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石清合剂治疗下焦湿热型患者的作用机制探究

2018-07-26黄新凯赖海标钟喨黄智峰曾晔吴松赖伟业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湿热型合剂尿路

黄新凯 赖海标 钟喨 黄智峰 曾晔 吴松 赖伟业

临床泌尿外科的上尿路结石较为常见, 而且复发风险较好, 以输尿管、肾部、膀胱等部位为高发部位,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排尿不畅、血尿、尿痛, 或出现腰部酸胀感, 不仅带给患者痛苦, 而且可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1]。据医学调查显示, 我国现已成为尿路结石发病的重灾区, 尤其是南方地区, 其发病率显著高于北方, 因此尽早明确诊断, 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探究尿石清合剂治疗下焦湿热型患者的作用机制,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下焦湿热型尿路结石患者12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 均经SMP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获得一定研究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下焦湿热型尿路结石患者120例, 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试验组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40.30±10.95)岁;肾结石35例, 输尿管段结石25例;结石直径1.50~2.50 cm, 平均直径(1.90±0.92)cm。对照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20~72岁, 平均年龄(40.31±10.09)岁;肾结石30例, 输尿管段结石30例;结石直径1.40~2.56 cm, 平均直径(1.85±0.9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 以及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措施, 结合临床表现, 明确尿路结石诊断;②意识清楚, 精神系统正常, 依从性较好;③经中医辨证显示, 均符合下焦湿热证型症状或体征:腰部疼痛, 尿频尿痛短尿不尽, 少腹急满,血尿, 小便急短, 大便秘结, 舌体红, 黄腻苔, 弦滑脉, 或见滑数脉。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②血液系统疾病, 传染性疾病, 肿瘤;③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发育异常;④严重肾积水;⑤不耐受本次研究;⑥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经期女性。

1.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SMP进行治疗, 取石, 膀胱内留置16F 导尿管, 体外部分两者固定, 防止脱出, 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 单纯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管从尿道引出及留置尿管, 输尿管外支架管为肾盂与外界相通的唯一管道[2],通过连接动脉测压器每天固定同一时间测量, 持续7 d, 取7 d 平均值。试验组术后给予尿石清合剂, 术后头孢呋辛常规抗感染及口服尿石清合剂, 尿石清合剂方剂组成: 车前子、川牛膝、滑石、栀子、广金钱草、冬葵果、海金沙、石韦、甘草。对照组术后给予排石颗粒口服, 持续治疗60 d。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后不良反应及随访12个月复发情况。中医证候按照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及排尿不畅, 分别以轻度、中度及重度评估程度, 即1分、2分及3分。改善率=治疗前后积分差/治疗前积分×100%;改善率≥95%为痊愈, 改善率≥70%且﹤95%为显效, 改善率≥30%且﹤70%为有效,改善率﹤3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95.00%(5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2,P=0.0229<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n(%)]

2. 2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仅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恶心, 对治疗无影响, 未处理, 在3 d内自行消失。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12个月, 试验组复发率1.67%(1/60)稍低于对照组的8.33%(5/6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70,P=0.0938>0.05)。

3 讨论

尿石症又称尿路结石, 微创取石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术后仍有残余结石,且常规用药的治疗时间较长, 排石率低,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3]。泌尿系结石 (即尿石症) 归属于中医学“石淋”、“砂淋”等范畴, 自古以来中医防治该病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方法[4]。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泌尿系统结石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代谢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及疾病因素等[5]。目前尚未明确具体尿路结石发病机制, 目前提出的假说主要包括共生学说、斑块学说、结晶抑制物学说等, 但任何一种单一学说均无法独立描述结石形成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 现主要支持3种说法:①过饱和晶体, 即尿中成分、pH值或尿量变化, 致使尿石成分溶解度下降, 聚集, 形成结石;②晶体抑制物含量减少, 即尿液中对晶体聚集产生抑制作用的成分因某种原因减少, 致使尿结石形成;③某些能够促进尿结石形成的成分含量提高。本次研究中, 广金钱草, 可增强输尿管蠕动, 提高输尿管上端压力, 增加尿量等, 诸药合用, 利尿通淋、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溶石排石, 提高排石的效果[6]。此外, 现代医学还发现金钱草具有促使尿液pH值降低的作用, 可引发某些适于碱性环境的结石被溶解;而且海金沙及金钱草均可对草酸钙晶体形成发挥抑制作用,加之金钱草、海金沙以及车前子等中药具有抑菌作用, 因此可改善尿频尿痛等临床表现。

本次研究中, 试验组证候改善总有效率95.00%(5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仅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恶心, 对治疗无影响, 未处理, 在3 d内自行消失。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2个月, 试验组复发率1.67%(1/60)稍低于对照组的8.33%(5/6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证实提示尿石清合剂清利湿热效果较好,可显示改善下焦湿热证候, 而且安全性较好, 复发风险较小。

综上所述, 通过对下焦湿热型患者进行SMP术后使用尿石清合剂进行治疗, 能通过促进肾盂收缩, 增大肾盂压力,并且能增大尿量排泄, 利尿排石, 在临床上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湿热型合剂尿路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HPLC-DAD法同时测定栀芩清热合剂中4种成分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型临床分析
亚甲蓝溶液局部封闭配合自拟除湿止痒方坐浴治疗湿热型肛门瘙痒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