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的模式化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07-24胡长华

读天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数学

摘 要:美国数学家斯蒂恩(steen)提出“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认知心理学家西蒙也指出“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多数是通过模式识别来解决的。”但对模式应做到“强化”与“淡化”的辩证统一。模式是数学形式化的产物,对此,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形式化的表述,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关键词:数学;模式化学习;创新思维;培养

通过上述理论的学习、钻研与思考,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模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利器,但以不能将模式看作刻板僵化的形式,所以既要承认模式的积极作用,又不能囿于模式固有的形式,致使思维失去变通灵活的创造性。为提高解题的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此重要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 用数学思想统摄数学模式

数学模式诚然是解题的重要工具,但我们的认识绝不能停留在肤浅的“工具论”的层面上,而应该深刻地领悟模式中蕴含的深邃的数学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解题者就沦为只能简单模仿的“工匠”,而失去创造性,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应能从大量的模式中提炼出数学思想的精髓,又要能在“函数方程、分类讨论、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统摄下看到丰富的具体模式。

如常用的技能“分离参数(变量)法”“分离常数”“分母(分子)有理化”“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反置代换”等,不应该将它们看成纯粹的一种操作手段,而应提升为一种思想,以高屋建瓴的博大气势,将零散的模式构成以数学思想为“统帅”的、结构严谨、融会贯通的知识与技能的系统。

二、 充分发挥模式的积极功能

数学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归因于它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价值和积极功能。依模式进行操作,呈现出的是机械化、程序化的“流水作业”,简便、快捷、准确、高效。如,很多杂志上都刊登有关于用导数解决各种问题的文章,其实这些文章所讲的无论是证明不等式还是求字母的取值范围,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恒成立问题——分离变量、最值思想(小于其最小、大于其最大),解答这类问题,可以说不需要高难技巧,只需按部就班地进行程式化操作即可奏效。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模式”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积极功能,但是如果长此以往,将会抹杀學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促“熟能生巧”防“熟能生笨”。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只听说过“熟能生巧”,何来的“熟能生笨”?岂不知,对模式若仅仅限于“机械化”的模仿,没有或较少有思维的投入和智慧的参与,久而久之,“熟能”就会生出“笨”来。反之,在运用模式进行操作时,将“机械化”的运作与本质的理解融为一体,思维与智慧的高度投入、意志品质的参与,那么联想丰富、反应敏捷、灵感频出,“熟能”就会生出“百巧”来。如对式子ax+by,所有学生都不会感到陌生,但真的解题中遇到,学生却未必能对其展开联想,从而没有办法扩展自己的思维,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联想。若令ax+by=z,可以联想到直线方程或线性规划的知识;若令m=(a,b),n=(x,y),则m·n=ax+by,可以联想到向量的知识,进而还可以考虑用数形结合方法来解决。

三、 借助类比推理工具,将模式化的学习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类比推理是我们发现新生事物的有力工具,它是我们从已知的或未完全知道的事物中,类比推出我们还未完全知道的或完全不知道的事物的性质或结论,它是我们进行创造的前提,而创新思维恰恰是在旧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常识、信息等文化素质基础上,由个人积极的、执着的情感作动力,通过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辅助加工,进而产生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是一种有目的地思维活动。模式化的数学学习和数学解题让学生具备了这方面的基础,只要对它适当引导或推动,便可让它发生不可想象的变化。

在几何的学习中,我们对平面几何的知识相对比较熟悉,对大部分的知识或解题都可达到模式化的程度;而对空间立体几何的知识却没有那么熟悉甚至未知,这时我们可以偿试将平面几何中的模式化类比到空间中,从而解决空间立体几何问题。例如,我们在求△ABC(已知面积为S,三边长分别为a、b、c)的内切圆O的半径r时,我们将O分别与A、B、C连结,将△ABC分割成三个三角形,然后由S△ABC=S△OAB+S△OAC+S△OBC得S=12(a+b+c)·r,从而r=2Sa+b+c;那么当我们需要求空间几何体的内切球的相关量(如半径、表面积、体积)的时候,我们就可类比这一思维方法,顺利地解决相关问题。类似于这方面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如勾股定理、余弦定理、射影定理等都可类比到空间中的三棱锥中,下面再举一例加以说明:即将面对全国高考的学生都对求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或表面积、或体积)的这一类题目非常头痛,其实我们可以先回忆三角形外接圆的知识,它的圆心(即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面对三棱锥V-ABC,我们可以先找其中一个面如△ABC的外心D,然后过D作△ABC所在平面的垂线l,则l上的任何一点到A、B、C的距离都相等,从而三棱锥V-ABC的外接球的球心必在l上,设其为O,接下来只要根据等量关系OA=OV(即都等于外接球的半径R)列方程,即可将R求出。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当我们以某个模式为生长点时,借助类比推理,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升华,让我们的思维更具有创新性,从而让我们有可能发明创造更多的东西,如平面上各种曲线能用方程表示、各种距离可以用公式计算,那么空间中的各种几何体(如直线、平面、球等)会否也有方程、公式呢?

对高中数学进行模式化的学习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模式化能让学习者对事物更加熟悉,解题更加高效,借助类比推理,我们又能为模式化的学习找到新的生长点,从而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学习循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文.强化数学建模 培养创新能力[J].基础教育参考,2016(03):34-37.

[2]费晓东.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5):33.

作者简介:

胡长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南侨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培养数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