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8-08-23乔蕾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课本剧

乔蕾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的积极的态度,是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下面我结合课标和以牛津英语故事教学为例,谈一谈课本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课本剧表演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表演形象地呈现语言的一种表现方法。它是以教室为舞台,表演题材和教材紧密联系,表演是教学生的一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课本剧在教学中的使用是弥补语言环境不足的重要方法,它拓展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空间,创设了使用语言的环境,表演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故事,体验生活,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本剧;牛津英语;故事教学

一、课本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一)课本剧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自主性,表现在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主动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教师质疑、请教、相互研讨,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课本剧中的小组角色划分好后,即使有的同学不会读或者不理解个别单词和句子,他也主动去问小组成员或问老师,积极主动去请教,尤其是后进生表现特别明显,此时他的学习动机特别强烈,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会主动去学习,态度认真,大胆开口,并勇于和小组上台,充分表现自己,由此可见,情景剧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课本剧可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能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如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有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牛津英语3BU12 Three little pigs中,我请学生们四人一组进行表演,分为猪老大,猪老二,猪老三和大灰狼,孩子们根据各自特长,有的准备舞台的道具,有的自己动手画的头饰,有的充分阅读故事,有的学习如何表演,在这样的准备过程和表演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课本剧可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对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指以下方面: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像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例如:在进行牛津英语4BU2The fox and the grapes 情境剧中,我就问孩子们If you are the fox,if you want to get the grapes,what can you do?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去搬个梯子,有的说可以叠罗汉,有的说请别人帮忙,有的说可以先吃地上的瓜先来解渴等等,这些创造性的结尾,都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体性,让我们的课本剧妙趣横生,此外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本剧可以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在课本剧的表演中,需要孩子们分工合作,美术好的画头像,手工好的准备道具,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乐意参与进来进行夸张的表演,这样使得每个孩子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在小组磨合中,学会合作,在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他们去主动问不会的单词句子怎么读,这个句子代表什么意思,孩子们为了本组的荣誉,积极参与进来,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同学,也在小组成员的鼓动下勇敢上台,一方面锻炼了他们,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为他所在的小组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学生们的小组凝聚力更强。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4BU11Two seeds 这课中,有的学生忘记了个别单词的发音,有的同学不善表演,我就看到他们本组成员互帮帮助,一个教对方来读,一个教对方来演,当教会了彼此后,他们都很有成就感,小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课本剧可以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平时的课本内容相对枯燥,如果孩子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那么就使得课本的内容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们对课本的兴趣会继续保持下去,孩子们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把枯燥的课文内容变成生动的情境剧,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能够让孩子继续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有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原以为英语就背背单词,读读课文,没想到英语这么有意思,还可以演,可以玩。看来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四、课本剧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个课本剧的表演,不只是简单的台词,其中还涉及到说话时的表情,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甚至还有学生对剧本的创意改编,这些都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通过这种课本剧的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7种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在这7种智能中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技能的高低,而应综合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而这种课本剧的形式,就为多元化的评价提供了载体,我们在学生表演完后,我会让学生对台上小组表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喜欢哪组表演?为什么?你有什么建議给他们组?孩子们往往说的非常到位,有的谈到语言方面,有的谈到动作方面,有的谈到合作方面。这种多元的多方的评价形式,让表演的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总之,小学生形象直观思维比较强,故事和童话类的课文始终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这些课文大多可以改编成课本剧,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可以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还可以创造性地发展故事的情节。学生在或悲或喜的氛围中,充分的去体验、感知、理解了故事,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 M ]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朱浦.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 [ M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课本剧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表演课本剧的方法与策略
试析英语故事教学中插图的有效应用策略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模仿故事角色
课本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