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师职业形象滑落的原因分析

2018-08-10刘朝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大学教师

【摘要】近年来大学教师职业形象有所滑落,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和影响,需要给予关注和重视。本文对此问题从教师职业身份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呼吁大学教师反省教师的职业身份,重建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

【关键词】大学教师 职业形象 职业身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271-01

引言

曾几何时提起大学教师,人们心中自然浮现出博学、儒雅、谦和的学者形象,认为他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近年来大学教师学术造假、役使学生、骚扰女生、甚至嫖娼的负面报道开始在报纸、电视、网络上频繁出现,大学教师的职业形象大幅滑落,令公众大跌眼镜。

对此人们不禁质疑:身处高等学府,受好良好教育、肩负国家教育重任、指导青年一代的大学教师,怎能做出有违师德的行为?本文将从大学教师职业身份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这一问题,呼吁大学教师重拾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

一、大学教师职业形象滑落的原因

总得说来我国大学教师职业形象的滑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大学过于看重科研而轻忽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大学教师对学生的权力过大,导致权力滥用;大学教师忽视了自己为人师表的职业身份。

1.大学过于看重强调教师科研职能而疏忽了教师的教学和育人职责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其水平和实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在现代大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处于重要的地位。故我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都非常重视科研工作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对科研的关注和投入很多,对于科研队伍,尤其是学校的骨干核心科研队伍更是给予大力支持,并配有物质和精神的奖励。这种情况对大学教师似乎是“科研一白遮百丑”,老师只要申请到项目、争取到经费、发表出文章、为学校的科研作出贡献,那么教学或育人工作做好做坏不是那么重要,出现错误或问题也可以被忽略,可以轻描淡写地过去。

这种过度强调并追求科研的导向使得学校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和职能。这种功利主义导向对大学教师的影响不小;大学教师在外有学校科研压力,内有提高自身学术水平、获得职称晋升的需求下,自觉不自觉地只顾科研职能,把绝大多数时间精力都用于科研工作,而轻看了教学和育人的职能,少数老师则更是抱着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视科研工作为获取名利双收的高效途径,一味地只顾科研,不管教学,更不在乎育人的职责,甚至不择手段,造假数据,剽窃成果,做出有违师德的行为。

2.大学教师制约学生的权力过大,导致权力滥用

由于大学的科研导向,大学的许多政策都是以科研为主,由科研挂帅,为科研让道的原则管理着学校的各项事务,学校各级行政部门也都尽量为大学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便利的条件。为了方便大学教师顺利高效地从事科研工作,学校赋予他们自主管理项目課题组的权力,比如,导师可以决定课题组硕士、博士的研究课题,转读博士、毕业,也可以决定是否推荐毕业的硕士或博士去其他大学或其他课题组继续深造等其他相关的事宜。可以说,导师对研究生的权力很大程度可以决定研究生的学术前途和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受制于导师,学生不敢轻易拒绝导师或得罪导师,也使得少数大学教师肆意利用这种便利条件和手中的权力随意役使男生、骚扰女生,给学生身心和学校名誉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3.大学教师忽视了自己为人师表的职业身份

大学教育相比中小学更看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比较忽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大学生基本过了青春期、开始进入成人、思想性格相对成熟又追求个性独立、不容易接受建议教诲的青年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教师也放松了自我的道德意识和约束,轻忽了言传身教的意义和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可以说,大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和角色意识模糊了,多把自己视为科研人员,轻忽了教书和育人的职责和角色。不可否认大多数教师持守着良好的道德水准,认真秉承教书育人的职业价值观和为人师表的道德意识,但由于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转型期,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涌入,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不断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波及到并非住在象牙塔的大学老师们,使得少数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下滑沦落,无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也不顾及高等学府在学生和公众中的威望和声誉,做出了有违师德的

行为。

二、重拾大学教师职业身份

教师的形象是教师职业身份的一部分[1]。教师职业身份是指他是谁,他是做什么的,他赋予自己的含义和别人赋予他的含义是什么[2]。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身份涵盖了他的个人身份和社会或职业的身份,既包括个体对自己作为教师的理解与看法[3],也包括他人、社会所赋予教师职业的特征[4]。教师的个人身份是必不可少的,决定了他是他,而不是别人;教师的职业身份同样重要,因为一个教师的成长根本上是他在某一机构环境里的一个社会化进程[5],也是教师需要去扮演的角色。

在这里我们看到大学教师形象滑落是由于少数教师没有认真扮演社会对他们所期望的角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活出公众赋予他们的职业含义。

另一方面,虽然教师受制于学校的科研压力,不得不优先行使科研的职能,忽视教学教育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裹挟的,但其实这也是教师主观上的选择——去扮演学校、也是自己期望的科研人员的角色,选择性地忽视教书育人的职能和角色。而那些有违师德的少数教师,则基本上是无视、摒弃了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角色和社会的职业。

面对不良现象,我国大学教师十分需要重拾自己失落的职业身份,除了科研角色,还需认真扮演为人师表的角色和形象,不仅要活出自己赋予的含义,更要活出社会公众和职业所赋予的角色和内涵,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有德行的大学教师。

参考文献:

[1]Kelchtermans,G.,& Vandenberghe,R.(1994).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 biographic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6(1),45-62.

[2]Beijaard,D.(1995).Teachers' prior experiences and actual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Teachers and Teaching,1(2),281-294.

[3]Kelchtermans,G.(2009).Who I am in how I teach is the message:Self-understanding,vulnerability and reflection.Teachers and Teaching,15(2),257-272.

[4]Sacks,J.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Competing discourses,competing outcomes [J].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2001,16(2).

[5]Varghese,M.,Morgan,B.,Johnson,B.,& Johnson,K.A.(2005).Theorizing Language Teacher Identity:Three Perspectives and Beyond.Journal of Language,Identity,and Education,4(1),21-44.

作者简介:

刘朝阳,女(1972-10-),汉族,重庆,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师职业身份认同,职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等。

猜你喜欢

大学教师
学生视角的大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分析
“一次消化者”与“二次消化者”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浅析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