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物制药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22赵凯王歆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赵凯 王歆

摘要: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异常重要。生物制药产业是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也是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中产值最大、发展最迅速的产业。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发展和人口社会问题,而且影响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的实施。文章结合自身多年专业发展建设体会就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生物制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近年来,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与世界尖端水平差距有限,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则落后较多,其中生物制药产业尤为突出。生物制药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大量优质的从业人才,因而相关人才教育培养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物制药专业在2012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成为一个本科招生专业,代码为083002T,与其他专业稍有不同的是,它是一个新的特设专业。截止2017年,全国开设生物制药专业的普通高校共47所,另有若干院校开设了名称不是生物制药但本质并无差别的专业。我校生物制药专业2001年开办,2002年招生,后经历了停招、改名、重新申请报备、复招等历程。由此,我们对专业发展中相关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本文将结合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况对生物制药专业的建设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

一、 生物制药的发展历程

生物制药在我国作为大学本科专业由来已久,但其名称经历了带有不同时期技术发展特征的变革。从五六十年代的“抗菌素”制造专业到“抗生素”专业,再到后来的七八十年代微生物制药专业以及生化制药专业,直至90年代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等名称,生物制药的发展历程与生物技术的发展脉络具有一致性。

我国最早的生物制药研究应用起始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19世纪中期也是抗生素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被称为抗菌素或抗生物制造专业。随着时代发展,微生物药物种类已经不再局限于抗生素,微生物技术的应用也有了新的发展,部分学校遂将专业名称改为“微生物制药”。与此同时,从动物来源的材料获得药物的方法发展快速,生化制药也成为当时生物制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化制药技术开始逐渐标准化,也就有了后续开设的生化制药专业。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国家教委加强规范了大学本科专业名称,先后在1987年、1993年、1998年修订了本科目录,之前所用的专业名称被统一规范。1998年目录里却没有生物制药专业,各高校因而有了不同变通和选择,专门的药科院校以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等专业进行实质替代;其他药学背景不强的、大量新办该专业的院校则以化工类的制药工程专业替代。我校确定专业名称为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当时是为增强药学指向性的权宜之计。当2012版专业目录颁布后由于专业名称中使用了括号而需要重新申报,使得一度暂停招生。2012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083002T代码的最终确定,生物制药专业终于进入名正而言顺的发展时期。

二、 生物制药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开设生物制药的高校数量众多,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各不相同,发展状况也有很大差别。按照生物制药开设学校的自身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门的药学类高校。此类高校生物制药专业传承特色明显,药学基础扎实,故而在专业发展上侧重于药学。第二类高校是新成立的生物制药专业,但其本身具有其他药学专业。此类高校绝大多数为医科类院校或具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其医学方向中药学相关专业是生物制药专业开设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医学院系与专门药学院校的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发展各有侧重,因此生物制药专业发展也就不同。第三类是没有药学相关专业而新办生物制药的高校。此类高校的显著特点是该专业一般下设生命科学或生物技术学院,由于担忧自身“药味”不足而容易在专业发展中有所偏颇。

如上所述,不同类别学校的定位决定了各自的不同发展特征,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突出特点:比较各高校相关专业信息可以发现,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不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甚至课程设置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有三。一是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复杂生物体系再和药学进行体系整合就会有更多的变化与选择。二是专业办学指导思想的差别。生物制药是以生物类课程为主还是以药学课程为主,该问题在上述第三类学校中体现最为明显,因为其从教者一般药学和生物学背景各占一定比例,难以形成统一认识。三是生物类相关专业均长期缺乏国家标准。相较于医学和药学专业,不同学校间差异相对较小,原因是长期的专业发展规范的制约。不间断的规划教材的编写与更新是其中规范之一,包括生物制药的生物工程类专业的国家标准已经在征询意见及反馈进程中,希望能早日实施并能为专业建设起到规范统一作用。

三、 生物制药专业的未来建设

生物制药的实质是生物技术制药,随着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巨大。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已不再是传统的生化药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获得,也不再局限于基因工程药物,而是包括疫苗、抗体和其他生物治疗产品的庞杂领域。生物制药行业的迅速发展给相应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縱观国内高等教育生物制药专业发展现状,如何通过专业建设发展持续地为生物制药产业培养合格从业者,是现阶段的首要课题。不同高校需要明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提出了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但鉴于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办学条件也有差异,应该因地制宜地提出各自的发展原则。对应学科建设比较进步的高校,主要目标应发展研究生教育,指导理念应该是培养高层次研究人员。相对学科建设欠发展或科研力量尚不完善的高校,人才培养应该立足一般从业人员。如果对自身定位不准,不能客观评价学校发展现状,均按高于自身条件的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培养的学生将缺乏从业优势。

明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后,也应积极结合并利用各自现有优势和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前文提到生物技术药物种类多、范围广,每个高校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具备相应的专业教师,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某个方向是发展的捷径。医科院校相对药理学、免疫学基础较好,可以着重发展抗体药物;没有医药学传统的生物专业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合成生物学制药。

药学和生物学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决定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应该以生物技术体系为主而药学体系为辅。专业名称是生物制药,说明生物技术是技术手段,获得的产品是药物。新药的开发历程中生物技术日益偏重,药学理论则更多体现在“药”最后的形成上。世界范围内,每年销售额最大的前10名药物中有一半是抗体药物,其余小分子实体药物的研发历程也与生物技术密不可分。另外,待发布的生物工程类专业国家标准就明确包括了生物制药专业,而已经发布的药学类专业国家标准则不包括生物制药专业。

专业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结合实践。本专业是培养生物制药从业人员,未来的市场需求就是培养目标。因此,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应该积极以实践性为主导,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原则上应该从事过相关研究,在本领域有相当的实践经验,这是保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实践相联系的根本。部分学校开设该专业可能较为仓促,初创期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各方面难免有所欠缺,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也是加强实践环节的重要举措,应把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者结合起来,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突破口,推动整个教学过程。总而言之,在国家政策大力鼓励科研创新的背景下,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未来就业竞争中非常重要。

生物制药产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值得期待。同时,生物制药产业自主原创性成果少,关键核心技术相对匮乏等也是需要正视的现实。承担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通过教学和科研实践工作不断推动生物制药专业发展完善,培养各个层级的人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文淑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26(1): 92-96.

[2]李秀梅,杨培龙.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J]. 中国药业,2016,25(18): 8-1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34(8).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探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