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篇章结构观念的确立

2018-08-24王曙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式教养分析

王曙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承担职能最多的部分,也是语文能力造就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实践启示我们:要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必须深入探索篇章的结构规律。所谓篇章,是指书面言语交际中独立完整的自然单位。语文教材中小到一首诗,大到长达几页的长篇小说节选,都是经过编写者严格选定的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自然单位,都是以篇章形式存在的,它们是学生主体学习的客体。因此,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去掌握篇章系统的结构规律,提高学生谋篇和析篇的能力,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和重要环节。提高篇章运筹和篇章赏析的质量,不论是教还是学,不论是篇章解读还是篇章构思,都必须强调确立篇章结构的四个观念,即系统观念、级次观念、体式观念和系序观念。这四个观念涉及到对篇章结构系统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以及对篇章结构进行符合系统原理的剖析等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这也正是在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被严重忽视的几个方面。通过这些观念的确立,可以促进我们不断增强对篇章结构的科学认识,引导我们竭力追求篇章和各级聚合体的有机统一,准确把握篇章和各级部件的言语体式,严格审定文章中各层解体所处的逻辑级次,明确认识各同步解体之间的关系性质,认真考虑各并列成分的先后次序,从而达到对篇章系统的透彻把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言语交际实践。

一、系統观念——篇章分析的首要原则

现代科学证明,物质世界普遍具有系统形式或属性,整个自然界和任何社会实体乃至于一切观念形态,都是一个由部分组成(或者说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其内部具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并与其外部环境存在某种联系的系统。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就当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小学低年级的识字、写字,经集字成句、集句成篇到中学毕业时能够独立读写复杂的记叙文和逻辑严密的议论文,这就是一个繁简难易等级不断提高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最大量、最基本的工程项目是篇章的阅读分析,它是造就综合语文能力特别是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独立写作能力和优化思维素质的最主要最得力的手段。如果在篇章的阅读分析中有意识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或许将大大有助于提高阅读分析的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

从系统论的原理来看,一篇成功的言语作品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文章中的各个部分均处在一个受文心支配、为题旨服务的严密有机的结构网络和思想系统当中,而整体中的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充分显示其意义。因此,确立系统观,运用系统原理分析文章,才能透彻提示文章中的每一个局部与文章中心的有机联系,确定其在文章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

以《荷塘月色》为例,一些解析文章往往孤立地赏析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那两节文字,着重于作者写景手法和技巧的理解,而较少去探索这两节文字在全文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更不去考虑文章其他部分与文章主旨的关系。也有些解析文章认为,作者的这篇散文所抒发的只是一种跟两节优美淡雅的景物描写相交融的所谓“淡淡的哀愁”,片面地认为这篇散文的美学价值就在于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只需稍稍重视一下整体性原则,就不难发现:文中的荷塘月色、《采莲赋》、《西洲曲》这三部分正构成一个从刺激力度来说呈递退结构,而从“颇不宁静”心绪的难以摆脱来说呈递进结构的有机系列。文章首句,作者直截了当地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了摆脱这种“不宁静”的心绪,他记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显然想借欣赏荷塘的美景来排遣。然而优美的景色给作者带来的愉悦只是短暂的、脆弱的,几声蝉鸣蛙叫就给彻底捣毁了,于是作者凄然叹曰:“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颇不宁静”的心绪陡然回归;在这首次排遣尝试失败之后,作者在归途中“忽然想起”六朝时少女采莲的盛景以及描写这类盛景的《采莲赋》,其用意虽然是再次提兴,试图排遣,然而这已经是归途所思,强弩之末了,自然较前面赏景的雅兴更为短暂、脆弱,作者很快就意识到:“当时嬉游的光景……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可见“颇不宁静”的心绪仍然缠绕,未能解脱。“于是又记起”《西洲曲》,依然为了挣断那缠绕心头的不宁静心绪,这是强弩之末未能奏效后第三次起兴,结果难免徒劳。最后借水思乡,准备退隐故里。由上可知,正是这一几起几落的情愫轨迹使得文章的描景与忆想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系列有力地表现出作者越来越无可奈何的心态,而这正是这篇抒情散文的主旨所在。经这么一分析,我们还能说,维系全文的感情灵魂只是什么“淡淡的哀愁”吗?借莲消愁终是愁,应该说,这恰恰是一种再作努力也无法排遣的深沉浓烈的烦燥心绪。

上述例子启示我们,通过确立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对篇章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发现许多新的问题并悟出许多新的见解,使得学生与教师的探究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达到共同的精神愉悦和自由,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级次观念——篇章分析的逻辑程序

