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018-08-18刘双喜杨永久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刘双喜 杨永久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文化生活》教材教学中如何落实十九大报告的精神,真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要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就要深入学习、传承好创新中华文化。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建设文化强国,保持“文化自信”,还要继续奋斗。这就是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深意所在,也是《文化生活》教学的深远意义所在。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生活》教材中指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深刻影响并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进而转化为物质力量。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是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感受文化氛围,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是软实力。

文化自觉就是在文化上的自我觉悟和觉醒,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文化的来历、形成、特色和发展趋向,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①。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②。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是清醒的认知;文化自信是一种信念、信心,是坚定的态度,产生力量。

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文化生活》模块,是课程思政化的必然,也是课改的亮点,同时成为一线教师教学中的难点。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与环境之下,网络已经深深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简便快捷,各种观点、观念与思想涌现,导致一些青少年在文化选择上无所适从,是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面现象。背后有深层次原因。

一是文化底蕴的不足,文化认知的缺乏,造成了文化情感缺失。文化情感是文化产生心理作用的桥梁,是文化自觉自信的感情基础,少了情感支撑,就难以有情感共鸣,就不能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无障碍接受自己的文化,就不能掌握自己的文化。

二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多元化,形成了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无根综合症”。外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对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又认知不清。由于对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认知缺乏主观能动性,便无辨别地对西方生活方式模仿。

三是“文化自信”何以成为一个问题?在16世纪之前,中国人不存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卑”的问题,充满着“泱泱大国的自信”。只是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在国力对比的巨大反差面前,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开始表现出震惊、怀疑、否定、不自信的心态,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去中国化的、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此文化上走上“弱势”与“守势”,失去了自信。因此,在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格局中,经济的强大必然要求强大的文化支撑,时代要求中国建设大国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三、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途径

许多教师觉得《文化生活》难教,是因为教材对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功底要求很高,而且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多。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灌输:列提纲、背考点、记知识点,教师围绕考试而教,学生围绕分数而学,就必然扼杀学生对文化的兴趣,甚至令学生厌恶琐碎的知识点,哪里谈得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生活》教学对健康人格培养的功能就难以实现。因此,要想实现教学目标,政治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方法和策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开放式教学,着力让学生学习文化、感受文化、喜爱文化,从而相信自己的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激发文化自觉。经典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为了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明确文化建设的使命和责任。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阅读经典,做炎黄子孙”的读书报告活动。以《中信国学大典》为主要阅读资料,共47本,这套丛书搭建了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在开学的第一次课上,发给每一位同学阅读。并根据抽签顺序安排同学们在课堂上做5分钟—8分钟的读书报告会。一周后的每一节课上,安排一位同学做报告,并给做报告的同学发放神秘奖品。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参与,避免了“一言堂”和只是围绕高考考点的乏味灌输,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国内活动还是外交场合,习近平都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的名言警句,用中国古人的智慧给人以启迪,更是展现出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二是体验文化魅力,增强文化的自豪感。“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就是要时刻倾听时代的呼声,关注百姓的疾苦,心系民族的兴衰,与生动的实践气血相通,自觉地践行学术研究引领、支撑、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③。笔者在教学中重视生活主题,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分析迅猛变化的社会现实,掌握在文化生活中有价值和代表性的问题与社会现象,与学生阅读经典报告会链接,并运用《文化生活》教材的基本观点、原理进行分析引导,导入“文化生活”的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共同探讨,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品格。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谈到《易经》,他指出《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著作,距今已7000多年历史。在近、现当代世界发展史上,被越来越多的中外科学家们所重视。近现代科学家由于《易经》启示而获得诺贝尔奖者已有4人,如法国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丹麦玻尔的相生相克原理,杨振宁、李政道的不对等原理等。从60年代至今,世界上重大科研成果共有14项,其中12项源于《易经》原理,如混沌理论、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论等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自豪感。

笔者在教学中安排学生观看和探讨《中国诗词大会》,同学们都非常兴奋,这样的安排唤起了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激起了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生长出了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是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增进文化自信。在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部分内容时,先布置学生搜集与中华传统文化、史书典籍有关的材料,特别是背后的故事,并要求分析整理。一学生出身中医世家,列举《伤寒金匮》治病案例,畅谈中国传统医学的魅力,指出西医连感冒都治不好,只是控制,用抗生素危害人的免疫力。中医治疗感冒,有八个经方,辩证治病,一剂知,二剂已。不伤害身体。他指出西方医学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最后都靠中医来解决。当然,他也承认西医在伤科上对人类的贡献。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圣贤伟人的不朽功绩和人类最高的智慧,在中外文化对比中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不断激活沉淀于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培育承于古而又强于今的文化自信⑤。

文化自信来源于历史深处,也来自中国当下,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在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注重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借鉴与扬弃,反思与创造,感受文化的魅力,以高度的价值自信支撑文化自信,最终练就文化自信的新品质。

注释:

①②求实,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EB/OL]. BUSINESS CULTURE GREAT ARTICLE . 登坛论道.

③大国策系列访谈之五:沈壮海再谈文化自信[EB/OL].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jrt/201732/221800.shtml.

④許孜奕.周易与实证科学——周易预测学对当代医学发展的意义[A].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16-07-16.

⑤张军锋.大国崛起: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化自信[J].当代人,2007(02).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