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传统文化经典的使用

2018-08-11张建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思品新教材内涵

张建华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人教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也浸润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而且特别注意选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体现了鲜明的人文精神。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道德观的构筑时期,新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无疑为初中思品教育提供了厚实的根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传统文化的教育。我认为用好新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经典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经典,做到心中有数

人教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中传统文化资源不少于40处。有《红楼梦》《山海经》《朝花夕拾》等文化经典,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等名言警句,有孝亲敬长,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还引用的孔孟,毛泽东等名家名言。这些散布在教材各个具体章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教材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内容。这对政治老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要把这些资源引入课堂,还要把它利用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就要求我们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内涵,丰富内容,力求融会贯通,做教学的有心人。

例如,在学习第一课提到少年要有梦想,有梦想就要努力,努力就要立志时,相关链接里引用了《格言联璧》: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这是什么意思呢?我首先上网查找了一下,又询问了语文老师,明白了其内涵。课堂上进行了详细介绍:《格言联璧》一书是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所编,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教材中引用的这几句的意思是:志向所趋,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之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简家,也不能抵抗。做好了充足准备,在课上就能够很好的引用。同时我还摘录下了一些和学习生活有关的一些内容,和同学们共勉。总之,教师只有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和敬重感。

二、有效使用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教学方案,可谓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充分体现了“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有机统一。我们在使用教材中的这些活动设计时,要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在探讨学习这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学”的繁体写为“壆、斈”,后来将底部的“土”变成“子”,成了“學”。“学”有“知识”和“效法”两层基本的意思,简要的讲就是通过效法而得到知识,知识也可以理解为能力、本事等。“习”繁体为“習”,从羽,本义为小鸟反复地试飞。《说文解字》“習,数飞也。”后来“习”字有“练习”的意思,延伸有实践的意义。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在探讨学习“家规”这一话题时,让学生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并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广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借此机会,让学生总结自己家庭的良好家风,在这個过程中,既加强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教材中引用的历史典故、经典语言,内涵丰富,语言精练,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运用这些内容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吸引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时如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了解其含义,并在课堂上拿来分享,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友谊”话题时,教材上引用了《诗经·卫风》中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等三句话,同学们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了其含义,同时还搜集了很多历史典故,有同学提到了八拜之交的典故,包括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知音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这时,同学们纷纷站起来解释其具体内容,一下子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仅让全班同学增长了知识,而且增加了同学们求职的欲望。

总之,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家国情怀是这个阶段思品教学的目的所在,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对人品的改造和塑造,与今天的思品教学目的不谋而合。作为思品教师,更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思品新教材内涵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活出精致内涵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