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8-13薄其忠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小学教学策略

薄其忠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科目,课堂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和心得,从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引进教学资源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其目标是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呈现在课堂上。

一、明确教学目的,关注学生状况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三个基本目标:第一,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应用相结合;第二,注重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第三,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完成授课任务,还要细心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况。通过细节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关于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变化,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教师还要注重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提高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美體全面发展。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总是能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提升自己的数学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应用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往往学习状态不佳,很少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成绩不理想。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悬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通过一步步分析得到正确答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探索能力。

自信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自信心,并传递给学生,不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三、结合课堂提问,构建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因此,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非常重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是营造课堂互动氛围的重要途径。

对于要提问的问题,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不仅要结合新旧知识点,还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如果刚开始就提出一个太难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上来,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要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可以涵盖整个课堂知识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思维,进而能够调动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

四、引进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学习数学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随着科技的进步,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教学资源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这些教学资源的引进使单一、抽象的知识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将学生带入多媒体资源创设的数学情境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视频资源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是应用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其利用生动的影像效果将数学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构建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改变简单、枯燥地记忆数学公式的状况。对于教学有利的资源都可以用来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这些资源的合理引进和使用,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新课改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教学资源,注重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节,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案,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晓宏.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6).

[2]闫宏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

[3]胡耀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书文摘,2017(23).

(责任编辑:陶 静 闵 婕)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小学教学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