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①

2018-09-10潘斌刘峻峰张晶

中国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途径方法能力提升创业

潘斌 刘峻峰 张晶

摘 要:创新与创业都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要求大学生同时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能力。当前高校对金融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十分重视,做了许多创新创业方面的鼓励与支持工作,但是许多学生在创新创业时,多把其当成一个短期的目标,不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更无法做到把它们投入实际,实现他们的实际愿望。本文将从金融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薄弱的地方入手,提出了提升的途径和方法,以利于金融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创业 能力提升 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c)-187-02

创新与创业都是一种十分综合的能力,十分考验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践力与社会力。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怎样把有限数据资源研究,投入到实际应用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提升的过程。新常态下,国家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这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有一定的缓解,也同时帮助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这让更多的大学生在解决自己就业难问题的同时,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机会。

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创业实践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将结合高校金融专业大学生的一些创新、创业的情况,得出一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便于金融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同时推动整个大环境下创新创业的发展。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动态

美国是最早开始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国家,对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视。从1919年起,美国高校就开始开设相应创业课程,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至2005年,已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了2200门与创业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涵盖管理、融资、创业构思等各个方面。在新加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渗透在各个高校,他们结合了产业界的管理方式,大大提升了对学生的培养效率。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印度也十分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自1966年起,印度政府就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1.2 国内研究动态

在国内,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关注与研究起步较晚,仍处于摸索阶段。我国于1999年正式开始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学生创业能力与意识,并与2002年确定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曹胜利认为,在当下,我国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推动创业活动向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刘沁玲在《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研究中》中提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主要包括实践模式与课程模式。史宗惜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中指出,创新教育工作的实施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向新生的,在新生入学之际就进行公开讲座,感受学校最新的科研进展与成果,从侧面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是激励学生积极创业,对有想法的优秀学生重点培养。

1.3 研究述评

由以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创业创新相关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对于我国大学生,尤其是金融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文献较少。金融为热门专业,其毕业生就业面广,具有代表性,尤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其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研究显然具有必要性。本文将从金融专业入手,着重分析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薄弱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提升途径和方法,以利于金融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 创新创业能力薄弱的原因

2.1 自身原因

第一,专业知识学习不够。许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未能强化专业课优势。尽管对创新创业抱有热忱,却无法用自己扎实的专业课基础来从容应对。第二,创业实践经验缺乏。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的经验,没有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在校期间,大学生主要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综合知识的学习十分缺乏,就算有实践机会,也只是短期的目标,并未能长期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无法落实到操作实际。第三,创新创业资金缺乏。在自主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往往就是资金的缺乏。在校学生一般都没有就业经验,缺乏经济来源,无法支撑起他们自主创新、创业。

2.2 学校原因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培养有一定的缺失。首先是教育观念不够先进,还是把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停留在表面。教学方法都不够创新,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其次是人才培养方式趋同,制约金融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课程的单一化,不够多元化,这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水平比较低,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大学生往往遵循统一的标准,而在统一下,就无法积极创新更没有创业精神。

2.3 其他原因

政府部门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还不够,政府虽然出台了一定的创业鼓励政策,如提供贷款、减免所得税等,但是它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强。此外还存在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不配套的情况,也就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与高校、企业之间联合起来共同促进,但是涉及到政府部门和高校、企业的合作,这就要求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联系起来,而正是因为涉及范围广、人员多,所以存在联系不够紧密,政策执行力度不强等问题。

3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

3.1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要求金融专业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积极鼓励他们走出学校,丰富校外实践活动,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程度较强的能力,包括创新力、组织力、专业度等。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有快速学习并付诸实际的能力。所以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一是开展创新创业的模拟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模拟比赛,能让学生们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处事的综合力。既能够丰富他们的理论基础,在一定奖项的设置背后,更能够激发他们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二是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团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是综合能力的一种。社团活动是学校生活中比较活跃的一个部分,许多创新创业的产品就是在社团活动的头脑风暴中产生。而且参与了社团活动的学生,一般组织能力较强,而且团队合作能力高,这能为学生创新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三是组织学生实习。高校应该更多的与企业、单位合作,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去企业或者单位实习、工作,能够积累一些就业的经验,为自主创新、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3.2 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

当今高校在设置金融专业的课程时,课程不够多元化,对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而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所以高校应该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合创业课程,是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具备创新创业的金融专业学生,能够系统的接受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当然这一类的课程,也要配备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做出方案设计的同时,考虑方案的实际情况,培养金融专业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3.3 加强政府执行力度

在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时,都希望将效益最大化。而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协同方利益最大化。协同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也会涉及到各部门联系不紧凑,手续繁琐等一系列的问题,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大對大学生创新创业津贴补助、提供贷款、减免所得税的同时,还要提高相关部门办事效率,相应减少一些繁琐的办事手续等问题。让整个学生群体都了解到政府部门在对学生们创新创业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鼓励。

参考文献

[1] 谭畅,刘峰.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6(8).

[2] 牛冰非.美国高校设置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5(1).

[3] 王维舟.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4] 吴芳,王凤成.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 教育,2016(6).

[5] 郑秀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教师·高等教育,2007(9).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积极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案例教学改革研究;2017年湖南省财政厅专项计划,“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途径方法能力提升创业
加强医院全年预算编制的方法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礼仪训练的途径及方法
教学反思成就优秀教师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