级次是指篇章中各个部分所处的逻辑层次。篇章系统的结构具有立体结构和线型结构的综合形态,作者通过篇章结构的安排把自己原处于立体状态的言语意识转化为线型的语流,因此,篇章结构就其深层的关系系统来说,应该是立体的,而就其文面字句的先后程序来说,又取线型语流的序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章中各个部分就不是同一平面上的并列,而是处在立体意识中的不同层面之上的。篇章的这一特点启示我们,篇章分析必须从立体型和线型两个角度对篇章进行考察。需要强调的是,级次分析不是简单的划分层次,更不是对文本的割裂肢解,而恰恰是更深入地探求和更仔细地梳理作者在文面语句背后的有机思路,严格审定篇章中各个部件所处的逻辑级次,确定它们的主次序列,而不是让不同平面的部件胡乱地并列,进而达致对文本思路的全面考察和准确把握。

以沪版高中语文二年级第一学期教材《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为例:

文章以严谨的思路和辩证的分析阐述了获得教养和研读杰作的关系,深刻论述了读书的意义以及读书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态度。由于文章为译文,且标题又为编者所加,加之作者语言比较晦涩等因素,给文章的内容解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有必要通过细致的级次分析,在反复研读中深入思考和理解。

文章可以梳理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起首部分(第1段),阐明教养的获得其实质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承发部分(第2段),阐述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这两段从追求人生意义的角度,形成了思路上的有机联系;转折部分(第3-5段),举例分析个性人格是阅读杰作,获得教养的重要前提;如果说前面两段是从经典对教养获得的价值而言的话,那么文章的思路从这里开始已转换成个人的品格对于阅读杰作的作用的思考;合结部分(第6-7段),论述优秀的品质对于阅读及其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价值。综上可知,文章隐含着两个论证的角度,一是研读世界文学或者说阅读经典对于个人教养获得的意义;一是个人品格和态度对于经典(或杰作)阅读所产生的作用。

在此试对文章第三部分(第3-5段)作级次分析。第3段着重强调人格对于教养获得的重要性。作者先摆出两种现象,即书读得少的人结果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而书读得多的人却努力全白费,那么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接着第二层,作者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必然落空,这就阐明了一个道理,读书本身并不等于教养,重要的是在读书过程中获得教养,否则即使有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第三层作者进一步指出后果,“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在细致的级次分析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摆出现象,分析原因,警示后果的文章思路推衍。

第4段重在论述杰作阅读需要勤奋和持之以恒。从联系实际和辨证分析展开思路:一是针对当前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不愿埋头读书,而宁愿在咖啡馆、舞池消磨时光的现象提出疑问:“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表达了对于年轻人轻视阅读杰作的极度反感;二是针对当下社会关于阅读的某些观点进行辩证分析,作者以退为进,先姑且认可读书太多可能有害的判断,在“但是”一词的转折之后,作者亮出自己的观点。先是肯定作品阅读当然离不开个人的阅读能力和喜好,然后鲜明地指出,杰作的阅读较之流行文学与时髦读物更有价值,也更需要花力气、下功夫。

在3、4两段分析的基础上,第5段得出结论,即先要培养阅读杰作的优秀品格,愿意为杰作阅读花力气、下功夫,唯有此,才能从杰作阅读中提升自己。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段之间构成分析(第3、4段)与结论(第5段)的关系;其中3、4两段之间又构成提出观点和举例说明的关系。由三段文字构成的这一部分通过因果分析、举例说明和辩证分析,从强调研读世界文学对于人生意义的价值,转而论述个性品格之于杰作阅读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文章论证思路的缜密。

由上可知,级次观念的确立是篇章分析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教学双方自觉地采用从大到小、以大制小的分析程序和功能判断的原则,保证一次次的分析与综合都能统一于系统的逻辑,从而梳理出文章清晰的思路。

三、体式观念——篇章分析的有效抓手

体式是指文章反映客体(包括客体化的主体本身)所采取的各种表达手段以及由此而组构成的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在这里使用体式的概念,而没有采用现在一般通行的表达方式这一提法,是因为体式和表达方式尽管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角度不同,表达方式是从文章学的角度来提的,而体式是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来说的。表达方式尽管也受到交际意图的影响,但总还带着随机选择和技巧运用的成分,而体式则完全受交际意图的支配,随交际意图而生,随交际意思而异。体式是与言语现象共始终的永恒性概念,只要有言语,就有言语体式,“出口成章”是一种技能,“出口成体”则可以说是言语的自然规律。此外,现行的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往往和文体的概念纠缠在一起,这样,就难以对表达方式和文体两者作严格的区分。说明、议论、记叙等概念似乎缩小到篇章的局部就是表达方式,而放大到篇章整体又成了文体概念。因此,从强调按功能标准划分各种言语体式的结构特点这个角度来说,笔者感到还是提体式为好。

