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数学活动的小学计算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8-09-17王金锋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计算教学小学

摘要: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所在,帮助学生打下这一数学根基对他们的长远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今,教育改革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也应有所创新,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数学活动是一种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文本就对数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数学活动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开展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活动;小学;计算教学

小学生还处在好玩、好动的年纪,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是他们所期望的,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同时,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还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够使计算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还应在实践中总结出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开展模式,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打好基础。

一、 小学计算教学下数学活动的开展意义

计算需要学生利用到自身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众所周知,小学生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足,因而计算教学的开展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生长久以来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开展计算教学一方面能够起到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降低计算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愿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起到了兴趣激发的作用。因此,开展计算教学活动的意义是重大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应被教师充分的重视起来。

二、 基于数学互动的小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 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是小学生最为喜爱的活动,也是他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形式,以游戏形式开展的计算教学能够获得学生们的积极参与,真正体现寓教于乐。教师应根据计算教学的特点,将其与游戏环节充分结合,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如在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开展经典游戏“过七”,学生们依次报数,每当说出包含7或7的倍数时就需要说“过”,没有成功跳过的学生则为失败,需要接受惩罚。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头脑需要快速转动,灵敏的反应,巩固了有关7的乘法口诀,也锻炼了他们的反应力。教师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将7换成其他数字,以便综合巩固学生的乘法口诀。相比让学生死记硬背,相互考核的方式,这样的游戏活动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创设情境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计算教学的开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最终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将一些计算题目放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这样也能够将计算问题更加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简便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也揭示了计算教学的根本意义。教师在开展情境活动的过程中应尽量从小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的得心应手。如针对低年级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教师就可以从学生们平时到商店中买文具的经验入手,将这一抽象的计算过程变得形象、生动起来。首先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来演示,给相应的文具标价,一名学生扮演收银员,另一名学生扮演顾客,通过买卖活动来完成计算的过程。如李强在文具店中拿了一个3元的笔记本和一个5元的钢笔,在结账时给了收银员10元,随后收银员找回李强2元。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计算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定会产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不仅将抽象的计算教学变得形象、有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开展记忆活动,揭示运算规律

获得计算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公式、概念和算法,这为小学生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很容易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更加高效的记忆公式和概念,教师应为学生们总结规律,揭示联系,通过儿歌、绕口令、歌谣等形式将公式总结出来,让学生巧妙、高效的掌握计算公式。如对于整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有这样一个朗朗上口的儿歌:整数加法有规律,相同数位要对齐。和不满十落原位,满十上位要进一。凑十余数落下来,加到哪位落哪位。进位加数加一起,结果不差半分厘。整数减法法则:整数减法有规律,相同数位要对齐。大减小时落下差,小减大时去借位。借一来十减后加,加减结果落原位,连续借位要细心,借走剩幾要牢记。儿歌中不仅体现了运算法则,也揭示了整个运算的过程,学生只要牢牢记住其中内容就能在运算过程中自己检验,遇到计算难题时想一想也能顺利解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记忆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考核,也可根据自己的计算经验来编写出一些更新的,更适合自己的运算儿歌,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计算学习当中。

(四) 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的个人荣誉感以及集体荣誉感是很强的,他们在受到教师的肯定时会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如经受挫折也会为了争得荣誉更加努力。开展竞赛活动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能够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不断的努力。教师可以在课上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提出计算问题,让各个小组抢答,在规定的时间内抢答正确最多的小组获胜。也可为学生们布置同样的计算题目,让他们合力完成,最先完成或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为了赢得胜利,学生们都会积极参与,充分配合。最终出现在计算题中的问题也会令他们产生深刻的印象,在以后也会尽量避免出现同类问题,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当然,教师必须把握好竞赛的奖惩机制,为获胜学生和小组颁发奖励,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热情。

三、 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环节,只有打好了这一根基才能让学生在数学之路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多样化的计算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活动开展形式,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让他们从小爱上学习,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朱海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4).

[2]尹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94.

[3]詹雯.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3(2).

[4]汤姬华.浅谈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黑河教育,2012(10).

作者简介:王金锋,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计算教学小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