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动手操作课的教学初探

2018-08-27王婷

新课程·小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习质量数学课堂

王婷

摘 要:在新教材的数学书上,本就增添了许多的图片、人物、实践活动等,而且在多册数学书中还特地编排了动手做环节,这些都需要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的效果,是每个老师亟须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动手做;数学课堂;学习质量

每位老师深知,“动手做”环节通常编排在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结束部分,其具体意义是对整节课或整单元内容的回顾和提升,课时时长通常只需10~15分钟。那如何将“动手做”的内容达到一个前言后续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整合已学教材内容,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流程,将“动手做”上出一堂课的风采。下面我将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7页“动手做”为例,结合本单元的线段、度量、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相关知识,以及学过的相关图形知识进行整合,谈谈“动手做”课型的设计。

一、案例描述

【片段A】

1.欣赏图案,巧妙分类

首先出示由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的图案。

师:这些都是由我们七巧板中的图形板拼出的,观察一下这些拼出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四边形。

师:老师现在将这些拼出的图形沿边描出,我们可以发现这里有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般的四边形。它们统称为四边形。

2.探索长方形中的线段

活动一:探索长方形边的特点。

活动二:探索长方形的折痕。

①折痕有长短

提问:那在这个长方形纸里,除了这四条线段以外,你還能找到其他线段吗?

学生讨论:可以折一折,折出的折痕也是线段。

师: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折出三条不同的折痕并量出它的长度,填写在表格内。

介绍:动手之前,我们先来看下这张表格,你能看懂吗?为什么要有大约两个字,如果量出来不是正好的厘米数,我们就可以填写大约多少厘米。

观察表格,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折痕是有长短的。

追问:那这样的折痕有多少条呢?你能折完吗?(无数条)

②探索长方形的最长折痕

提出问题:那怎样折,折痕最长?

请你去折一折,将你折出的最长折痕用铅笔画下来,量一量再记录下来,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商量。

小结:这样斜着由一个角上这一点折到对面角上的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把这两个点称作斜对的顶点)由斜对的顶点折出的这条折痕就是长方形里的最长的折痕。没有折出来的小朋友,也像老师这样折一折。

追问:长方形中有几条这样最长的折痕呢?学生回答。

增加练习,你能快速找到图中长方形的最长折痕吗?

3.探索其他四边形的线段

猜测:刚刚我们找到了长方形的最长折痕,而且还有两条。那是不是所有的四边形都只要将斜对的顶点折起来就是最长折痕,而且有两条最长折痕呢?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测,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进行验证。

【分析思考】

1.经过尝试,在片段A中,教师直接给定了规定大小的长方形纸,学生在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中进行长方形四条边的度量或者折一折比较长短,从而得出长方形上下两条边长度相等,左右两条边的长度也相等。教师限定了长方形的大小,从一个长方形中得出结论,使得结论的准确性有所偏颇,不符合研究的一般性原则。

2.教师没有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长方形纸材料,学生在同一个材料纸上的研究过多,导致折痕不清晰、度量长度不准确,对学生最后研究长方形的最长折痕也有误导。

3.在尝试一般四边形最长折痕时,发现了学生的反例,即当一般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底边长于斜对角的折痕时),那这个四边形的最长折痕不符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结论:最长折痕就是斜对角连起来的折痕。

综上所述,这节课在结构整合上可以适用,但是在内容考虑以及细节处理上还是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显然,这节课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动手做”。

二、案例重建

基于对上述教学的思考,我重新审视了“动手做”在本单元中的意义,结合教参的教学目标,我们又找到了潘小福院长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的专业化解读》,他在书里强调了材料的丰富性对动手操作课的重要性,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长方形的材料可适当地进行增加。至于四边形的不可控因素,结合教参的解读,我们取消了一般四边形的探究,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找长方形的线段,引申到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线段。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二次教学。

【片段B】

1.找长方形里的线段

①测量四条边

②找折痕

③找更长线段

④找最长折痕

⑤验证长方形最长折痕的方法

2.找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最长线段

【教学反思】

在片段B中,教师从“找”字入手,由长方形纸引入,首先为学生准备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材料纸,经历度量四条边—找折痕—找更长折痕—找最长折痕—验证是否所有长方形的最长折痕都是斜对角折起来这一系列过程,从而连贯清晰地将本单元的知识和一下长方形的知识整合,学生也在不同的长方形材料纸中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的基本实验探究方法,将“动手做”与实验探究完美结合。实践证明,这一板块的教学是可行流畅的。

当学生的认知从找长方形材料纸的最长折痕方法激活以后,紧接着开始进行第二轮实验猜想:我们所学过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最长折痕是不是也只需要将斜对角折起来,是不是也有两条?

学生在同桌合作尝试探究后,完成学习单。通过学生的不同学习单的呈现对比,很明显可以发现:所有的正方形最长折痕均2条,而平行四边形的最长折痕只有1条。这样本节“动手做”的教学目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了巧妙整合,动手和思维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孙晓燕.巧用图示,探寻计算教学的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案例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7(Z3):78-79.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学习质量数学课堂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及增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