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营销战略

2018-09-02李飞任莹衡量

清华管理评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分销过度顾客

李飞 任莹 衡量

近几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和总裁班的课程上,总会遇到同学们向教授提出这样的问题:花费巨资请了流量明星,为什么没有带来电影票房的增加?频繁进行降价返现金活动,为什么骑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少?好不容易开设了线上渠道,为什么百货商店的顾客还在流失?不断增加广告投入,为什么凉茶品牌仍然没有脱离资金链断裂的危险?面临着上述这些令企业决策者头疼的难题,通常的解决方案是继续花大钱增加产品、降低价格、密集分销,或是广告轰炸,导致成本大大增加,销售小小提升,利润大大下降。原因是:企业可能是患上了过度营销症,吃的却是刺激过度营销的药,结果是病情越来越重,因为这些药,就像毒品,短期有效诱人,长期剧毒害人,且费用昂贵得让你倾家荡产。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第一步诊断自己是否患上过度营销症;第二步认识过度营销的严重危害;第三步采取去营销的治疗方法;第四步选择适度营销战略进行预防。

过度营销的六大症状

什么是过度营销?简单地说,就是把过多的钱花在了过多的、不适当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之中,典型现象形态就是“高额投入-中等销售-较低利润或无利润或短期利润”。对此,作者在《避免新产品由“先驱”到“先烈”》( 发表于2017年第6期《清华管理评论》)一文中,曾经根据营销管理理论范式,归纳出过度营销的六大病症:(1)过度的目标顾客战略;(2)过度的营销定位战略;(3)过度的产品策略;(4)过度的价格策略;(5)过度的分销策略;(6)过度的传播策略。如果企业品牌出现上述六大症状,无疑就是患上了过度营销症。

病症1:過度的目标顾客战略。主要表现为选择的目标顾客群体过大,或是刻意拔高顾客身份。前者比如鄂尔多斯羊绒衫长期诉求“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这是把全世界的顾客作为目标顾客,既不精准,也过于宽泛,远不如“温暖您和您的家人”更合适;又如早年巨人脑黄金期望“让一亿人聪明起来”,是将一亿人作为目标顾客,不是吹牛皮,就是目标顾客过大。后者比如某些本土的服装、珠宝、茶叶、酒类品牌,无论是品牌形象、产品质量,还是分销场景、形象代言人都与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有着很大差距,但是仍然以最为富有的阶层作为目标顾客,在昂贵的媒体进行昂贵的传播宣传,结果是花了大价钱反而导致顾客逃离。

病症2:过度的营销定位战略。主要表现为选择的营销定位点过多,或是定位点过于“高大上”。前者比如欧莱雅深层修复系列洗发水定位于解决五大受损,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三个之内容易记忆,因此没有多少人记得五大受损是什么,反而海飞丝只定位于“去头屑”一个点,效果更好。后者比如燕京啤酒定位于“清爽感动世界”,“清爽”好理解,“感动世界”定位过高,连中国,甚至连北京的顾客也没能感动。又如诸多品牌定位于“全球市场领导者”,不仅定位过高,而且跟目标顾客的利益和价值也没有什么关系。

病症3:过度的产品策略。主要表现在产品功能过多和产品属性过高等方面。在产品功能方面,制造商提供的手机、电视等产品,银行、通讯公司等提供的服务项目功能过多,有些顾客很少使用,特别是银行设置的现场服务评价机器,酒店提供的女服务员列队迎客,百货商店的跪式服务等,都是对顾客的变相折磨,花钱不讨好。在产品属性方面,包括材料、工艺、形态等内部属性和商标、包装、服务等外部属性,比如在礼品包装方面,体积、重量为1个单位的茶叶、月饼、珠宝等礼品,常常采取体积、重量为10个单位的包装,浪费包装材料,增加储运成本,接受礼品的人还会误解送礼的人,反观江小白酒没有纸盒包装,仅有零售价5%的包装成本(其它“名酒”要占25%),且取得了成功。又如冬虫夏草极草名牌,花费巨资改变了虫草本身的外观形态,推出了片剂,这在人们通常以观察虫草的原始外观形态来判断真假、优劣的情景下,极草的做法属于在产品外观形态方面,费力不讨好地进行了过度营销。

