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OA理论研究发展述评

2018-08-16李少杰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英语学习发展前景

李少杰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用分离”现象,文秋芳教授提出了“产出导向法”理论。梳理国内近10年该理论的发展情况和“产出导向法”视角下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认为“产出导向法”理论促学实践的研究主要围绕教学中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译的影响,分析“产出导向法”在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教学理念指导下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产出导向法”理论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英语学习 发展前景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以下简称POA)是文秋芳在2014年提出的,其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07)。POA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三个部分:①教学理念,②教学假设,③教学流程[1]。经过多年发展,POA理论体系趋于完善。POA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促进大学生语言学习,其本质在于该理论的实践教学克服了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将语言的输入和产出紧密结合。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完成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增强教学效果[2]。

本文梳理了2005年—2017年国内共19篇期刊论文,其中相关理论文献6篇,教学实践和应用类的相关文献13篇,重点阐述POA理论体系近几年发展概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POA理论体系的研究前景。

一、理论研究发展概况

(一)输出驱动假设

“输出驱动假设”是文秋芳针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提出的,到2013年拓展到大学英语教學[3]。“输出驱动”认为产出比输入性学习更能激发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安排的产出任务,学生在完成过程中遇到困难,发现自己的不足,会为完成产出任务而更加积极地进行输入性学习,弥补不足,最后达到较好的产出效果。

“输出驱动假设”借鉴了前人提出的输入和输出对二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但其违背了先输入再输出的常规教学模式,强调了输出对输入的反作用,提出了输出→输入→输出的教学顺序[5]。

(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2014年文秋芳教授在北京召开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报告了对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完善和修订,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这一假设中,输出作为语言习得的动力和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作为完成输出任务的促成手段。从适用对象、输出对语言学习的作用及表达能力的地位三个方面“输出驱动假设”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无明显差异,不同之处在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提出了输入的作用,即通过输入促成完成产出任务,输入直接为产出任务提供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6]。

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以课文为中心,在对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课文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少量口头实践练习,课下要求学生完成习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达到对课文内语言知识的强化效果。这种教学流程采用输入为主,输出为辅的方式。课堂上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无法将课文中所学应用到实践当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强调输入的作用是达到更好的输出效果。该假设的尝试对教师在各个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例如,教学目标要求现实、清晰、可量;教学内容要求输入可以服务于输出,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接收和产出,以及产出任务要具有一定的交际价值;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循序渐进,课堂时间安排合理,对课堂学生活动成效有检查环节,课后作业要求恰当;要求评价体系标准具体,评价方法多样,若为口头产出任务,听众也要作为评价对象[6]。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实现可以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学科发展的需求,达到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效果。

(三)POA理论体系

经历“输出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014年10月,该理论被正式命名为POA,即“产出导向法”。经过不断探讨和研究,POA理论体系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

1.教学理念

“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是POA理论体系的三大教学理念。

“学习中心说”主张教学必须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这一理论规避了我国早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起的只求进度、忽略学生需求的弊端,以及后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导致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缺陷。“学习中心说”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关注点放到学生能学到什么,这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

“学用一体说”提倡输入和输出的紧密结合。学生在课堂上不单单学习课文,还要将课文作为输出手段,培养学生的产出能力,学会用英语做事。

“全人教育说”认为语言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人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认真选择产出任务话题、精心选择为产出任务服务的输入材料,以及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5]。

2.教学假设

POA理论体系做出了四个教学假设,即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选择性学习假设[5]和文秋芳教授之后提出的以评促学假设[1]。

“输出驱动”将产出作为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在教学中,将产出作为起点,先让学生尝试性完成一个产出任务,若完成得不好,则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增强学习紧迫感,积极进行输入性学习,弥补自身不足[6]。这一假设颠覆了常规教学顺序,将其改为输出→输入→输出的教学顺序。

“输入”以“输出”为前提,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够促进产出的输入材料,为学生布置产出任务,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互相补充学习,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知识水平。

“选择性学习”对输出材料进行有选择的练习和记忆,避免了传统教学法导致的知识点分散、学习效率低下的缺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有选择的教学,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掌握。

“以评促学”主张学生边评边学,将评价作为知识强化的重要环节,将“师生合作评价”作为实现手段。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评阅典型样本,课中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班级讨论,教师给出评阅意见,课后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完成评价环节[1]。

3.教学流程

POA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阶段:驱动、促成、评价。文秋芳教授将“教师为中介”修改为“教师主导”[1]。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先引出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课文讲解做铺垫,这样的授课方式是为学生输入做准备,不能激发学生的产出欲望。POA将产出“驱动”环节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学生尝试完成产出任务,在产出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产出困难,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根据学生水平调整产出场景的难易程度,给予有区别性的产出任务,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促成”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教师描述产出任务、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学生练习产出,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1],以保证学生选择性学习的效果。第三个环节中学生的产出练习,教师要及时检查指导,对学生的产出练习成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产出能力。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评价”可以分为即时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即为“促成”环节中的检查部分,延时评价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课下产出任务,教师给予评价。

二、POA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POA理论旨在克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的弊端。目前,針对该理论的课堂实践主要包含基于各教学流程的实践、基于单元的教学实践和有关教材编写的研究。

(一)基于各教学流程的实践

“驱动—促成—评价”是输出导向理论教学流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都开展过相关的实证研究。

