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8-08-06张正祥

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关键词:启发式数学课堂小学

张正祥

摘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促使数学课堂一改往日低沉,焕发生命活力。教师能够巧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更加容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式思维发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

众所周知,数学本身逻辑性较强,根据学科的这一特点,把数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题材,寓思维训练于教学之中,关键在于在教学中加强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思维全过程。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对学生智力的開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小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地流淌。其次,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坚持启发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发展思维要在学生积极思维中才能实现。启发式教学注重展现知识发生过程,创造情境,启发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判断、推理等,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转变传统数学教学观,提升综合素质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课堂活动组织过程中,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参与者,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也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对于活跃、生机勃勃的数学课堂有着新的要求,所以传统的教学形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在丰富自我知识库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授课讲解。要想让启发式教学发挥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平等看待,教师可以进行合理分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以学生为本,转变角色特点,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变为知识引导,用课余时间多多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调整教学计划,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出新的教学计划和目标,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启发学生的智力以及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独立思考的欲望和能力

在小学学习期间,我们要培养学生一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使得学生有能力、有条理地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是至关重要的。让他们完整地讲述他们思考过程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关键是不断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学生在进行独立地、有条理地思考的同时,就必须要做到条理清晰地了解数学基本概念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不仅仅要有一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有一些深入思维的逻辑能力和单独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的能力,我们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科学训练。学生进行独立的、正确的思考主要依赖于教师长期地、科学地培养与训练。在培养与训练环节,教师应注意选择与学生年龄阶段相适合的教育方式,把思维、操作和语言表达联系起来。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靠时间积沉淀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就明显成效,但是,只要坚持持久的科学训练,就能够不断激发独立思考的欲望和能力,从而使其具有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联系实践,提高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将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不断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能够常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从实际生活获取相关的场景,通过日常的感知慢慢上升到数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时,教师切勿按照数学教材上进行授课,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告诉小学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角,每个角每个面都有什么特点的话,小学生一下子很难接受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家里的空调和冰箱,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以此来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活力和灵活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求异、敢于质疑,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巨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J].小学时代.2010(01)

[2] 田光芳.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0(01)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数学课堂小学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