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视唱练耳课程教法改革研究

2018-09-10孙中伟

南北桥 2018年18期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

孙中伟

【摘    要】在音乐表演专业理论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对学生的视谱能力、听辨与听记能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准、节奏、旋律及调性感觉等,帮助学生积累音乐语汇及对音乐本身形成感性上的认知,从而达到系统的发展学生音乐听觉的目的,由此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辨识程度,为学生在音乐专业实践环节中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詞】视唱练耳课程  改革与实践  视唱音乐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06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

视唱练耳是音表专业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视唱(看谱即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三、七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进入高职学习后,视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成为积累音乐语汇和锻炼音乐听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除了发展听觉和提高视谱能力外,还要运用音乐内在的情感、节奏感和调式感等,进而准确而流畅地演唱与记写。

二、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输送高级音乐人才,其出路指向文艺舞台与专业的音乐表演团体。所以,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核心在于加强和重视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舞台表演技巧及表演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教师缺乏对教学指导文件的研究,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深入认识,在备课的过程中只是针对视唱练耳单纯地考虑教学的问题,导致出现了视唱练耳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的现象。

(二)课时安排不合理

原教学计划安排有一周2次,第一次2学时,讲授新知识;第二次1学时,以练习听音为主,视唱多为齐唱训练;也有一周1次,一次2学时,以讲授新知识为主。由于课时较短,限制了教学内容,师生缺乏沟通。特别是有关听写内容,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高职音表专业教学计划,修订13、14级教学计划,安排每周2次,一次2学时。第一次讲授新知识,视唱与听写各占一半的时间;第二次以复习为主,让学生单独演唱视唱条目并给予辅导,针对第一节课讲授的听写内容进行专项训练。这种安排基本为我国视唱练耳教学安排的现状。

(三)学生专业素质下降,导致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难度增加

自2000年以后,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改变,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高峰期,各高等院校普遍开始大规模扩招。音乐表演专业的整体招生规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招生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入学门槛的降低,大量专业水平较低或只经历过短时间突击音乐基础知识的考生进入了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此外,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片面重视听、说、读、记的基础性训练,造成了教学进度缓慢、学生学习被动、音乐感受和理解能力不强等一系列缺憾。

三、改革与实践的具体做法

(一)分层教学

教师可根据学生入学时视唱练耳水平的高低,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分快慢班教学。能力较好的学生进入快班组,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及深度,解决“吃不饱”的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进入慢班,教学内容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打好基础,渐进提高。此外,可以增设视唱练耳的专业任选课,对有专业需求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二)举办视唱音乐会,增加多声部训练及舞台音乐情感表现

视唱音乐会的出现是视唱练耳课程实践的标志之一,其可听性、可观性及其艺术价值是视唱练耳专业与实践性课程融合的结果,应在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推广。视唱练耳课是一门以技术训练为主的课程,但它不是简单的技术重复,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的同时,全面分析和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点,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注重对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

(三)端正学生学习观念,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视唱练耳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聆听音乐、辨别音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为此,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其次,要改变视唱练耳训练方法,将其训练渗透到日常学习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要将音乐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音响形式。第三,在传授训练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训练的能力。

(四)将多媒体系统教学手段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教学手段,已成为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 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视唱乐谱与听觉训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以钢琴为主要教具,教师在弹奏时大多是钢琴音色,而且要不断的反复弹奏,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教师可以在备课时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听唱内容,上课时通过电脑多媒体系统对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视唱练习曲与练耳旋律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这样可使教师在集体听唱时走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观察和指导,而且在视唱练习时还可以减轻教师反复伴奏乐谱的辛劳。只要能够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还可以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得到更全方位的音乐感知,这种教学模式除帮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发展,还将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增强社会竞争力。

对视唱练耳课程的不同定位,也必然会影响到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应针对授课对象的水平与程度对授课过程进行深度分析与重新反思。陈雅先教授在其新著《视唱练耳教学论》中提出“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除了涵盖视唱、练耳、乐理等知识技能,还应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因此,它的研究方法必然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美学、音乐学等相关基础理论学科的交叉,这都是未来视唱练耳教学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鹏.对我国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教学问题的思考.大舞台.2013.5.

[2]裴东.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探微.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3]伊善斌,李玉革,董菲.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分级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北方音乐.2013.5.

猜你喜欢

改革与实践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科学计算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双证融通”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独立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植物检疫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高尔夫技术》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