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个性特色 向风格流派汇融的苏派语文

2018-08-24施秀山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流派江苏语文

施秀山

“苏派”概念的提出,源于2010年“杏坛杯·苏派教学”展评活动。2012年在“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苏派语文”的概念。众所周知,教学流派是指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区域影响的教学派别,苏派语文就是指江苏语文教学界共同致力并逐渐形成的具有显著江苏地域文化整体特征的语文教学流派。

“苏派语文”首先是一种地域概念,其次是一种文化范畴;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认识、教学实践和教学思维;她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也是一面旗帜的号召,更是一个平台的打造。从概念提出至今已历时多年,其间,一些领军人物和优秀教师为江苏语文摇旗呐喊、殚精竭虑,努力寻找苏派语文未来的发展之路,为今后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极有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在苏派语文发展过程中准确定位苏派语文的本质内涵,明晰发展方向,找准生长节点,实现江苏语文的继往开来,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静心思考,努力实践,加强个人语文素养,聚焦自身特色课堂,主动依靠区域学习共同体,实现向风格、向流派的成功融汇。

一、溯本源:苏派语文应关注自身的成长与反思

(一)苏派语文发展的历史回顾

1.百年悠久教育历史,积淀苏派语文丰厚内涵。江苏语文教学近百年来发展较为迅速,语文届的前辈们学问研究兴致濃厚,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形成团体或流派,对苏派语文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从近现代的刘师培、刘半农、陶行知、叶圣陶、朱自清、吕叔湘,一直到后来的廖序东、顾黄初、吴天石等语文教育改革家,他们的功绩不能被遗忘。到了当代,涌现出了以顾黄初、王栋生为代表的江苏语文教育家,以及包含唐江澎、黄厚江、曹勇军、严华银、李吉林、于永正等特级教师在内的优秀教师群体。还逐渐形成了体系严密的苏教版教材。有洪宗礼为代表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专家。他们在国内都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

2.苏派语文教学论坛,重现苏派语文独特风貌。2012年3月,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举办,探讨了“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推动了苏派语文从幕后走向台前。杨九俊、陆志平、洪宗礼、王栋生、成尚荣、徐林祥、魏本亚等语文届名宿齐聚一堂,为苏派语文发展殚精竭虑。徐林祥教授发表的《关于苏派语文的几点思考》,对苏派语文进行了高瞻远瞩的思考;王栋生老师的《我的主张:慎言“苏派”》,对苏派语文给予了清醒的认识。至此,苏派语文的发展脉络日渐清晰。

(二)苏派语文成长的现实分析

1.苏派语文的提出,需要我们去研究这一独特教学流派。苏派语文这一研究对象,是当今江苏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传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本土区域风采和特质的教育流派的统称。其研究的领域颇为广泛,可以研究苏派语文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态势,譬如苏派语文名师名家的研究,苏派教育传统的总结,苏派语文的区域特征,苏派语文的本体特征。

2.苏派语文的发展,需要我们去丰盈完善其厚重的内涵。任何一个成熟的教学流派,都必然具备一定的共性特征,苏派语文也不例外。苏派语文丰富的内涵包括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传承、成长和创新;有独特的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有典型的实践家和理论家代表,有影响相对广泛的名师群体,有彰显该流派特征的教学风格,有体现该流派的学术理论专著,有定期开展活动并能产生指导性影响的平台或机构,有促进流派内部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的合理的机制,有鼓励流派内部成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先进理念。

(三)苏派语文嬗变的前瞻思考

1.梳理苏派语文现象、谋求成员的价值认同。苏派语文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特别是近十年来,江苏语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有教学个性的教师,各区域也出现了具有不同风格的教学团体。我们研究苏派语文,既要梳理过去前辈们的开创性工作,又要关注近年来专家学者承前启后的工作,还要观察苏派语文的课堂内外,苏派语文教学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苏派语文的样态形式,努力增强苏派语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寻求各成员之间的价值认同。

2.探寻苏派语文走向,思考发展的时代意义。任何一个语文流派,应该是同一性和多样性的完美结合。一方面,苏派语文应该和其他流派的语文,有相同的一面,比如浙派语文、沪派语文、京派语文,它们都共同追求语文最本真的一些东西。但是苏派语文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一些风格特征。如何在同一性和多样性中求得平衡,而不是顾此失彼,有所偏废。又譬如苏派语文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向其他流派的语文开放,也可以有江苏本土区域内苏南、苏北、苏中地区的开放。苏派语文还应该是一个连续性和变化性的统一,如何保证苏派语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在跟随时代变迁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自觉思考的问题。

