门庆狠狠打了孙雪娥一顿;因为嫉妒六娘李瓶儿为西门庆生下了儿子官哥,而此后西门庆就很少去自己那里了,心里的仇恨又使她开始谋划怎样杀害李瓶儿母子。潘金莲苦心训练自己的白狮子猫,刻意设计让猫咬死了官哥,突如其来的丧子剧痛让李瓶儿哀恸而亡,这才彻底解了潘金莲的心头之恨;她又担心宋慧莲抢夺妾的位置,便唆使西门庆栽赃于宋慧莲的丈夫来旺儿,反过来又挑拨孙雪娥和宋慧莲的关系,使她们互生仇恨,导致二人反目成仇,宋慧莲也自缢身亡,既逼死了宋慧莲又打击了孙雪娥的嚣张气焰。在挑拨与谋害各房妻妾的伎俩上潘金莲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她认定了只要能牢牢拴住西门庆的心,得到独宠才能在这里生活下去,不被别人欺负。也许是童年惨痛的经历让潘金莲在对霸占西门庆这件事情上有如此深的执念,为了站稳脚跟,掌握自己的命运,她豁出去了。一个人想方设法地去毁灭别人,总有一天她也会被别人毁灭。潘金莲以后的命运走向在进入西门府后就变得愈发清晰了。

她极度缺乏安全感,这让她格外重视对男权的攀附,她要独占男人的爱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潘金莲是爱西门庆的,可往往越是爱得真切就越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对方的唯一。在当时的时代,一夫多妻是社会的主流,西门庆又风流成性,这都让潘金莲渴望专情的爱情观崩塌。在西门庆无暇独宠她时,她开始寻找下一个爱情的“替代品”。她与琴童私通,与女婿陈经济存有不可告人的奸情,甚至在被吴月娘赶回茶楼的前夜还与王婆的儿子通奸,希望通过出卖身体获得宠爱。西门庆死后,又被卖出西门家,她甚至一度还天真地幻想能嫁给武松,最后却惨死在了武松的刀下。

残酷的西门府生活磨灭了潘金莲本初的单纯、善良。如果她嫁过来之后能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与其他几房妻妾和平相处,少一些嫉妒与不甘,抑制住欲望,不给西门庆戴绿帽子,她也许不会在西门庆死后被趕出家门,也许不会被前来寻仇的武松杀死,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了。这一切苦果都是她咎由自取的。

二、武松在潘金莲悲剧命运形成中的作用

武松是潘金莲性命的终结者,也是潘金莲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之一。他是导致潘金莲悲剧人生的间接原因。武松是潘金莲生命中第一个爱恋对象,为了使这份爱变得圆满,潘金莲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从小经历了太多苦楚,生活安定下来后嫁给武大做妻子,偏偏武大各个方面都入不了她的眼。在对武大极度不满的怨气无处宣泄时,人高马大、孔武有力的武松出现了。兄弟二人强烈的对比让潘金莲明确了自己心中所向。人性使然,潘金莲自然对英雄武松产生了爱慕之情,还产生了一种错觉,一厢情愿地认为武松也对她暗生情愫,于是便对武松展开了爱情攻势。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中潘金莲衣着暴露,用言语调戏武松:“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么?”得到武松否定的答复后,潘金莲开始用行动挑逗武松。她一手端着酒杯,一手在武松的肩胛上游走着,甚至拿起了自己喝过的残酒对武松说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残酒。”[5]终于,武松按捺不住心中隐忍已久的怒火而爆发了,夺过潘金莲手中的酒杯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武二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风吹草动,我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6]武松一番掷地有声、铮铮傲骨的话羞红了潘金莲的脸,她只得收拾了杯盘盏碟悻悻地离去。武松能在潘金莲如火般的热烈攻势下还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坐怀不乱,首先因为他们是叔嫂关系,武大是他的亲哥哥,他必定要维护哥哥的利益,绝不会做出这般有损人伦的事情,这是他坚守的底线。潘金莲求爱失败,只能怪她选错了对象。这件事可以看出潘金莲和武松的爱情观大相径庭,也注定了他们的关系只能是叔嫂关系。通过这个事件,武松看透了潘金莲不甘寂寞,水性杨花的本性。后来武松受知县之命去往东京,为了帮助哥哥维持好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不被人辱,武松临行前给武大出了个主意,“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7]。武松的初衷是为了让武大把时间多用在家庭维系上,不给她勾引浮浪子弟的机会。武大实际上也是照武松所说去做的:“每日只是晏出早归,归到家里便关了门。”“自此,这妇人约摸到武大归时,先自去收了帘子,关上大门。”[8]可偏偏为了省是非而拉下帘子的行为却成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一见钟情的契机,一竿子打出了一段奸情。

不久之后就发生了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武大被杀的惨剧。一年后,武松完成了知县派下的命令回到了清河县,他心心念念地赶回去见哥哥,而此时的武大早已被潘金莲和西门庆这对奸夫淫妇毒害致死,时隔一年武松见到的却只是哥哥的灵位。问及哥哥的死因,潘金莲只说是害心口疼而死的,武松怎会不知自己的哥哥身上有什么病状,自然觉得哥哥死得蹊跷,便兜兜转转找到了给武大殓尸的何九叔,确定武大是死于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毒害后武松找到了潘金莲,誓要将她杀死以慰哥哥在天之灵,“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9]。武松对潘金莲的恨在这一时刻表达得淋漓尽致。

潘金莲的爱情在武松那里受挫后,转而投向了西门庆,她贪图一时欢愉谋杀自己的亲夫,被情欲冲昏了头脑,全然忘记了还有武松这位铁骨铮铮的小叔,杀兄之仇武松怎会轻易姑息,她就这样死在了武松的刀下,落了个死无全尸的悲惨结局。被钟爱的武松置于死地,潘金莲实在是可怜又可悲。

潘金莲的人物形象突破了中国古典小说中传统女性角色的定位,她让人可恨又可怜,她有着不能替代的悲剧意义和悲剧价值。“她是在西门庆所统治的以男权为本位的一个黑暗王国里,在充满罪恶、污秽的环境中开出的一朵恶之花”[10]。通过潘金莲的一生,女性所经历的痛苦昭然若揭。特定的时代造就了潘金莲这个人物,也是这样一个时代造就了潘金莲无法逆转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黄吉昌.《金瓶梅》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1.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3.

[3]张晨辉.《金瓶梅》中一个多面体的文学形象──潘金莲悲剧命运成因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59.

[4]宋运娜.再评《金瓶梅》中潘金莲形象[J].社科纵横,2007(08):125.

[5][6][7][8][9]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297,298,300,302,342.

[10]周先慎.论潘金莲悲剧[J].中国文化研究,1995(04):87.

猜你喜欢

悲剧命运潘金莲武松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武松:喝酒好赚钱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PAN JIN LIAN'S DIARY 潘金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