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金融供给侧改革对策研究①

2018-09-10李露徐志成邵景德

中国商论 2018年3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问题对策

李露 徐志成 邵景德

摘 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但其发展与金融供给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供给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供给改革政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 金融供给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b)-040-03

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供给侧的关系紧密,文化产业发展由于其特有的行业特征,金融资源需求是其生存、发展、调整、扩大各环节所不可避免的问题,科学高效率的金融供给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有“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之效,而错配低效的金融供给必然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江苏省文化产业从规模上比较,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2013年以11101.76亿元的营业收入在全国名列第二,仅次于广东省。从产业增加值看,江苏省文化产业增速比江苏省生产总值的增速高12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速高11.8个百分点。从法人单位角度江苏省已有文化企业10.7万家,江苏省属主要文化集团资产总额超过750亿元,营业收入超277億元,净利润超54亿元,其但江苏省内金融供给与文化产业发展匹配水平尚待提升,两系统实现优质耦合协调仍有空间。

1 江苏省金融供给侧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

2016年3月,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全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同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在努力实现目标之前,首先分析金融现状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1.1 针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不足

开展信贷投放是当前中国商业金融机构传统的主要盈利手段,而这些信贷资金是商业金融机构以一定的利率从市场上吸储获取的,需要在后期固定的时间,以更高的利率偿还给储户,这些资金的偿还对于金融机构具有硬约束的特点。如此,商业金融机构为了维持自身的高信誉,在信贷资源的投放上必须将资金回收的安全性、获利的稳定性放在首要的考量位置,因而,潜在信贷对象“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带来了信贷配给问题。当前,面对文化产业这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市场主体群和日益庞大的新兴金融需求市场,江苏每年文化企业从传统商业机构获取的信贷资源所占的份额都比较低,2010年、2011年江苏省投向文化产业的信贷资金分别达到230.6亿元、245.25亿元,2015年江苏省文化产业贷款余额1184亿元,同比增长22.6%。面对文化产业这一投资对象,商业金融机构对其企业生产能力、信用状况,尤其是技术信息及技术盈利前景等不熟悉、不了解,信贷资金供给存在高风险,即使收益回报率较高也使传统金融机构信贷望而却步,这种现象反映出传统商业金融机构竞争力较弱,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金融供给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完善。

1.2 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供给的配套服务业发展步伐严重滞后

高效率的金融市场离不开专业高效的金融供给配套服务,专业高效的金融配套服务有助于降低金融资源需求供给双方的交易成本和风险,解决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当前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供给配套服务问题较多:比如首先是对融资主体文化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和固定资产、股权资产等可变现净值评估,缺乏专业而且权威的操作规则及评估机构。虽然之前理论学界对有关评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障碍,公允的操作准则还不健全,专业的评估机构欠缺,使得文化产业发展中资产价值不能被正确评估。另外,落后的担保服务也制约着供需双方的交易,江苏省文化企业常利用文化产品、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此类抵押、质押非常谨慎,为控制交易风险,往往要求融资方提供担保单位连带担保,而江苏省担保服务业中专业、高效且实力雄厚的担保单位不多,担保成功的数量相当有限,优质担保服务的欠缺亦成为金融供给效率提升的障碍。上述配套服务存在的类似问题必然降低金融供给的效率。

1.3 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特征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文化产业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发展与风险同行。具体到文化企业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企业的投资风险与经营风险较高。文化企业主要从事文化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的企业,其产品研发、生产过程都具有创新创意的特点,大量资金投入后要经历一系列不确定性的过程,最后这些投资收益能否变现回笼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二是文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强。最需要金融扶持的文化企业其实是大量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自身原始资金积累不多,抗经营风险能力差,加上企业财务、管理、行业和市场环境信息的不透明等,这些不利因素大大增加了文化企业从金融市场融资的难度,从而使得其与金融供给缺乏高效率互动,以致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融资结构不合理,发展资金来源结构较为单一,规模较小。目前江苏省文化产业资金筹集主要表现为自身的内源融资、政府的财政补助和风投,而从金融机构实现大规模债务融资,或通过证券市场上市吸纳股权融入资金的还仅占极少数。当前应改变文化产业融资结构,当然需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形成多层次、互为补充的良好融资结构。

针对上述情况,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加上初期并未重视文化产业这一新兴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数量欠缺、创新力度不强,适用于文化企业的金融产品种类有限,效率不高。首先,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在自主研发动力、能力上明显不足,多数为拿来主义且缺乏整体战略规划。其次,当前金融市场供给现状表明金融机构供给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金融产品创新品种也不够丰富,缺少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个性化融资产品,不能匹配地满足文化产业金融需求。

2 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金融供给侧改革建议

随着创新经济的深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意义显著,但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单一从文化产业方面着手,效果并不会很理想,因为金融供给侧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以下主要根据江苏省具体情况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具体建议。

2.1 明确金融供给中政府定位

在金融市场中,市场机制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也是其可以对金融资源达到最佳配置的基础。但是在发挥配置功能过程中,市场也会出现失灵的时候。特别是中国金融市场经济还没有成熟,经济体制正在升级转型,在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给予支撑的情况下,市场机制的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难以完全发挥作用,也就难以使金融供给市场有序高效运行。尤其对于新兴产业,由于其发展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但其发展特点可能会造成在某个阶段会使金融供给缺位的问题,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这一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江苏省2007年设立省级文化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初始规模1亿元,2012年增加至2亿元,2013年增加至2.6亿元。

