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计划”下《轨道交通站场》课程链的创新设计与建设

2018-08-10胡华廖爱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设计

胡华 廖爱华

【摘要】“卓越计划”下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轨道交通站场》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设计课程“链接”,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链”建设,形成包含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生产现场校外实习的“链式”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较好地满足了“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卓越计划 轨道交通站场 课程链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18-01

引言

“卓越计划”是我国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2012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成功将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申请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与传统高校人才培养相比,“卓越计划”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1]。

城市轨道交通生命周期包含了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多个环节,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是其核心主旨是围绕运营需求来开展规划设计和建设[2]。因此,仅仅培养运营管理相关理论与技能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现代轨道交通主动式、一体化运营管理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密集的公共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站场(车站和车场)是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车站与车场的设计、调度指挥等相关技能培养,由于运营安全等问题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导致毕业生缺乏岗位实践技能和应急处置工作经验,大大拉长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人员培训周期[3]。因此,高校应面向企业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深化课程建设和改革,重视学生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4]。

一、《轨道交通站场》课程链设计与建设

《轨道交通站场》是交通运输专业的特色必修课。面向交通运输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组以《轨道交通站场》为课程核心,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设计课程“链接”,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链”建设,形成包含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生产现场校外实习的“链式”教学成果体系。该体系中各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内涵一致、内容互补,符合了面向行业需求、深度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从而很好地满足了“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课程链是指在课程建设中,多科并建,打造以某个课程为核心的一系列课程,课程之间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绝不孤立,在不同课程教学中体现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特色[5]。课程链与传统课程体系的差异化内涵特征见表1。对比可见,课程链教学符合了“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理念,能够更好地满足“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链以《轨道交通站场》精品课程为教学核心,包括了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生产现场校外实习四个环节。教学环节“链接”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步,夯实基础。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仿真实验室”完成列车出入库、折返等共4学时的岗位认知课内实验,在多媒体教室完成《轨道交通站场》共32课时的理论授课。第二步,工学结合。在多媒体教室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实验室”完成为期1周的《轨道交通站场课程设计》,并依托校企合作,以大学生自管线、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大学生科创训练或学科技能竞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现场观察、工学交替岗位,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第三步,顶岗实习。学生在上海地铁梅陇、富锦、九亭、剑川等车辆基地完成为期3周的《轨道交通站场调度指挥实习》,开展相关岗位综合实训,掌握相关岗位技能。通过这几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被一步步加强,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时间,初步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为打造《轨道交通站场》课程链的精品内涵,课程组紧密依托校企合作,建成一支融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铁道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多专业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编写和出版了系列化、立体化的特色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导书,进行了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仿真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实验室”,梅陇、富锦、九亭、剑川等多个车场实习基地和9号线大学生“自管线”,最终建成教室、实验室、生产现场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三结合”特色教学平台体系,实现了产、学、教的有机深度融合。

二、小结

精品课程链通过各个环节的具体教学,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等多方面的特色。在学校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打造精品课程链,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一条成熟的精品课程链,反映的不仅是单科教学的水平和特色,更重要的是学校办学的特色、学生就业去向、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校企合作途径等。《轨道交通站场》课程组面向交通运输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以《轨道交通站场》为课程核心,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设计课程“链接”,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链”整体建设,建成“教室、实验室、生产现场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课程链体系。《轨道交通站场》课程链自建成实施以来,已有5届交通运输本科生接受了系统的知识和能力训练,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性肯定和好评,并为未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华.产学研合作教育下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教学交流,(11),2010:1-2.

[2]何静,司宝华,陈颖雪.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郑锂.基于反馈调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2):15-18.

[4]謝羚,王显芳,牛小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育人机制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9(6),2016:114-116.

[5]苏青,刘雪清,刘静.浅谈精品课程的链式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15):104-105.

作者简介:

胡华,女,1979,四川遂宁,汉,博士研究生,副教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优化。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