“驱动”是实现产出的前提条件,“驱动”环节会影响任务的产出效果。目前,单独研究“驱动环节”的教学实践不多,但也可见,例如杨莉芳(2015)通过微课展示“驱动”环节可能遇到的困难,但在设计产出任务时只把重点放在产出任务的设计本身,而忽略设计场景的交际性[7]。薛晓华(2017)单独对“驱动”环节进行了课堂尝试,教师利用一个单元阐释整个驱动过程,并强调“驱动”环节的有效性对产出任务促成的影响[8]。

“促成”环节的有效性直接决定学生产出成果的质量,因此,有关POA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的研究开始涌现。张文娟(2015)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学实验,验证了“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教学效果。[9]邱琳(2017)设计8个学时,对非英语专业新生开展教学实践,对语言促成进行路径设计。通过对产出文本中“目标语言”的统计和分析,语言促成“过程化”设计效果初步显现[10]。曹巧珍(2017)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为例分析教师在“促成”环节的脚手架作用,完善POA对教师脚手架作用的阐述[11]。

“师生合作评价”(TSCA)是文秋芳(2016)提出的新评价模式[12],孙曙光(2017)通过16周跟踪实验,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确定评价内容和学生间的自评和互评对学生写作有很大帮助[13]。

目前,基于单元的POA理论的实证研究对“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有较为清晰的阐述。

(二)基于单元的教学实践

POA理论提出以来,针对该理论的实践教学也在慢慢展开。

张文娟(2016)年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案,发现具有驱动力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新的教学方法获得更多的语言使用机会,学生语言产出量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14]。

张文娟(2017)次年又进行了为期两周(8课时)的课堂教学,主要研究POA对学生写作质量的影响,以及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目标语言项目的掌握。从语言、内容和结构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对单元目标语言项的使用明显高于对比组。但写作质量的总体效果不显著。该实验效果不显著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未来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更准确、全面的衡量[15]。

王艳(2017)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一个学期(30课时)的口译课堂教学实践,并以某一单元为例呈现POA课堂教学环节。实验表明POA教学理论的应用对学生口译学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6]。

以单元为单位的POA理论教学实践较为多见,例如王莹莹、杨璐璐(2017)对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学研究[17];李丽(2017)以“产出导向法”实践大学英语课堂设计[18]。这些研究都对POA理论的实践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关于教材编写的研究

“产出导向法的教材编写研究”将《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下一代》)为研究对象,在POA理论指导下探索本土外语教材编写模式。

POA作为《新一代》的编写依据目的在于探索POA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如何有效实施,同时探索如何将教学流程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材料,这一模式称为“教学理论—行动研究双轮驱动”编写模式。这一模式将教学理论作为起点,行动研究为手段,教材编写作为中心任务。这样的编写模式注重教材内部系统性,提升教材外部的有效性,保证教材发展的持续性。

《新一代》的编写将POA理论体系内化其中,不论在前期准备、单元设计还是全书设计阶段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进行阶段反思,有关该教材的使用效果还在收集,这一模式是否能应用于其他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19]。

三、POA理论的研究前景

在POA理论背景下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方式并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英语学习和教学方法因此进入到活跃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POA理论的教学方法不断细化,使得英语教学方法更加有效,产出效果更加显著。

第二,近年来POA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研究者的不断探索。该理论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思路,增强了该理论发展的可持续性。

虽然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POA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但还需要更多的教学实践尝试、批评和建议。所以当前理论存在研究实践教学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教学实践尝试不够,教学实践时间较短,该类研究要么聚焦于“驱动—促成—评价”各个教学环节,要么基于单元的教学开展实验,或者聚焦教材编写,POA整体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比较鲜见[12]。对于该理论下长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考察。

综合以上POA理论研究现状分析,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POA理论的教学实践虽然已经展现成效,但教学实践尝试远远不够,POA理论的有效性应该得到更多关注。这要求学生克服实践惰性,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理论和教学流程有充分的理解,并花费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并接受POA理论,在初步尝试中向学生展示其有效性。

第二,检验POA理论教学实践成果,不论是输入材料的有效性、课程的设计过程,还是材料的收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践产出的有效性和有效程度,这要求教师理解“学用一体”的真正含义,实现输入和产出的有效对接,将“学”和“用”有机结合。

第三,在筆者所掌握的POA教学实验成果,实践时间最长的是16周,64课时,大部分教学实验只持续在2周—3周,8课时—12课时[13]。实验时间短,虽然在短时间内POA理论展现了成效,但能否达到持续性效果还有待考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延长实践时间检测POA理论的长期有效性,对POA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7.

[2]张伶俐.“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69-376.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1.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8.

[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7.

[6]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学,2014(2):3-11.

[7]杨莉芳.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的微课设计——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艺术与自然”单元为例[J].中国外语教育,2015(4):3-9.

[8]薛晓华.以产出为导向的“驱动”环节课堂教学尝试[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7(8):249-250.

[9]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5(4):10-17.

[10]邱琳.“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86-396.

[11]曹巧珍.“产出导向法”之教师中介作用探析——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二次第四单元为例[J].中国外语教育,2017(1):15-21.

[12]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37-38.

[13]孙曙光.“师生合作评价”课堂反思性实践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97-406.

[14]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113.

[15]张文娟.“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77-384.

[16]王艳.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2):94-101.

[17]王莹莹,杨璐璐.“产出导向法”理论下的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单元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1):26-29.

[18]李丽.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为例[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5):75-77.

[19]常小玲.“产出导向法”的教材编写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59-368.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英语学习发展前景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