紫金文化发展基金2009年设立,资金规模20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1亿元,其他国有资本注资额9亿元。截至2013年底,已投资12.33亿元,投资项目39个。因而,政府需要在金融供给中发挥调控作用,尤其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借助对金融供给制度和法律的完善,将业内的金融资源进行二次优化配置,从而给予新兴产业等相关需要扶持的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当然,市场仍然决定着金融投融资主体的交易和投融资行为,这一点政府职能不能错配、随意干预。只有政府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互为补充、互相配合,才能行之有效的发挥金融供给的作用。政策性金融供给的加入并与产业发展协调和统一才能全面发挥金融供给侧对经济发展的扶持作用。

2.2 积极开展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服务创新

积极进行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是非常必要的。2014年4月,江苏省无锡市农村商业银行率先成立了专业服务金融机构——“文化银行”,其经过设计,形成了专门服务于文化类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推出影视传媒贷等多个特色鲜明、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开展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设计,可以创立联贷联保贷款业务。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但是这些企业基本都具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为抵抗市场波动及金融风险,增强贷款给文化企业的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创新适合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势在必行。第一,可以建立联贷联保服务,通过创新联贷联保贷款业务,中小文化企业抱团贷款,有利于整合企业力量、增强贷款的综合实力。当然也增强了金融机构对于文化企业产业贷款的风险管控。第二,积极利用证券化工具。利用证券化工具对于文化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是很有帮助的。金融机构帮助文化企业结合自身业务优势,推出適合其企业发展的创新性融资产品。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可以将民间资本导入文化企业。还可以将文化企业组成联合企业,以联合企业的名义发放债券,通过联合债券融资减轻各个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第三,还可以设计文化产业发展券等新金融产品。为提高文化企业的资本实力,金融机构可以专门针对文化企业的特点,设计诸如文化产业发展券的金融产品。在这种代金券发行之前,大多数文化企业都是直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文化产业发展券的运作规则是文化企业先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缓解其经营中的资金缺口,在资金缺口解决之后,金融机构可以再选择购买企业的发展券,类似于金融机构以投资的方式助力文化企业的发展。这种创新金融产品既保留了可转换债券的优势,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灵活方便。

2.3 加快完善服务文化产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发达的资本市场对于产业的助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美国的资本市场体系相比之下发展较完善,在其资本市场体系中,涉及到主板市场、风险投资、创业板市场等资本市场,从资金供给方面多层次立体式的给予产业以中长期的支持。相比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其多元的层次、相连互通的板块,正是中国所不具备的。中国资本市场中主板市场得到了优先发展,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少,场外市场存在交易不繁荣、融资效率差等诸多问题,呈现出典型的“倒三角”结构。资本市场作为企业发展主要载体,亟待改变这种格局。

产业发展和金融供给的优质耦合,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产业发展需要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从而能便捷高效获得并利用金融资源。所以优化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其功能是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资本市场建设机制上应该充分学习国际先进的科学理念,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思想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在资本市场层次完善过程中使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才能更好地引导资本市场配合中国产业运作规律,从而促进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其中具体做法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针对产业形成主板市场助力大型企业,创业板市场助力中小型企业的基本格局。

中国资本市场出于谨慎性等原因考虑,优先发展主板,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国情,主板市场作为资本市场上重要力量,对于产业发展尤其大型文化企业的金融扶持作用不容小觑。2011年11月,江苏凤凰传媒在我国境内A股市场成功上市,融入资金达到44.8亿元,作为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市值第一,凸显优势。但是和其他欧美国家相比发展还有欠缺,所以国家应该更加高效率的培养相应的人才,对市场机制进行合理的整改,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才能让主板市场更加充分的发挥助力产业发展的作用。对主板市场进行相应的改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如加强主板市场的交易流动性,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让主板市场自身有更大的主导作用,并且适时的恢复T+0的交易模式,以及取消涨停板限制等多方面的革新,并且实现注册机制向核准型进行转型,这样才能让主板市场有更好地运作,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此外还应该加强与国际其他资本市场的联系和联动,积极地推出一些类似于沪市、深市、港股等联动机制,这样让主板市场活力大幅提升。另外纵观资本市场,新兴产业的一个天然成长环境即是创业板市场。2015年江苏省海润国际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挂牌交易,此举成为江苏省文化产业在新三板上市的先例。创业板对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助力优势很明显,其入市要求相对较低,是文化类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一个良好的途径,但是现阶段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状况与其创设初衷实质是不相符合的,创业板市场“扶持初创企业”的功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创业板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产业年鉴编辑部.中国文化产业年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2] 赵倩,杨秀云,雷原.关于文化金融体系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4(10).

[3] 李华成.欧美文化产业投融资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

[4] 张扬,郭梅芳.文化产业金融创新路径的基本逻辑——基于文化产业特殊性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4(6).

[5] 刘玉珠.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金融, 2011(22).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7GLD020《江苏省文化产业金融供给侧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问题对策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