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探微

2018-08-24黄敏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意义

黄敏

阅读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借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文化活动,它源于人们认识和审美的需要。批判性阅读讲究阅读个性、理性、深刻和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它还源于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如今是信息时代,也是一个讲个性和创新的时代,人们时刻都在进行着阅读或批判性阅读。因为,在这个信息和知识充斥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一般性的或娱乐性的阅读,也需要严肃和理性的高层次阅读,而这种高层次的阅读就包括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可以否定谬见,推翻陈见,创立新见,可以推动阅读走向开阔与深入,可以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不仅社会阅读中需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需要着力提倡与培养。

一、批判性阅读的界定

什么是批判性阅读?这恐怕要从“批判”谈起。批判在词典中有三个基本意义,即批示判断;评论,评断;对错误的思想、言行进行批驳否定。这三个意义中,第一个往往在古代公文中使用;第二个古今都有人使用,是议论和评价的意思;只有第三个意义是跟批判性阅读密切相关的解释。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就可以知道:批判性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文本中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正确结论的深层次阅读。批判性阅读的思维基础是批判性思维。

关于批判性思维,定义很多。例如,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 Ennis)借鉴著名教育家杜威“反省性思维”的概念,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钟启泉教授引用他人界定,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表明主张的思考。”我们认为,这两个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实际上指明了批判性閱读具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指对本文内容和形式的不足进行反驳与修正,这从“反省”“发现问题”等表述中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是指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已然状态进行某种肯定和补充,这从“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表明主张”等表述中可以看出来。其中“补充”有填补“空白点”和“未知点”的意思。

既然批判性阅读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那么批判性阅读的实践就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四步骤过程:质疑——分析——批判——正误。“质疑”指发现文本的问题,“分析”指对文本的问题进行研究,“批判”指对文本问题的错误进行批评,“正误”指对文本问题的错误进行修正。另一个是发现“空白点”或“未知点”,研究之,再填补之的过程,也即三步骤过程,即发现——研究——填补。

二、初中语文批判性阅读的内涵

批判性阅读不是社会大众和专家学者的专利,实际上对青少年就应该进行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为批判性思维是人们的核心素养之一,需要尽早培养。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最关键时期可能在初中,因为初中时期学生们的抽象思维已经初步健全,且处于喜欢发表各种意见的“青春期”,可能是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最佳的时期。但初中语文批判性阅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解读呢,它需要解读哪些意见呢,下面本人根据新课标中的论述和一些语文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来加以论述和说明。

(一)批判性阅读与个性、探究和创造性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和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想空间,提高阅读质量。”[1]在这一段叙述中实际上提到了三种阅读:一是个性化阅读,也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等话语中的意思;一是探究性阅读,即“加深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话语中的意思;一是创造性阅读,即“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等话语中的意思。

可以说,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都属于批判性阅读。为何这些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中都可以算作批判性阅读呢?这是基于批判性阅读“个性”“深入”“有创见”等特点和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来判断的。因为个性化阅读是学生的“独特感受”,不仅个性,还是独特的认识甚至可能是创见;探究性阅读,使用发散和聚合思维等进行文本解读,因此也要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见;创造性阅读更是在旧见和陈见的基础上表达新见,更符合批判性阅读的“创造性”特点。也即这些解读可以体现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因此,我们可以灵活地把它们都归入到批判性阅读之中。

(二)批判性阅读与“三种意见”

关于批判性阅读问题,从源头和其实际内容看,起码有两种批判性阅读:一种是关于语文教育理念的批判;一种是文本解读中的批判。前者,如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者对封建社会的经义教育的批判,20世纪末语文改革论者对语文工具性和技术性(“双基”)的批评以及当下的语文语用派或曰功能派对语识派的批评,等等。后者,指惯常的文本解读,特别是文学文本解读。显然,我们这里所言的初中生批判性阅读指的是文本,特别是文学文本的解读。

在初中文学文本批判性解读也即多元解读中,要批判性地解读出哪些意见呢?有论者认为要解读出三种意见,这就是“作者原意”“文本意义”和“读者意义”。[2]因此,批判性阅读的意见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归纳。