二、微生长:苏派语文应张扬教学的个性与特色

(一)课堂是彰显苏派教师教学个性的主阵地

1.苏派语文理想课堂的类型及实现途径。苏派语文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健全人格,有担当情怀,有公民素养的优秀学生。因此我们的理想课堂应该是为学生终生学习语文奠定基础、养成习惯、培养兴趣的课堂。苏派语文的理想课堂兼具“清简、灵动、厚实、精致”风格的课堂,是浸润着爱的教育的课堂,是启迪智慧的课堂,是蕴含着精彩的课堂,是知行合一的课堂,是彰显生命和灵性的课堂,是规范而又活泼的课堂,是令人回味的留白课堂,是和谐民主的课堂,是动静相生的课堂,是简朴平易求真的课堂,是蕴含着追求和新鲜的课堂。实现苏派的理想课堂,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过程的严谨、有效;需要教师提高驾驭课堂能力,需要教师智慧处理课堂突发事件,需要教师认真把握课程目标。

2.苏派语文特色课堂的类型及实现途径。苏派语文课堂应该是风格多样,形态迥异的课堂,而不应该是千人一面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苏派语文的优秀教师应该致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课堂。比如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是“语言运用型”课堂,着眼于言语运用的角度;李吉林老师的课堂是“情境课堂”,着眼于文化创生的角度;孙双金老师的课堂是“情智课堂”,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是“整合型课堂”,着眼于知识能力的整合,袁菊老师、曹勇军、唐江澎等老师的课堂各有千秋,既鲜活又充满思辨,体现创新。每一位苏派语文教师都要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长,既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又要时刻不忘区域语文文化特色,更要结合自身语文素养的优势。

(二)教师是体现苏派教师教学个性的主导者

1.苏派语文教师要追求语文素养的完备与独特。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首席讲师,其独特的气质、风采直接影响学生。一个没有教学个性的语文老师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多样之美和独特之美的,也很难在课堂上和学生产生交流的愉悦,情感的共鸣。语文老师有丰厚个人的语文素养,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继而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教师必须博览群书,提升个人的学养,通过融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教师要创生自己独立的思想,彰显个人的特性,重塑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要因长施教,在教学实践中扩展个人特长,如朗诵、书写、课堂演技、口才等等,结合自身禀赋,最终独树一帜。

2.苏派语文教师要牢记教学个性的守正与创新。苏派语文教师在发展自我教学个性之时,务必要明白教学个性绝非哗众取宠,简单谋取形式上的耳目一新而忽略本质的求真高效。教学个性在一段时期要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地正面影响学生,教师也能借此反思语文教学的得失。教学个性要依随素养的提高、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改变。教学个性要自觉地汇聚到苏派语文的大河中,既不泯灭自我,能保持与众不同的特立独行,又顺应区域特色,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彰显苏派语文的多元多样的风格体系。

(三)教材是唱响苏派教师教学个性的主旋律

1.教师使用苏教版语文教材要能体现开放性与区域性。苏教版语文教材是体现苏派语文独特内涵的重要平台,它体系完备,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工具性和时代性。教材编排内容精彩丰富,彰显鲜明的苏派风格,凸显了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师在使用苏教版教材时,既要充分尊重苏教版教材本身的课程目标,契合编写者的使用意图,体现一定的開放性。同时又能结合地区特点,在秉承“减负、优化”的理念基础上,彰显鲜明的区域色彩。比如讲授高中课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穿插具体事例时,教师可以结合江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也可以结合江苏人民共有的一些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文本感知力和鉴赏力。

2.教师开发区域语文校本教材要彰显地域性与多样性。校本课程是体现区域语文特色的重要载体,每个地区在开发校本课程时都要紧密结合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水平的发展状况,体现鲜明的区域色彩和教师鲜明的个人智慧。苏派语文是江苏地区具有共同特质的诸多教学流派的合体。教师在开发、编写、使用校本教材时要充分体现地域性和多样性,既保持个体教学风格、教学内涵的区域性,又要体现充分的多样性,彰显大江苏语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风貌,深厚苏教版校本课程的底蕴。

三、共发展:苏派语文要形成独特的风格与流派

(一)苏派语文独特内涵的应有之意

1.求真、务简、用情、入境:苏派语文的特有风貌。《简论苏派语文的教学特质》、《“苏派语文教学”三论》、《苏派语文特征刍议》等多篇文章都研讨过苏派语文的风格。有学者提出了执中沉稳、严谨求实是苏派语文的本体性特征,认为苏派语文表现出平实、简朴而又自成体系,自成一家的风貌。但笔者以为,这些都不能真正体现苏派语文的独有内涵。纵观江苏语文的发展历程,追求本真,固守苏派语文人的追求;务求清简,提倡简单本色、以少胜多的课堂;倡导情染,坚持用“母爱”、“童心”,体现情感熏陶的教学;创设情境,培养生活需要的语文能力。这四大特征体现了苏派语文的共识,推动苏派语文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风格向流派持续汇融,形成苏派语文的区域风貌。苏派语文形成过程是自觉自发性的,即当前诸多具有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群体与学者专家形成一定共识,努力挖掘并丰富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气质。这种文化气质产生于个体的教师或局部区域的教师群体,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区域语文教学的影响力,他们在教学风格上蕴含独特的语文艺术品质和独特的语文教学理念,他们教学的艺术风格或者亲切自然,或者睿智创新,或者慷慨激扬,或者精致秀美,或者明快刚健。他们相互影响,有的因地域、同门、友伴、社团等因素而走在一起。然而,风格不代表流派,最终成为流派还需要群体教师为追求共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聚合一起。

