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生本,打造物理有效课堂

2018-09-15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

学苑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者教材探究

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 陈 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课堂有效性的探索愈来愈深入,对杜郎口、洋思课堂的模仿不断升温。但部分教师的旧有观念作祟,仍“穿新鞋走老路”,不分析学情,一味将问题抛给学生。教学要回归本真,要引入源头活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要贴近学生的发展区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一、精准定位,三维目标融合

教师要由关注基础知识的习得、基本技能的提升走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兼顾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不能顾此失彼,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体验,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要让学于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参与实验,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改正自己的错误操作。教师要认真课程标准,从网上搜集教学资源、生活实例,精心筛选,制作丰富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如在《力的合成》一课教学中,教者可以引入曹冲称象、水桶提水等素材,能在平淡中注入活力。教师要合理地整合素材,将史学知识融入内容之中,活跃课堂气氛。

二、调整思路,创造使用教材

教师以教材为本,易陷入“本本主义”的框框,若离开教材,就会脱离教材,让教学成为“空中楼阁”,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有机联系起来,让教材成为教与学的土壤。但教师不能一味照搬教材,要挖掘趣味化的内容,再现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新奇”,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在备课时要从三维目标的视角审视教材,探寻教材的闪光之外,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教材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情,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拓展教学资源,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备课中繁、难、偏、怪的问题进行删减,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师要以“学”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必要的指导,以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深层次理解。教师要以精彩的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留一些内容给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展开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教师要针对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三、手段多样,灵活选用素材

物理发展史,也是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历史,它揭示物理学发展的规律,学生要借鉴科学家的成功经验,能扬长避短,避免走弯路。教师要结合史学知识提出问题,如牛顿认为他之所以能站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到底站在哪些人的肩膀上?笛卡尔提出的观点与牛顿第一定律有类似之处,为何没有写成定律?教者将史学知识融入课堂,可以增加趣味性,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精彩的实验、新闻片断引入,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认知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质点 坐标系 参考系》一课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我们称具有100万的财富叫百万富翁,那么999999能否算?”学生展开讨论,有学生认为差别太小可以忽略不计,有学生认为只要有差别就不是,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质点的思想。如在讲超重失重时,教师将一块砖头搬起来,体会快速搬和慢慢搬的区别,让学生体会到用力的感觉便是超重现象。

高中物理实验较多,有演示、测量、操作、设计、探究等实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把握有度,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要遵循能分组获得结论的不以实际演示实验替代,能用实物演示的不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替代,能用多媒体模拟的实验不用空讲实验替代。教师要在实验前让学生琢磨实验原理,在实验中充分地体会操作过程。如在探究分子运动理论中的概率问题,让学生分组抛20个硬币,然后将全班总数汇总起来,体现微观世界的部分规律,可以感受微观世界中单个例子运动杂乱无章,而整体却有章可循,从而避免耗时过多的问题。

教师要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教学中,教者针对火车出轨情况,画出火车车轮与火车轨道的横截面图,分析火车受力情况并列出相关方程F=mv2/R,提出问题:“火车车速比较快,如何建设轨道?”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有学生提出减小挤压、增大半径的办法,也有学生提出提高轨道的建设质量。经过分析,效果非常有限,教师适时追问,“有没有其它的力能担当此重任?”学生经过分析,重力是不可以的,但支持力是可以的,可以将外侧轨道抬高……教者借助于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指向,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讨论交流,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将太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由其他同学补充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当学生困惑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独立思考,直击问题的中心,避免思路混乱而出现理解偏差。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去主动思考。

猜你喜欢

教者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