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整合教材 优化学习效果

2018-08-23闫风英

东方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

闫风英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借助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学好历史,而不是机械的教“教材”。要真正摆脱教师按部就班“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模式,就需要教师思考怎样去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科学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在教学中不但教师要有准确灵活重组教材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整合教材;灵活教法;学案导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校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先后多次派教師去山西太谷学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简单的知识由学生自学,较复杂的知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讲解,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点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后,我们也尝试利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七年级一开始,我们历史组教师设计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到了八年级我们便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

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时,由于部编版新教材的内容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编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由原来的一课时变为了三课时,不光增加了许多原来教材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而且在第二课时《辛亥革命》的内容顺序编排上也做了调整。例如:教材在叙述完武昌起义经过后,紧接着很突然的在它的后边呈现出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在这之前教材既没有涉及任何叙述清帝退位的文字,也没有编排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更没有编排《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而是将这些史实编排到了下一课《中华民国的创建》里。“论在前,史在后”不太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没有学到下一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情况下,就很难理解前一课“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了。

果然如此,学生们在自主探究进行到最后一段辛亥革命意义时,许多同学感觉这一块内容出现的很突然,对里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语言表示不理解,就连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提出了许多质疑: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为什么说它开创了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为什么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我想如果把清帝退位的史实放在辛亥革命意义的前边讲述,学生就不难理解“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如果将“临时大总统的选举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颁布以及临时约法的内容编排到前面,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辛亥革命是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面对这种情况,我迅速引导学生调整学习顺序,让他们先学习下一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学习完《中华民国的创建》后,学生再返回来看辛亥革命的意义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感觉顺理成章、“论从史出”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对教材知识前后顺序的调整重组。其实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这种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们有时需要打破课时,打破章节进行教材重组,有时需要对教材编排中知识与知识之间衔接过渡不好,有断层的地方进行一些必要的知识补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借助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学好历史,而不是机械的教“教材”。要真正摆脱教师按部就班“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模式,就需要教师思考怎样去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科学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在教学中不但教师要有准确灵活重组教材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要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关于教材的重组,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时,我们不但要关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关注到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不同学科知识间的交错与相互渗透。要做好教材重组整合,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材内容前后顺序的调整。学生的认知规律都是由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有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对于教材中那些安排不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调换教材顺序,注重知识与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

(2)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时将零散的知识进行串接整合,将“知识点”串成“线”,关注点、线、面的结合。对于一些纷杂的历史事件,学生不易理出头绪来,我们应该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尽可能的将其条理化、清晰化。

(3) 单元内课与课、单元与课及单元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弄清整个单元与各课时之间的联系,一个单元与其它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全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便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中国史与世界史之间的整合。在学中国史时要把它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学世界史时也可引导学生回忆同时期中国的发展状况。加强历史横向、纵向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更深刻理解教材。

(5)学科之间的整合。历史学科综合性强,包容其它学科的历史发展,所以特别需要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其次还要关注同一个知识在不同学科上都有哪些不同呈现。例如:关于“香港与澳门”,虽然在地理课和历史课上都有讲述,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两个学科讲述的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又如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理学科与历史学科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这样的情况存在很多。历史与政治、历史与语文学科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要善于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创造性的灵活运用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教会学生具有科学灵活的整合教材的意识和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
刍议“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用思维导图改进学案导学的实践案例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职高数学教学中设计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初探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学案导学的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学案导学”之我见
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