具体而言,任何短小的或浩繁的言语作品,都是由具有一定体式的单一的或者是若干个言语片段有机地组合而成的。体式就好比篇章中的各个预制件,根据写作者的交际意图和交际内容,在不同篇章里进行不同方式的组装,以求得最佳的交际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在一种文体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体式构成模式,例如在说明文中,除了说介体式之外,作者还可能选用叙事体式、记描体式、议论体式甚至抒情体式;在议论文中,也可能选用叙述、说明、记描等体式。

以《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第6段为例,这段起首“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进学校……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作者在此介绍了一个事实,即成千上万的儿童中“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人能够坚持人生几十年的阅读。然而这些少数人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对于这一问题,作者并不是通过议论来作价值判断,而是以叙述描写来表现他们痴迷于学习的特质。这些少数儿童“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自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他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号和咒符)。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这里作者对“读书家们”痴迷于学习的从容不迫地介绍、叙述和生动地描写,引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读书家们”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接着,作者以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读书家们在书的世界里遨游成长,“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作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这里以儿童眼中世界不断变化扩大的形象描写,表达了深刻的寓意,即读书能够不断开阔你的视野和眼界,读书能够使你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有新的不断地发现。“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成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焦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这里由昨天到今天或明天的变化形象地告诉我们,读书能够使得个人不断地从物質层面提升到精神追求的高度。“新的召唤和复苏”,则寓意书中所展现的精神世界是如此地令人幸福神往。最后,作者说:“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会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第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这段文字聚焦具有特定意义的发展过程的描写,传达出深刻的寓意。“从童话和印第安人故事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表明有的人在艺术人文的熏陶中不断得到滋养,而“从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则告诉我们,还有的人会走上探索自然奥秘的道路,不论是艺术人文还是宇宙自然,书籍都将引领你永无止境的追求。从整个这段文字来看,作者不是通过严密的论证来揭示深刻哲理,而是以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写寄寓深刻的思考。体式结构模式的巧妙选用取得了独特的交际效果。

总之,掌握各种言语体式的结构模式,进行识体辨体训练,是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包括读写能力的基本功。通过对体式的考察,可以发现不同体式的结构模式及其所产生的交际效果,同时也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用这种体式而不是那种体式,从而为文章的分析、鉴赏和评价提供有效的抓手,并用来指导学生的读写实践。

四、系序观念——篇章各级主体细化的必要步骤

所谓“系”,是指构成篇章的同级成分之间的横向的相互制约的有机组合关系。所谓“序”,即是给处于特定组合关系中的诸同级成分排列出一个尽可能合理的次序。

需要指出的是,级次观念和系序观念的区别在于,级次要解决的是,通过不同逻辑级次的准确定位来显示作者隐含在文面语流背后的立体思路;系、序要研究的则是处于同一逻辑级次上的诸个解体之间的关系,这是篇章结构梳理和剖析的两个不同层面。确立系序观念,有助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结构脉络,准确把握作者在序列安排上的匠心,从而为优化言语思维提供更多的启示。

在不同的文体里,系、序的呈现特点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以记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中,“系”主要是在时空坐标上的移动。多见的是选要的方式,如分区选要、分体选要,分区尽举、分时选要等。在以“记述”为主的文章来看,时间的“序”多为顺时律,空间的“序”一般以递衍的空间推移和形成对射的空间推移为主;在以“描述”为主的文章来看,一般是记述先行,然后递加形描和意描,记是前提,描是加工。

在以叙事为主的文体中,“系”是以时间推移或分程为主,亦可时空交替,如分程选要、分时选要、分程连续、分区选要、分区尽举等。叙事文体中的“序”一般是顺程律或顺时律,倒叙是局部情节在序列上的移位。

在以说明介绍为主的文体中,“系”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质性阐释中的定义型结构,即以说明介绍对象的性质分析解说为目的而安排的相应的结构;一是对说明介绍对象的属性分解而采取的周延性尽举、对举或举要,如分面(或分层、分解),举要(或对举、尽举)等。说介文体中的“序”,是在对说明对象属性分解中而采取的递退律,如从主到次、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等。