(二)独特的苏派语文需要百花齐放

1.苏派语文要凝心聚力,汇集多方资源,实现百家争鸣。苏派语文的发展与流派内部的领军人物、代表人物的语文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这些属于苏派语文的中流砥柱积极参加教改实验,批判继承、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撰写专著,发表论文,参与思想的碰撞、交流,培养教坛新秀,传播教学检验,让苏派语文如星星之火,最终达到可以燎原的发展态势。苏派语文还需要不断争取社会媒体的支持,以此实现聚热效应,更加广泛深远地促成苏派内部教师达成共识。行政推广、学术研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科所、教研室共同发力,推广苏派语文理念,扩大苏派语文的影响力。

2.苏派语文要兼容并包,涵纳不同风格,体现百舸争流。任何一个流派想要获得持续不断的生长动力,就必须要拥有内在良好的发展机制。苏派语文一方面不能囿于自我,要充分汲取浙派语文、沪派语文、京派语文等其他流派的语文优势,实现跳出江苏看流派;一方面还要跳出地域束缚,关注影响全国的一些语文流派,如以于漪为代表的情感派,以钱梦龙为代表的导读派,以魏书生为代表的管理派,以洪镇涛为代表的语感派。当然,江苏本土还要鼓励不同风格的语文教师展现自我,彰显个性。通过构建小范围的学习共同体,促进苏派语文大范围学习共同体内部机体的健康、有序、多样发展。苏锡常等十三个地级市可以在教研室的组织下开展区域语文研究,教师可以在省教研室、省教科院的组织下开展不同课题的研究,实现多层面的流派发展,体现精彩纷呈的区域新文化气质。

(三)独特的苏派语文需有顶层设计

1.苏派语文的发展任重道远,一些本质特征、核心内涵亟需明晰。一个成熟教学流派的确立,须有鲜明的本质特征,现阶段各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虽有一定的思想共识,并没有完全在苏派语文的本质特征上达成完全共识,对苏派语文与京派、沪派、浙派等语文流派有着怎样本质的不同区别,苏派语文的教学主张还不够鲜明,有效教学模式还在摸索之中,教学实例还不够典型丰富,教学风格还没有形成绝对的影响力——这些方面制约了苏派语文的形成与发展。当务之急,是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潜心研究定位好苏派语文的本质特征,核心内涵,给广大一线教师以清晰的认知,激发他们融入苏派语文的热情,推动苏派语文在全江苏的深入发展,而非局限在一个科研的小圈里。

2.苏派语文的完善艰难坎坷,一些理论实践、自觉忧患尚需加强。苏派语文要想获得生命发展的原动力,实现生生不息,突破自身发展的局限,必须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理论研究,做好实践工作。苏派语文教育论坛能否更加大气磅礴、高屋建瓴,论坛专家讲座能否更具前瞻指导意义,论坛教师的授课能够更有苏派语文味,苏派语文在前行发展过程如何实现与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完美融合,苏派语文如何避免发展的冒进脱离了语文的本真,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对培养苏派领军人物的策略办法,江苏优秀教师教学风格、教学经验的调查研究,苏派语文内部不同教学流派的比较研究,苏派语文不同地区的语文风格比较研究,苏派语文与其他省份流派的比较研究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苏派语文的提出是江苏语文人的集体智慧。自觉有意识地追求苏派语文抵达更高的境界,是每一位苏派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梳理苏派语文的历史发展过程,加强苏派语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苏派语文由个性特色向风格流派融汇,实现苏派语文的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是苏派语文今后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俊平.“苏派”教学,一种历史的必然[J].江苏教育.2010年14期.

[2]杨九俊.试说“苏派教学”的基本成因[J].江苏教育.2011年21期.

[3]张正昌.“苏派语文教学”三论.江苏教育研究.2014年21期.

[4]陈惠.苏派语文名师课堂互动艺术探微.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年9期.

猜你喜欢

流派江苏语文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秦腔流派”传承班汇报演出举行
浅析现代动漫艺术及其主要流派
图说江苏制造
豫剧马派唱腔艺术特征与其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讨
ABriefHistoryofLinguisticsbefore18thCentury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