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课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8-09-17赵春莲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音乐培养策略

摘要:审美能力是人们必备的能力之一。那么,就小学音乐课来说,我们该怎样去做好这方面的实践呢?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从三个层面做了回答。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近几年来,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我们要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开展教学活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教师吃透全新的教学理念,从全新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的内核。有了这一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审美教育。这样就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尊重他们的多元需求,达到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目的。下面,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如何强化审美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创设生活之境,促使学生体验

现在,情境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客观地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似乎这种方式却很少被采用。究其原因,这主要是我们很多音乐教师受到方方面面原因的影响,比如,就音乐课来说,没有升学压力的要求,于是就随意上上就算了。殊不知,这样做是有悖于国家素质教育等方针或者精神要求的。所以,我们音乐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转变教学观念和认识,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为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将情境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事实上,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是以调节学生的情感为主要目的的。从这一点出发,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就要结合学生的方方面面的实际,并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将曾经很长时间被我们所忽视的学生的情感等方面的需要,重新纳入我们的教学之中,让它们成为我们音乐教学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部分。

教学歌曲《飞天曲》,我们可以再次引导学生聆听《木星——欢乐使者》这首歌曲的一个片段。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可以以此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该首曲目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然后,导入本课学习。这种导入方式,可以说是比较传统的一种导入方式。当然,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但其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有采用。但是,如果我们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比如向学生展示宇宙太空的图片,配上一定的音乐背景,请学生想象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就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体验。

二、 培养学生之趣,引导学生参与

一般情况下,音乐给人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而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多数也都是对音乐课感兴趣的。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于音乐课的兴趣度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当碰到抽象的樂理知识的时候,他们的畏难情绪就非常明显的表现了出来。而这时候,如果教师还是想通过那种单调的技能训练,或者刻板的机械训练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难免就会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抵触情绪来。长时间这样的话,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了。那么,对于小学音乐课来说,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摆脱这种困扰呢?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增强音乐课教学的情趣性。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从理论上来讲,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机制,并且通过这种心理机制的作用,学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来自情感方面的体验,并且这种方方面面的体验能够在内心当中得以优化。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中如果能够增强其情趣性,就能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让单一的课堂显现出丰富来;同样,也能让呆板的课堂变得灵动起来。因此,这里完全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让课堂变得有情有趣,它就能够让学生收获到学习活动的快乐。

教学《两颗小星星》的时候,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英俊少年》这部德国影片有关情节进行简单的回忆,然后,让他们自由说一说对主人公的看法。这样做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初听歌曲时,引导学生从歌曲“×××”的节奏型与一字一音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就是难点,学生对此兴趣不大。这时,我们就要选择情趣性较强的手段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为此,笔者让他们在哼唱之时,可以尽情地用动作来表现。这样做,就收到了奇效。

三、 调动学生之情,激活学生状态

说到底,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主要源自他们情感方面的需求。而对于教学而言,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情感相对于其他诸多因素来说则是最为活跃的。但是,他们这种情感需要我们去激发、去点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情绪呈现出一种激昂的状态。

教唱歌曲《榕树爷爷》,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歌曲所表达的情调的感受上。比如,对于这首歌曲的主要乐段,笔者就注意引导学生用跳跃、活泼的声音演唱低声部的补充音衬词“啦”,这就可以将小学生的稚气与俏皮的天性表现了出来。而对这首歌曲的尾声部分,笔者则引导学生用减弱的力度和渐慢的速度来演唱。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将即将离开校园、告别榕树爷爷的恋恋不舍地感情给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音乐课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就要落实好审美教学。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就要用自己的心智,做好课堂活动的设计。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进步,在参与中投入。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叩开学生的心扉,调动起他们的情绪,唤起他们对美的事物的追求。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肖雁冰.参与·体验·创新[J].新课改教育研究,2007(4):9.

[2]焦红兵.走出‘教学模式的引力[J].教育情报参考,2007(1):45.

作者简介:赵春莲,江苏省邳州市,邳州市占城镇陆井小学。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小学音乐培养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