病症4:过度的价格策略。主要表现为低于成本地采取低价策略或频繁地进行降价促销活动。前者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共享单车,一些公司在上市时采取免费、甚至倒贴钱的方式吸引顾客,虽然顾客增加但不忠诚,期待习惯养成后支付溢价的结果没有出现,导致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关门倒闭。后者如当今的电商,天天打折,日日促销,导致十几亿、几十亿、上百亿的销售额还在赔钱,为了扭转不赚钱的局面,只好卖假货,或是虚假打折,这都是过度促销惹的祸。

病症5:过度的分销策略。主要表现为过多的分销渠道选择和过高的分销渠道设计。前者比如一些实体零售公司片面追求线上线下结合,不切实际地采取全渠道销售策略,最后导致巨大的网店开设成本,不得不用实体店赚取的利润弥补网店的亏损,又如有著名大学的商学院,违反教育部规定,在EMBA招生过程中采取密集分销策略,合作了诸多代理商,导致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被录取,最后被停止了EMBA招生,带来巨大的声誉和经济损失。后者如一些大众化品牌,花费巨资进入五星级酒店或豪华购物中心,或者去纽约、巴黎、罗马等奢侈品商业街开店,都属于患上了过度分销症。

病症6:过度的传播策略。主要表现为过多和过分地宣传,一味地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某矿泉水品牌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在诸多电视节目广告中出现数十次,花费了天价广告费,但由于过于频繁,令受众厌烦,直接影响了“贵族”的品牌形象,类似的还有打开门户网站都会天天弹出某家电商的广告,挡住人们阅读网页的视线。又如,莎普爱思、鸿茅药酒的传播,都曾出现夸大宣传、过频广告的问题,甚至广告费用大大超过销售额,一些名噪一时的品牌,如秦池酒、五谷道场方便面、巨人脑黄金、PPG衬衫等等,也都是由于过度传播而销声匿迹。

过度营销的三大危害

一家稳健型公司的营销目标,是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主要利益者相关者包括消费者、公司自身和行业伙伴,因此应该对这三者存有敬畏之心。过度营销,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也伤害了本应该敬畏的利益相关者。

危害之一:顾客利益受损。例如,过度的产品策略,意味着让顾客花钱购买了他们不需要的产品功能,购买了他们完全不关注的浮夸包装;过度的分销策略,不仅会使顾客分摊高额的店铺租金,而且还会增加顾客搜寻商品的成本;过度的传播策略,不仅让顾客支付了过多的广告费用,而且还占用了他们宝贵的休闲时间来观看、收听,干扰了他们收看收听精彩电视、广播节目的美好体验。诸多顾客表示,由于难以忍受的垃圾短信,常常恨不得把手机摔掉;由于高频率的电视广告,基本放弃了看电视直播的习惯,转而去看网络直播。

危害之二:品牌利益受损。一方面,过度营销的结果,由于提高了顾客预期,常常导致顾客不满意或反感,难以产生持续地重复购买行为,品牌长期利益受损;另一方面,过度营销的结果,无论是降价,还是拼命打广告,还是增加分销网点或销售人员提成,不是减少了品牌的收入,就是增加了公司支出的成本,从根本上看是得不偿失的。自然,过度营销会短期增加销售额,但是大多不会增加多少利润,至少难以使长期利润增加,因为过度营销增加的销售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弥补过度营销所花费的成本。过度营销的结果,会让品牌所有者风光一时,兴奋地夸大预期,并误判未来结局,进而钟情于过度营销行为。这是有害的。陈年在反思凡客诚品时曾经谈到,“我不想再去凑热闹,我凑过,也见过很多凑热闹的公司,最后他们都烟消云散了”。这句话,引人深思。

实施适度营销战略有三个关键步骤:找对目标顾客、选对购买理由、让顾客感知到购买理由的真实存在。

危害之三:行业利益受損。过度营销的结果,会导致整个行业利益受损,直至行业毁灭。过去,脑黄金行业曾出现过度传播,巨人采取大规模广告轰炸策略,迫使竞争对手多灵多不得不与其展开对攻战,一时间广告充斥着主流媒体,夸大宣传用语比比皆是,竞争对手之间展开互相攻击,结果顾客对脑黄金产品失去信任,放弃购买,经营者后来不得不“更名”为脑白金。现今,共享单车钟情过度促销,有品牌推出低价骑行活动,竞争品牌就推出免费骑行,另有竞争品牌就推出了免费+送礼的骑行,结果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是“渔翁得利”,没有养成品牌商期待的骑行习惯,倒是培养了“免费”和“收红包”的习惯,整个行业已经是风光不再。诸多恶性竞争的历史表明,大多数都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品牌过度营销引发的,其结果,品牌所在的行业遭受打击,甚至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过度营销的治疗灵丹