以议论为主的文体中,采用的“系”一般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以及关系推理。这类文体中“序”以认识论为常序,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前提到结论,由知到行等。

在以抒情为主的文体里,“系”一般有即景抒情、触景生情、睹物伤情、即事抒情、情随事迁、情投意合、情理相发、抒情描景、情景交融、寄情山水、感情用事、理随情迁等等。这类文体中的“序”,一般采用从情源到情流的次序,在少数情况下,也有从情流到情源的次序安排。

在此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

《六国论》是苏洵散文的代表作,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意图来看,苏洵是眼看北宋王朝输边苟安、事与愿违、国力日衰、忧心如焚时,急就《权书》十篇等一系列策论文章进京谏圣,旨在讽刺朝廷,促其改弦。整篇文章的思路结构取“起承转合”四部格局的传统章法,文章起首部分,专就六国破灭的原因,提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论断,“弊在赂秦”;承发部分对这一论断进行具体、全面、充分地论证;之后,文章出现了由历史彼岸引向当下现实的大转环节;最后的合结部分,作者站在当今现实用婉言直警“据有天下之大”的北宋,若由于对本弱于己的辽、夏一味屈辱苟安、妥协退让,以至于重蹈六国赂秦致亡的覆辙,那么较之于当年的六国,就更是“等而下之”了。由全文的文风特点来看,这是一篇“借古伤今”“淋漓深痛”的杂议。在此,以文章第2、3两段为例,从“系”“序”的角度对文章思路作一分析。作为构成篇章的同级成分,2、3两段的职能是分析论述文章论史部分的命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文章第1段以否定肯定并举的命题方式提出论断,先是否定命题“非兵不利、战不善”,以排除常俗异见;后是肯定命题,“弊在赂秦”,提出自己正面观点。因为是否定肯定并举的命题,那么自然要求文章承题论述部分的思路也必须顾及否定和肯定两面。因此第2段起首“秦以攻取之外……固不在战矣”这几句以分类统计两个比数为依据,用假言演绎推理的逆证式论述了否定分命题“非兵不利,战不善”,接着“思厥先祖父”至段末,以主宾鱼贯式论证肯定分命题“弊在赂秦”,采用概括叙述加引证法(均隐涵演绎推理),泛论“赂秦——力亏——破灭”之理。

第3段,从“齐人未尝赂秦……诚不得已”,用例证法(隐涵归纳推理)补述“不赂者赂者丧”之实。由此可见,第2段论述三国割地赂秦,与此处补述“不赂者以赂者丧”构成了主宾关系。文章通过主宾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系”的安排,从而完成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阐释性论证。在对史实论述分析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由此及彼,由前提到结论的“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又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部分的思路。在对六国破灭原因作了阐释论证之后,作者以上文之势,用一个假设连词,提出了一个全面关涉六国的反历史的假设,“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或未易量”,这既是上文的全面反证,以加强上文的立论,也用以生发新意。果不其然,接着作者以一声强烈的感叹开腔,由“呜呼……不得下咽也”,又提出了一个大胆想象的崭新假设,与前面所提的假设构成了假言判断的“系”。仔细对比一下,不难发现:一、上一节的消极前件(即不赂秦、无失算),在这一节已转换成积极前件,即将“赂秦之地”“事秦之心”转用于调动天下之谋臣奇才;二、上一节的后件还只是理数难料,而这一节的后件则已是秦人食之难咽,这样一比较,我们就能认识到,上下两节假言判断,具有內在联系,借此,文章思路在作大跨度的推演。在又一声满怀悲酸的长叹中,文章以上一层假设所推出的可让“秦人食之不得下咽”的令人鼓舞的形势为立论基础,唤出所有的“为国者”耳提面命,要接受六国致亡的历史教训,“勿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文章在由假言判断构成的“系”中,始终贯穿着由此及彼,由前提到结论的“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所面临的危机的敏锐感知和深刻分析。

综上,确立系、序观念或者说从系、序的角度解读文本,不仅有助于对文章立体的深层意识进行有步骤地分层考察,清晰地梳理文章的脉络;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辨,不断提高对文章主旨把握的敏锐度和思维的缜密度。

总之,探索篇章的本质和篇章系统的结构规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多学科的综合,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套能够指导篇章构思和篇章分析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样,就能够开创出一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科学之路。

猜你喜欢

体式教养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跟踪导练(三)
回头潮
浅谈高中元曲教学现状及出路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