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2018-07-28于志年

教师·中 2018年5期
关键词:观察指导写作教学

摘 要:初中阶段写作训练以记叙为主,对于写人、状物、记事、绘景、抒情来说,观察是尤为重要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去观察,在观察时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勤于动笔,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习作教学效率。

关键词:写作教学;指导;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3

作者简介:于志年(1965—),男,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这里,叶老精辟阐述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根本和基础。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在观察中认识、体验生活,才能在写作时文思泉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初中阶段写作的目标与内容中也明确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初中阶段写作训练以记叙为主,对于写人、状物、记事、绘景、抒情来说,观察是尤为重要的,它是学生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窗口和最佳渠道。通过观察可以获取和积累第一手的素材,产生写作灵感。所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观察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获取写作材料的源泉,但生活不等同于写作材料。有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他们观察的目的性不明,自觉性不强,没有观察的兴趣,沒有形成观察的习惯。纵览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名家笔下塑造出了无数熠熠生辉的典型文学形象,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绝非偶然,而是作家面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人物能够仔细观察,善于捕捉灵感,进行艺术加工后的成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原型就有多个来源:有“孟夫子”之说,有本家“四七”之说,有“亦然先生”之说……正是在充分的观察和综合之后,鲁迅先生才塑造出了孔乙己这一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可能成为作家笔下的素材。

由此可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去观察、去比较、去思考,形成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悟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留意每天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周围正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本来坑坑洼洼的乡村道路,现在已变成平坦的柏油路、水泥路,路旁正在架设着一盏盏新路灯,路边的小树苗在四季更替中也经历着盛衰荣枯,路旁的村镇里一幢幢新楼房正在拔地而起……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可是如果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就会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表象,习作便无从下笔,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这样学生就会从生活中获取到丰富的信息。

二、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也就交给了学生打开感受世界的一把钥匙。观察对象不同,观察的方法自然也有所差异,对人、事、物、景的观察都有各自的技巧和方法,笔者就以观察景物为例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

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可以固定观察点观察景物;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移步换景,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所见、所感自然也就大不相同。

其次,要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景物的特点。学生往往习惯只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写作往往就是一幅没有声音、缺乏生机的“照片”,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地去描摹景物,那文章就会生动得多。我们可以借鉴朱自清在《春》一文中的写作手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味景物,通过视觉、嗅觉和声音描摹出一幅诗情画意、鸟语花香的春天画卷。

最后,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空的景物特点。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特别注意对比区别观察对象的时空差异:不同季节,同一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季节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细心比较就不难发现。比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作者在观察和对比之后用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不同季节的雨的情态:春雨轻柔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

三、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要避免实用的角度,因为这样会把人与观察对象的距离拉远,我们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情注入进去,才会感受到生活的无限趣味。有这样一个例子:当一位诗人被农家小院前的山光水色所吸引而流连忘返时,主人却说门前没有什么好看的,屋后有片菜园里的西红柿倒长得不赖。可见,作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松涛山涧、鸟语虫声、大漠孤烟、风雨雷电,甚至于断壁残垣都可以触发你无限的情感。在观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心情,即带着感情去观察,这样在观察时自然就会有丰富的心得体会。比如同样是面对梅花,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孤独愁苦,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坚贞芬芳,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豁达坦荡……所以虽然景物是相同的,但是学生看景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描写景物时自然而然也就把感受写出来了,就能以情感人、充满情趣了。

四、观察时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茅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就愈丰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展开联想,大胆地去想、去说、去写,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丰富的想象能够启迪学生敏捷的才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总能观察到一些人、事、物,以及触动心灵的场景和画面,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比如,在教学《杞人忧天》时,我就让学生结合“杞人”的担忧去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让我们担忧的现象和问题,然后假设:如果“杞人”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他还会“忧天”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我们生活中与环境、自然等有关的现象,写一篇想象作文《〈杞人忧天〉后传》。学生在通过观察思考之后脑洞大开,想象不可谓不丰富,写出了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文章,其中有篇作文就写“杞人”穿越到了现在,他会更加“忧天”: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日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杞人”忧心忡忡,最后还是选择了活在古代。多么奇特的想象,多么新颖的创新!这正是仔细的观察加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结果。

五、指导学生勤于动笔

学生在观察中勤于动笔,把观察的点点滴滴及时地加以记录,把每天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事情写下来,写文章就会有丰厚的素材基础。同时,写观察日记,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它是一种对观察所得进行思考的过程,写多了,自然有助于增强思维能力。写日记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使他们的灵魂受到了一次熏陶和升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从观察入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及时进行训练。让他们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方法,积累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相信学生只要学会了观察,就会逐渐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就会获得写作的“源头活水”,作文时自然就会言之有物,那么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敬格.培养学生观察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J].学周刊,2014(21):202-203.

猜你喜欢

观察指导写作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