上火了,要去火,这叫做对症下药。因此,患了过度营销症,就需要“服食”“去营销”这味苦口良药。

美国营销学者对此有若干研究。菲利普·科特勒和西德尼·利维早在1971年,就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Demarketing, Yes, Demarketing”一文,提出了demarketing的概念,是英文前缀“de”(“去”或“减”的含义)加上“marketing”,原意是指减少需求的活动。郭士纳、伊坦、詹姆斯·赫思和楚武进(Gerstner, Hess, and Chu),1993年在《Marketing letters》发表文章,提出去营销包括减少销售的地点,设置不便利的购买时间,减少供应商品形成紧缺,压缩广告,以及减少产品功能属性等。2010年金奈尼和张娟娟(Jeanine MiklosThal,Juangjuang Zhang),提出了去营销战略,根据产品进入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广告策略,在产品进入市场初期,为降低顾客期望,适合减少广告的投入,即为去营销,而在产品进入市场的成熟期,拥有了市场口碑和产品认可,有了初步信任,再采取大量广告投放的策略。可见,这里去或减营销的含义是指去广告(即去传播)。

由前述可知,企业不仅存在着过度广告的问题,也存在着过度营销的问题,因此去营销应该是去营销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整个营销管理过程中,涉及目标顾客、营销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传播策略等。换句话说,有什么病就治什么病,就吃什么药。因此,针对过度营销的具体表现不同,就有了去目标顾客战略,去营销定位战略,去产品策略,去价格策略,去分销策略和去传播策略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去”,不是消除,是减少的意思,最终目的是实现适度营销,因此“demarketing”更为准确的翻译是“减营销”。去营销战略,不是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是适用的,在营销不足(欠度营销)的情况下,就不能采取去或减营销的策略,相反则需要采取加营销的战略,这就应该有“addmarketing”一词,例如当目标顾客选择过于狭窄,营销定位过少、过低,产品品质太低和数量太少,分销渠道太少,传播频次稀疏的情况下,就需要采取加营销策略,只是目前过度营销甚于欠度营销,提出去营销更有现实意义罢了。实际上,在营销理论中,应该有一个新的理论探索,即为“营销加减法”,探索“减营销”和“加营销”战略的不同适用情境,最终保持持续的适度营销状态。

过度营销的预防妙药

俗语说,治病不如防病。治疗过度营销症,属于亡羊补牢,适时止损,远不如预防患上过度营销症。预防的唯一方法,就是实施适度营销战略。

什么是适度营销战略?它是指营销者为了实现营销目标,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场景(分销的时间和空间),传播合适的信息,营销给合适的人群,给他们以购买的理由并让他们感知到这个理由的存在,实现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实施适度营销战略有三个关键步骤:找对目标顾客、选对购买理由、让顾客感知到购买理由的真实存在。

第一关键:找对目标顾客。一款精美的梳子,卖给秃头的人,可能一元钱也卖不出,但是卖给长发飘飘的人,就可能卖出成百上千的钱,可见,同样一个产品和服务,卖给不同的人,可以卖出不同的价格来,这意味着目标顾客选择是可以创造价值的,甚至比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还要大,因此找对目标顾客异常关键,否则就像“女怕嫁错郎”一样地持续不幸福,调整目标顾客,也就像离婚一样遭受巨大损失。目标顾客选择的标准有两条:对公司具有销售和利润贡献的吸引力,以及公司自身有能力赢得这部分目标顾客。意大利环意旅行社成为了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目标顾客锁定为喜欢意大利文化的高收入小众人群,满足他们文化深度体验的需求,比如文化时尚游项目8天仅仅游览意大利部分城市,价格是欧洲五国游的3倍左右,但是会给游客带来金钱买不来的独特体验,邂逅浪漫婚礼,欣赏《最后的晚餐》原作,享用百年老店的美食等,会留下一生当中的难忘记忆。对于这家小而美的公司来说,如果选择大众为目标顾客,就属于过度;如果选择亿万富翁为目标顾客,就是过小;而选择了高收入偏爱意大利文化的人,就是适度。当然,对于不同的公司,企业使命、目标和资源不同,对于适度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确定目标顾客时是需要注意的。

