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教育思想研究

2018-08-11林光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

林光汉

【摘要】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理论来源,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精髓,而且大胆吸收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的国家治理经验教训而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解决各种复杂的“后发展问题”而提出的政治实践途径,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建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治发展理论,标志着中国特色政治理论全新话语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习近平 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42-01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论断为我们明确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习总书记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提出,表明了我党政策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巨大变革和创新。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创立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进行中国特色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深刻探索,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打牢基礎,其理论核心或关键词是革命或继续革命;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是探索、解决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问题,它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其理论的核心或关键词是发展。

二、治理模式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一个国家的治理模式以及政治制度的选择,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又要把握本国政治实践的经验教训,还要把握现实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政治制度以及根植于政治制度的国家治理模式,是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其创新也是根植于本国实际,而绝对不能照搬外国经验。我们之所以不能照搬或硬性移植西方宪政民主的国家治理模式,并不是否定这种模式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毕竟根植于西方土壤,如果照搬过来就注定会出现水土不服。这种不看本国实际的照搬模式,不会有助于解决当今中国在国家治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局只能适得其反。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都是一定历史时间——空间之中形成的,都具有自身的特性。世界上不存在普遍一致、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可能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

三、政治话语权的创新

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当代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话语权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提供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与西方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话语权的原创性理念。众所周知,“冷战”起源于意识形态之争,世界由此进入了宗教式的政治话语权之争。最终的结果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用“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彻底击跨了前苏联和东欧的政治理念。冷战结束以后,东西方价值观之争、政治话语权之争的激烈程度并没有减弱。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希望对中国“不战而胜”,因此向中国积极进行“和平渗透”,公开宣布要用互联网及其他多种方式传播“自由民主”理念而扳倒中国。这些敌对势力通过在中国广泛传播“宪政民主”“公民社会”“多党竞争”“自由民主”“普世价值”等思想影响中国社会,妄图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在这种极端风气下,凡是客观评价中国政府和国家的都会被一边倒地否定;凡是说美国好、说民主好、说西方好的都会一边倒地肯定。之所以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缺乏原创性的新理念来遏制西方价值观对我国的侵袭。基于中国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现实政治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就是反对西方价值观的有力武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和“民主”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概念或术语。比较而言,“治理”概念更务实且更能体现一个国家政治运行和发展的特色,因此,关于治理(尤其是国家治理)的话题更是国际上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如果广加宣传,就一定能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获得越来越大的政治话语权,从根本上消除西方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构建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是形成中国的话语系统的基本因素。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使得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概念内容更加丰富,更容易为我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接受,所以这一话语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与西方普世价值观展开话语权的竞争。

中国共产党人在有关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的认识上,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一是“政治革命”或“革命的政治发展观”,这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曾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政治改革”或“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发展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应当明确树立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这一全新的“政治发展路径理念”。

四、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性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理念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现代化的主题或基本思路,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当代发展,对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现代化的路径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新型的政治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国家自主性这一关键概念基础上的,从国家的自主性出发,我们引申出国家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方法、国家治理能力等概念,从而形成“民主政治的”或“非自主性”概念。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国家自主性”,而国家自主性这一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即国家是特殊政治权力,是“元权力”;国家是包含复杂社会关系的统治、治理系统;国家的基本职能是承担生产、再生产功能,实现经济增长,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是在促进现代化的实现前提下,在推进政治发展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人民赢得民主,完全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最终迈向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1]刘刚.试论习近平“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思想及其重要意义[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2).

[2]荣开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维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J].观察与思考.2015(03).

[3]包心鉴.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02).

[4]辛向阳.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理论渊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06).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