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预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8-09-10李淑梅

南北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能力培养初中数学

李淑梅

【摘 要】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开始更加倾向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也就更加倾向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本文中我准备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谈谈,课前预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完成课前预习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前预习 能力培养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105

通过对各阶段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学科教学效果调查来看,不同的学科往往因为知识特点的不同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作为一名执教于初中阶段的教师来说,以初中阶段的教学调查为例,能够明显的得出一个结论:大部分学生在数理化学科方面所碰到的挫折和困难较多,因为数理化等学科在知识结构方面更加偏向于专业性和客观性,所以知识的逻辑性更强,学生在知识理解过程中需要付出相对更多的努力,且一旦出现某一环节的漏洞,就容易因为知识环环相扣的特性而导致学习漏洞呈现出“蝴蝶效应”,进而导致一整门科目成为“瘸腿”学科。

而在数理化中,数学是绝大多数学生头疼科目的代表,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涵盖数字、图形、信息等多个方面,知识面广,但不同部分之间联系性强,结构性突出,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横向与纵向的逻辑思维兼具,这就给学生的学习提高了难度;而另一方面则是数学本身是一门主科,其在初中乃至高中阶段所占据的分值比重相对较大,学生一旦落后就容易在中高考中拉开分数差距。所以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感情是“爱恨交加”,因此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正确科学的学习指导,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本文中我想针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展开探究。先从数学学科本身来看,初中阶段可以算是学生和专业数学知识打交道的时期,因为小学阶段数学涵盖的知识内容是极为有限的,仅包含简单的数字计算和图形认知,即使是应用题也仅仅涉及最基础最简单的逻辑。而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数字、图形、信息等方面的探究开始向着专业性方向前进,知识的结构性、体系性突出,知识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为学生构建起基础的数学思维框架。再从教学行为来看,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教师负责教而学生负责学,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输,更多的则是定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科思维、学习兴趣的构建。因此对于数学这样一类问题解决型学科来说,教学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意识,进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并在以往公式定理学习的基础上达到面对问题举一反三、多角度寻找解题突破口的目的。所以,以下我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以引导学生预习为切入点,谈谈如何做好数学教学工作。

一、预习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重要性的概述

进入初中阶段开始,课前预习几乎是每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的行为。尤其是对以数学为代表的客观性学科来说,预习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听课质量、学习效率等众多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此部分中我将深入剖析预习对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

首先,预习可以让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之前明确自己“要什么”。上文中提到初中阶段数学教材中所涵盖的知识已经偏向于多样化和专业性,并且初中阶段开始,学生学习的科目相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几乎是翻倍的,这就导致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加大,而学生分配到的学习时间变少。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内容,并且课堂节奏要控制在一个相对较快的范围内。只有学生事先进行预习,才能提前明确自己对于新知识能够掌握的部分、存疑的部分、不懂的部分,进而在课堂听讲过程中明白自己学习的重点所在,进而提高课堂知识学习效率。

其次,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对于中国学生来說,其性格内在存在较大的含蓄内敛成分,往往不爱表现,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害怕说错的心理影响下,习惯于默默无声的学习,而不是主动和教师进行课堂互动,这就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进而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互动方面的恶性循环。而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部分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师课堂互动过程中也就更加有信心参与问答,甚至是针对教学重点主动提出疑问,增强课堂教与学的互动性,进而提高课堂知识传输的有效性。

二、多种手段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提高知识学习效率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来达到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的目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在预习方面“有途径可循,有方法可遵”。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毕竟只是储备有限,且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还未成型,所以通过制定导学案,我们可以将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分门别类标记清楚,且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设定佐证例题,从而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条理性、有逻辑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下探究。导学案虽然在预习方面的指导较为全面,但也很容易让学生将其作为课下作业来应付了事。而在旧知识学习完毕之后提出新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在课下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为新知识的预习搭桥铺路。

其次,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探究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以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为主,所以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习惯于教师的“缺席”,进而逐渐养成依赖自己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另外,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给学生鼓励和赞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一步步引导学生习惯于探究新知识新内容。

正如儒家所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绝大多数事情来说,提前做好准备永远比临场发挥获得的结果要理想得多。所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来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给予学生知识方面稳妥的教导,更要在方法上引导学生,如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从而确保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率,为进一步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能力培养初中数学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