1.质疑作者原意

质疑作者原意,即认为原先所解读的作者原意是有误的,作者的原意是其他的意思。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的“一元政治解读”当中。例如,关于初中课文《孔乙己》的解读,当时老师们在一元政治解读中宣讲的主题多是“封建科举制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也即把孔乙己落魄的惨状都归结到“封建制度不好”上面,但实际上该文的作者原意是“反映整个社会对苦人的凉薄”,这是鲁迅的学生和朋友钱玄同先生证明了的,特级语文教师韩军也赞同这一观点。此外,认为《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是“担心南方的国民革命”等牵强附会的政治性解读,都是有违作者原意的。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初中生能质疑不正确的作者原意解读,而解读出了正确的作者原意,显然属于一种批判性阅读。

2.补充文本意义

文本,特别是文学文本有很多的“空白”或隐含意义。这种空白和隐含意义,我国古代文论称是“草蛇灰线”或“省略”;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姚斯和伊索尔等称为“空白点”“未定点”。这些地方,如果初中生能解读出那未尽之意义,显然也是一种批判性的阅读。

这里我们举初中课文《背影》的例子。关于《背影》的主题意义,经历了这样的三个变化:最初的“父子情深”,后来孙绍振教授联系朱自清父亲的生平经历所解读出的“父亲的愧疚和爱以及儿子的怨恨和理解”,以及韩军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解读出的“人生短暂,人生匆匆”。这三次变化中的后两次变化,可以说就是对《背影》这个文本主题“空白点”和“未定点”的不断补充,而在不断的补充中,也就推进了文本主题的解读,使该文主题解读一步步走向广泛和深入。

3.尊重读者意义

尊重读者意见是文本解读理论,即现代阐释学、接受美学和解构批判的主张,虽然这三种理论有自己不同的理论系统和实践追求,但它们在“尊重读者意义”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尊重读者意见就是让解读者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畅所欲言,哪怕是发生解读错误也尊重读者的解读权利。

但允许学生发生解读错误,并不是说文本的解读是“无界和无度”的,相反,任何形式的多元解读都是“有界和有度”的,只是“这个界要足够的宽,这个度要足夠的包容”,这个界就是“多层次和多学科的解读”,这个度就是“真善美和假丑恶”。[3]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产生了很多的“以读者为中心”的、甚至是错误的解读,例如,“愚公移山破坏环境”“武松打虎违犯动物保护法”“白骨精与母共食唐僧肉是有孝心”,等等。这些解读来源于学生当下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虽然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孝心的本质”来看,都是错误的,但联系当下的生活现实、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学生思维水平的层次来看,学生们这么解读,又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以“多层次多学科的界”和“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度”为标准,允许他们进行立足现实的解读,但又要跟他们讲清楚,从当下看,你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但联系时代背景和孝心本质看,你是错误的。这样就保证了解读的多元性和批判性。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对于阅读本身而言,批判性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浅显的文章内容,更是在经过不断质疑的阅读过程后,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中小学教育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并探索整个世界的重要方式。阅读是一个类似思考的过程,如果阅读只是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提倡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的目的,因为批判性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减少基本阅读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从而挖掘出超越文章本身的更深层意义。

2.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依赖多媒体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来组织和引导个人的观念和想法。然而,由于学生天生分辨信息的能力并不强,他们更易受到各种信息侵扰,导致树立错误的人生价值观甚至是极端的想法。批判性阅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筛选信息,客观地去评估信息中存在的个人偏见,并且多角度地看待同一问题而引发的不同争论,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多媒体时代,具备批判性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们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3.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不缺记忆力模仿型人才,却缺少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无论对于学生自己乃至国家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批判性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向自己提问并且分析和筛选答案,这是一个主动地又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人们的大脑只有在充满主动性和活跃性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达到自我运作效果,如果阅读乃至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够被动地接收老师们给予的信息,那么学生们作为个体的思考能力甚至是个性都会被一定程度地局限住。但是,批判性阅读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条件。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缺乏批判性思维就难以创新。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没有评判就没有创新,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们如此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更应该将批判性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此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才能获得。批判性阅读恰好是学校教育培养此能力的有效路径之一。

可以说,开始强调批判性阅读,将学生的阅读姿态由传统的欣赏者姿态引向解读者姿态,是符合时代精神的一大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2]段双全.“三个上帝”与中学经典诗文多元解读[J].语文建设,2008,(12).

[3]段双全.文本多元解读的专业性——论“多元有界”“多元有度”[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03).

猜你喜欢

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培养批判思维 彰显核心素养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