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胃癌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期间的药效对比

2018-08-22苏保雄秦妮娜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罗库肌松溴铵

梁 璐 苏保雄 秦妮娜

骨骼肌松弛药又称N2胆碱受体阻滞药(简称肌松药,skeletal muscular relaxants),可作用于运动神经突出后膜上的N2受体,阻断信息传递,兴奋中止导致肌肉松弛[1]。根据作用机理,肌松药可分为非去极化和去极化两大类[2-3]。罗库溴铵(rocuronium)是1种新型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与维库溴铵(vecuronium)的化学结构相似,均通过肝脏途径代谢,二者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中应用较为广泛[4-5]。本研究比较了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气管插管期间对气管插管状态、药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全麻诱导选择最佳肌松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和维库溴铵组,每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器官、内分泌系统、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均排除影响气管插管的因素。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麻醉方法:麻醉前半小时,所有患者均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进手术室后监测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心律HR等常规监测指标。开放静脉注入乳酸林格氏液500 ml,注入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咪达唑仑0.06 mg/kg麻醉诱导后进行肌松药的静脉快速注射,罗库溴铵组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维库溴铵组静注维库溴铵0.15 mg/kg。注药90 s后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由同一位麻醉医师操作。插管结束后进行机械通气,使PETCO2保持在30~40 mmHg之间。术中麻醉深度Bis值保持在45~60之间,通过间断泵入瑞芬太尼0.1~0.2 g/(kg·min)、丙泊酚6~8 mg/(kg·h)以维持麻醉。

肌松监测:使用TOF-watch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TOF,频率2 Hz,间隔12 s,连续4次。肌松效应:监测拇指内收肌收缩束颤搐,从注入肌松药后计时,以T 1颤搐值(%)作为判断肌松效应的指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1.3 观察指标

①气管插管状态:气管插管时观察患者状态以对气管插管状态进行分级,Ⅰ级表示插管顺利,没有呛咳,Ⅱ级表示稍有呛咳或肢体活动,Ⅲ级表示插管过程困难并存在明显呛咳或肢动,Ⅳ级表示插管失败。优良率=(Ⅰ级+Ⅱ级)/总例数×100%。②起效时间:静脉注射肌松药结束至TOF第1个颤搐反应高度(T1)完全消失T1消失的时间。③临床作用时间:T1恢复到25%的时间。④恢复指数:T1由25%恢复到75%的时间。⑤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麻醉过程及插管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气管插管状态比较

罗库溴铵组气管插管状态优良率(100.00%)显著高于维库溴铵组(81.6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气管插管状态的比较(例,%)

2.2 两组肌松效应比较

罗库溴铵组肌松效应的平均起效时间显著少于维库溴铵组(P<0.05),而两组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肌松效应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全麻诱导后,罗库溴铵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维库溴铵组出现3例(6.12%)胸部皮肤潮红,1例(2.04%)支气管痉挛。罗库溴铵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显著少于维库溴铵组(χ2=8.333,P=0.004)。

3 讨论

理想肌松药的特点主要有作用明显、起效快、恢复快、无组胺释放、无蓄积、无副作用、其代谢产物无活性[6]。罗库溴铵是1种非去极化氨基甾类神经肌肉阻滞剂,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最接近理想条件的肌松药之一[7]。目前,琥珀胆碱是临床应用中起效最快的肌松药,约40~60 s,由于其使用易引起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不良反应,超量注射可致人支气管痉挛或过敏性休克死亡,故临床上仅用于局部麻醉,属国家一类管制药品[8-9]。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接近于琥珀胆碱,时间在60~90 s[10],与本研究中罗库溴铵的平均起效时间1.18 min一致,远少于大部分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的起效时间(2~3 min)[11],同样地在本研究中罗库溴铵的平均起效时间显著少于维库溴铵(2.84 min)。罗库溴铵药理机制与维库溴铵类似,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12],而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快于维库溴铵,这可以用罗库溴铵的突触前作用来解释,研究显示罗库溴铵能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相结合,阻滞神经肌肉兴奋传导,通过突触后效应进行消退[13]。在麻醉期间患者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或误吸[14],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故术中应尽量减少此段时间,此方面比较罗库溴铵的应用要优于维库溴铵。另外本研究中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的临床作用时间及恢复时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可以用二者相似的药代动力学来解释。

本研究结果显示,罗库溴铵组患者气管插管状态均为Ⅰ级和Ⅱ级,维库溴铵组气管插管状态的优良率是81.6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罗库溴铵组患者呛咳少,气管插管成功率高。两组在肌松效应的比较结果显示,罗库溴铵组的起效时间显著少于维库溴铵组,与朱敦[15]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罗库溴铵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两组的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间无显著性差异。另外,罗库溴铵组无不良反应的发生,而维库溴铵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8.16%,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罗库溴铵比维库溴铵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与维库溴铵相比,罗库溴铵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少,是全麻气管插管期间肌松药的理想选择。

猜你喜欢

罗库肌松溴铵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罗库溴铵注射痛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抑制咳嗽反应的效果比较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罗库溴铵注射痛防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