第二关键:选对购买理由。这是通过营销定位过程实现的,就是给目标顾客选择一个利益或价值定位点,其标准为两个,即目标顾客关注的利益或价值点,且在这个点上具有比较竞争优势。这意味着,定位点不是公司老总和广告公司的感觉,一定是顾客的感觉,是给顾客一个充分的够买理由,当原有购买理由消失或弱化时,就必须通过再定位持续地给他们以选择和购买的理由。例如美国沃尔玛公司,初期选择的利益定位点为省钱,属性定位点为天天低价,该定位点既是目标顾客关注的,也优于竞争对手,等于给了目标顾客充分的选择和购买理由,因此连续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居第一位。2004年一些品类杀手(专门经营某一类商品,规模化低价进货,低价销售)业态发展,影响了沃尔玛的持续快速增长,这意味着沃尔玛原有的购买理由弱化了,沃尔玛必须重新给顾客一个选择和购买的理由,因此在2004年沃尔玛将定位点调整为“省钱、省心、好生活”,好生活属于给顾客的价值定位,新的购买理由,进而在互联网时代仍然维持生存和发展。

最好的营销,不是欠度营销,更不是过度营销,而是适度营销,欠度营销需要采取“加营销”战略,过度营销需要采取“减营销”战略,预防两种情况出现需要采取适度营销策略。

第三关键:传递购买理由。这是通过营销要素组合(绝对不仅仅是广告一个要素)实现的,目的是让顾客感知并相信前述的购买理由是真实存在的。早在1960年麦卡斯就提出了营销组合四个要素的概念,但是这四个要素究竟应该如何组合,长期以来并没有清晰化,诸多营销管理教科书都是一个要素一个要素地讨论,难以形成聚合效应。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围绕着定位点进行营销四个要素的组合,是定位点就做成优于竞争对手,不是定位点也必须为定位点做出贡献,同时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顾客可以接受水平,這样才会让顾客感知购买理由的真实存在,进而产生购买行为。比如王老吉凉茶,确定的目标顾客为容易上火的人群,营销定位为预防上火,产品含有预防上火的中草药,零售价格略高于普通饮料,在药店和超市、餐饮店进行分销,广告传播就强调“怕上火,喝王老吉”,每一个营销组合要素都为“防上火”功能提供证明,这才会让顾客相信“预防上火”购买理由是真实存在的,结果10年时间销售从1亿元飙升至100亿元。反观一款羊绒衫品牌,营销定位似乎为时尚,产品也有时尚元素,用高价格来背书时尚,广告形象代言人也是时尚模特,但是顾客去农贸市场买菜时,发现菜摊旁边就有一家该品牌的专卖店,这意味着分销这一营销组合要素不仅没有为“时尚”定位点做出贡献,而且还伤害了该定位点,导致顾客难以感受到购买理由的真实存在。

上述三个步骤,是适度营销的关键步骤,同时它还有两个重要的结果标志:一是实现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前者决定顾客是否购买,后者决定顾客是否再购买;二是实现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的基础上,公司的收入大于成本,即获得理想的利润。纵观一些赔钱的公司,十有八九都是过度营销的结果,或许全产品线、低价、轰炸性广告、密集分销,都会增加销售额,但是有太高的成本投入,常常都是赔钱的。

因此,最好的营销,不是欠度营销,更不是过度营销,而是适度营销,欠度营销需要采取“加营销”战略,过度营销需要采取“减营销”战略,预防两种情况出现需要采取适度营销策略,其结果标志是:在实现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的前提下,实现盈利(见图1)。

(本文为同行专家评审论文)

猜你喜欢

分销过度顾客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互联网加持深度分销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送别“B端深度分销”,迎来“C端深度分销”
豆腐多少钱
深度分销要随着互联网时代进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深度分销还要不要做?
我卖个桃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