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9-10索朗措姆

中国商论 2018年3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创新发展模式

索朗措姆

摘 要:“普惠金融”以建立一种能够为社会大众与相关人群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的实用体系为目的。普惠金融在我国是以政府指引、立足市场的形式进行发展,然而实际当中仍有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应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普惠金融 发展模式 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b)-045-02

在以往的金融模式影响下,以及存在金融行业缺乏创新的现实,当今全世界有接近30亿的成人无个人银行账户,发达国家大众在合法金融组织账户拥有率水平远远高于欠发达国家。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在全国实施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一定要落实执行“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赢”的指导思想,努力在2035“两个一百年”到来之际续写新的辉煌,集中力量提升普惠金融的发展质量,大力扶植三农、弱势群体、以及小微企业。

1 普惠金融的深层含义与外部表现

普惠金融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内容:(1)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的传达,其对利好政策具备一定的趋向性,在具体实施阶段具备建设性与温和性的特点,不会实施主动干预,坚持鼓励的指导思想。(2)该类金融发展应以创新为主要手段。与时俱进,争取为所有人提供金融服务,需要在规章、组织、终端产品上实施创新改革。(3)普惠金融要以弱势群体为重点关注对象。(4)在满足人群需求的问题上,应该指出这种需求必须是现实有效的。(5)普惠金融要集中反映平等关系。(6)普惠金融实施必须将成本作为重要因素。所以,在发展阶段要重视不要出现服务过剩的不良状况。普惠金融在外部表现为活动范围的问题,也就是服务目标的范围所在。联系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与普惠金融体系的意义所在,我国普惠金融行业服务的客体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人群:一是农村人口,该类人群成为体系里面最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体;二是城镇低收入群体,这部分人群经常受到忽略;三是小微企业,由于其规模限制,常常被金融机构排斥在服务范围之外。

2 普惠金融在我国具体的发展形态

当前我国处在金融行业改革的大潮之中,伴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国内已逐步形成“以政府为指引、以市场为铺垫”的服务形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

2.1 政策引导型

在三农方面,国家已发布文件,从操作层面对农村金融改革进行指导,先后出台了各种具体实施方案。对于帮助农村贫困人品或小微企业脱贫而开展金融活动的相关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要降低该类机构的准入标准,鼓励其更好地为农村与小微企业服务。

2.2 财税扶持型

普惠金融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财政补贴与税收的减免,利用相应的补贴与优惠政策,实现向贫困群体的精准扶贫、鼓励金融机构实现产品的创新与更新换代。

2.3 市场主导型

为拓展市场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更多的金融组织发展了乡村级的服务区域,提升了网点的覆盖率。更有组织在此过程中建立及发展出自己的市场品牌。

2.4 落实公益型

金融组织与监管部门要从自身职责做起,积极落实自身的社会职责,使得普惠金融从内涵上与广大群众的基本利益实现紧密结合,在公众的医、教、文、卫以及就业与住房等基本保障领域实现贷款支持,积极参与到落后地区与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中来。

3 当前普惠金融在我国推进中存在的各种弊端

我国普惠金融活动,在体系建立与运行、以及服务的推广与普及、便利程度、可实现程度、金融安全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3.1 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着金融网点不足、开户率及使用率低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从县级到村镇的金融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推进普惠金融的难点在于落后地区,比如县城与乡村。农民账户开户率低、账户利用率低、应用范围小。农民贷款频繁、额度小、无抵押或无担保、业务投入过高、导致了其贷款质量远低于城市。

3.2 我国当前多数小微企业存在融资成本高、渠道少的现实问题

我国当前的小微企业在贷款利率方面无法得到应有的优惠,实际利率超过基准利率非常之多,通过银行等官方金融组织获批贷款变得越来越难。

3.3 行业相关规则、法规、实施管理体系与第三方监管亟待改进

当前,在普惠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规范管理。我国在法律层面对民间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始终不能给予清晰定位,其后程资金与服务的续航能力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3.4 普惠金融用户的相关知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培训

当前我国的金融行业正处于改革的潮头,达成的金融协议还存在着年轻与接近道德底线的问題,金融教育普及不到位,造成了普惠金融用户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5 当前信用体系质量亟待提升,金融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

普惠金融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是重中之重。如今,我国的征信体系,特别是在农村范围内,特别不成熟,大量村镇银行的数据并未与央行征信系统联网。由于知识水平限制,在我国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人群在信贷知识方面认识缺乏,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4 实施普惠金融的原则与主要步骤

4.1 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利用“造血式”服务取代“输血”服务。以往的金融扶贫,往往只注重直接给予资金,以成果进行扶贫,然而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持久,只有积极发展当地小微企业,增强它们的实力,进而实现它们自身的“造血”功能,代替“输血”式服务。这样可以稳定实现为贫困人群增收。二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激发企业的活力。三是努力培养社会责任,普惠金融活动要各方以社会责任感凝聚在一起,协同合作,方可完成。

4.2 重点步骤

(1)将普惠金融活动建成一种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推动银行的深化改革,激励银行投资进入农村小微企业,持续推进国家开发行对低保房、棚户区、贫困生助学方面的有力作用,将各类新型的智能金融手段用于普惠金融服务。

(2)促进普惠金融相应终端技术、产品的创新发展。

提升小微企业灵活融资形式的推广力度,把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的优点扩大到其他服务领域。通过产品革新,以及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大数据,让普惠金融服务借助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发扬光大。

(3)拓展金融服务的范畴。

增加相关的金融活动的终端设备,如ATM机、POS机、电子银行、电话银行、流动服务站等,有效地提升普惠金融活动中存、查、取、汇等服务水平。

(4)提升财税支持效率。

在助贫脱贫的流程中,缩短货款时间,鼓励各类合法金融组织加入到对口扶贫贷款的下发活动中来,结合相关的财政补贴,减少贫困区域金融活动的成本投入,鼓励通过各种条件进行相应资金的筹集,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与预防机制,通過风险预判与风险转移对风险进行控制。

(5)在监管方面要实行差异化,区别对待。

在推广与实施普惠金融的相关组织与其金融业务中,在存贷比方面,在法律范围内可以适当降低监管,在允许的范围内提升不良贷款占比。拉低普惠金融活动的入门标准,对非标准金融及民间资金以合法途径进入普惠服务当中来实行激励政策。

(6)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落到实处。

认真遵守国家金融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与收费标准,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实行一视同仁,对于参与者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如有投诉,则应在处理过程中,对相关的受理、处理、公开投诉结果与信息反馈等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科学体系。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普惠金融的发展仍处在攻坚阶段,一定要在政策与技术上给予强大扶持,加强推广与监管力度,才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新伦.普惠金融与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8(12).

[2] 上官鸣,刘喜姣,温喜平.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8(2).

[3] 邱兆祥,向晓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金融创新发展模式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