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为平台促进麻醉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9-14李瑞婷谢小亭胡建华涂发平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7期
关键词:麻醉学站点插管

李瑞婷,谢小亭,胡建华,庞 勇,涂发平(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川北医学院麻醉学专业于2017年成为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优化和整合专业教学计划,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使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1]。

目前,国内麻醉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开展的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较少,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开展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和技能比赛形式普遍比较单一,覆盖面较窄;实验项目成绩考核也未成立标准体系;部分实验课教师实践技能需不断提高。以上种种造成国内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国外麻醉学专业实验教学注重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采用多种综合性教学方法,更注重对学生良好人格和稳定心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医学实践技能相融合,以达到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目标[2]。

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良好、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3]。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一直强调注重学生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其专业技能培训,为学生面向临床打下坚实基础[4]。以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为平台,探索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实验课教学改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川北医学院麻醉学本科2013级大四全体学生,共173人。

1.2 方法

1.2.1 比赛设计及内容 临床麻醉学教研室提出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开放性实验的项目申请,组织各项目负责人统一培训标准,对培训教师和比赛评委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并将统一标准公布给参赛学生。比赛内容采用站点式,共设有4个站点:理论考试、麻醉前访视、气管插管术和硬膜外穿刺。学生每人单独完成每个站点比赛,实验室比赛的站点时间限制为5 min,理论考试时间为30 min。

1.2.1.1 理论考试 以麻醉前访视、气管插管术和硬膜外穿刺3个章节内容为主,题型为单项选择题(25道)和判断题(25道),共50道题,每题2分。

1.2.1.2 麻醉前访视站点 以麻醉学系研究生扮演特定患者(哮喘患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任选其一),参赛学生只访视患者。

1.2.1.3 气管插管术和硬膜外穿刺站点 各准备8个模型,选手均为主操作者,助手为2012级麻醉学系实习生,必要时解说,以操作为主。

1.2.2 比赛的组织实施 (1)临床麻醉学教研室指定各项目站点具体实施负责人,分别负责理论考试出题、试卷印制、组织考试、阅卷和统分等事项;气管插管术和硬膜外穿刺站点各选8名裁判;麻醉前访视选择8名本系研究生扮演患者;安排各站点引导员、计时员和统分员各1名,另每个站点由副教授负责解答或处理该站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各站点负责人需组织裁判和本站点研究生或实习生助手到实验室进行赛前集中培训,统一标准。(2)实验室教师应准备各站点考试场地、模型等,并及时检查准备情况。(3)安排学生分组,比赛前将全系学生173人随机分成22组,每组7~8人。理论考试30 min结束后,学生按随机分组进行操作比赛,以每3组为1轮,顺序完成气管插管术、硬膜外穿刺术和麻醉前访视。

表1 麻醉学系2013级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问卷调查分析(%)

1.2.3 评分标准

1.2.3.1 理论考试 100分,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各50分。

1.2.3.2 麻醉前访视 100分,按照“自我介绍是麻醉访视医生”“问病史”“交代注意事项”等14项评分规范项目进行打分。

1.2.3.3 硬膜外穿刺术 90分,根据“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核对患者信息”“签署穿刺同意书”“确定适应证与禁忌证”“建立静脉通道”“检查监护仪和麻醉机”“器械准备”“穿刺体位”“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开始穿刺”“置管”等15项评分规范项目进行打分。

1.2.3.4 气管插管术 90分,按照“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核对患者信息”“签署气管插管同意书”“确定适应证与禁忌证”“判断是否困难气道”“检查监护仪和麻醉机”“检查吸引力大小”“准备插管药物与插管用品”“面罩给氧”“静脉给药”“开始插管关键点”等17项评分规范项目进行打分。

1.2.4 比赛奖项设置 4个站点比赛成绩的总分数进行综合排名,设置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设置4个站点单项奖各2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

1.2.5 颁奖典礼 购买奖品,邀请颁奖嘉宾,项目总负责人作总结发言。

1.2.6 其他工作 (1)摄像和新闻报道。(2)问卷调查。(3)比赛资料收集、整理、存档并打印成册。

2 结 果

2.1 理论考试情况 共学生171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0分,最低分30分,中位数得分64分,不及格率为31.58%(54/171)。

2.2 气管插管术评分 共有169人参加比赛,4人缺席操作,最高分为90分,最低分47分,中位数得分85.5分;参赛学生均在5 min内完成操作,最短用时为155 s。

2.3 硬膜外穿刺术结果 共有169人参加比赛,4人缺席操作,最高得分为90分,最低分为34分,中位数得分75分;约87.57%(148/169)的学生刚好用时5 min,仅1人超时,最短用时为256 s。

2.4 麻醉前访视结果 共有169人参加比赛,4人缺席操作,最高得分为100分,最低得分2分,中位数得分57分,不及格率为49.11%(83/169)。

2.5 问卷调查分析 共发放问卷173份,有效问卷171份,其中2份信息不全弃用。见表1。

3 讨 论

3.1 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的意义 由临床麻醉学教研室提出的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为本系实验教学的一项特色和亮点,包括理论考试、麻醉前访视、气管插管术和硬膜外穿刺4个站点比赛,涵盖了临床麻醉学实验课所有项目。多站式综合技能培训和比赛属于课内开放性实验,也符合本系打造开放性实验室的理念,更注重学生对麻醉学综合技能的培养。结合表1考核效能有关数据,总结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意义如下。(1)培养学生缜密的临床思维,贯彻实践技能标准化。比赛技能操作项目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模型训练模拟临床环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走向正规化操作[5];训练学生临床思维的同时强化技能操作标准流程。(2)巩固和强化学生掌握麻醉学临床技能,为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在学生下实习点前举行培训和比赛,不仅检验学生各项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其更有效地复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强化临床麻醉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实习信心。(3)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技能比赛过程中评委教师会对相关操作及理论知识进行提问,可较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术前评估考核采用真人标准化患者,学生与患者能较好地沟通,并可及时查找出不足反馈给学生,有助于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4)改善单纯重理论学习的倾向。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只有一项理论知识考试,其余均为技能操作,比赛总成绩计入学生临床麻醉学总成绩,占总成绩比值的20%,一改以前仅通过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作为学生该门课程总成绩的弊端,能引起学生对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掌握的重视。(5)有助于学生将临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将所学理论及技能转化成一种职业能力,有利于形成就业优势,践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6)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通过为期2个月的前期准备,临床麻醉学教研室、实验室和办公室等部门教师密切配合,加深合作与交流,顺利完成培训与比赛并取得较好反响,整体上提升了系部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7)提高开放性实验室利用率。培训和比赛期间定期开放实验室,辅助学生训练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充分发挥了优秀校级实验示范中心的作用,有利于开放实验室建设。(8)举办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有助于探索具有麻醉学特色的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体系[6]。

3.2 问卷结果分析 (1)96.49%的学生认为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99.42%的学生认为需要赛前培训;87.13%的学生认为考试时间长短适中。可见,合理安排各个项目考试时间仍可优化;另需继续强化赛前培训。(2)考试难度还可调整;考试内容合理度仍可优化,如麻醉前访视;应加大标准化患者训练力度,尽可能模拟临床操作环境。

3.3 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的不足 (1)准备时间不够充分。比赛时间为5月,学生即将下实习点,存在部分学生对此次综合性技能比赛的重视程度不够情况,学生复习时间较少。教师方面,尤其是麻醉前访视这个站点的准备还有待完善,麻醉前访视的题干以临床常见手术患者的内科合并症为主,本次比赛选用的病例比较单一,共只有4种类型,内容设置有限;先完成比赛的学生退场后有露题现象,导致后边比赛的学生表现和成绩更突出,以后应增加标准患者多样性并采取隔离学生的方式来杜绝此类现象。(2)每个模型及真人的裁判只有1人,容易导致评分偏差,以后可增加比赛轮次尽量保证每组有2~3名裁判评分,取得分均值。(3)部分学生理论知识较差,操作比赛也较差,需针对原因进行改进,应将比赛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麻醉学教研室,使其充分重视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改革,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实践教学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桥梁[7]。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改革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自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及科研能力[8]。

麻醉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并重的学科,如何客观、综合地评估麻醉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是麻醉学教学中的难点[9]。以多站式综合技能比赛为平台,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较好地促进麻醉学本科实验教学的综合改革与实践。学校应不断创新与发展麻醉学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麻醉学站点插管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怕被人认出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