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通识能力构念研究

2018-07-22吕晓轩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吕晓轩

摘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国际合作日益频繁,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在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愈来愈高。在“发展教育,经略世界”的理念下,教育国际化已然成为各国共同呼吁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大学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培养符合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人才。文章分析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在基于能力学习观的指导下,探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目标,确立通识能力构念,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态度以及价值观,可以满足多元文化工作需求的人才提出一个通识能力要素构成框架。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通识能力;能力构念;基于能力的学习观

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出:“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由此可见,教育强国已成为普遍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充分反映教育是促进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路径。理论上而言,如果社会成员在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具备更强的通识性,那么他们的理念更容易达成共识,在行动中也更容易彼此协同,那么整个社会生态系统整体的有机联系就越强、越可靠,这是保证社会生态系统持续强盛的根本。为此,通识能力的培养是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源动力。

一、教育国际化的提出与发展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经明确指出,要将“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一种新途径,也是国家教育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赵炬明基于思想观念的视角界定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他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站在更高的观念和视角下,将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与国际化的视野紧密融合。跨文化、跨国的考量充分与高等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这就是国际化在大学教育中的充分体现。

二、能力与基于能力的学习观

(一)能力

能力不仅仅是知识或技能。它包括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在特定的背景下利用和调动社会心理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例如,有效沟通的能力是一种能力,可以利用个人对语言的知识、实践的IT技能和对与他交流的人的态度。能力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附加值,因为它能够使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行为三者互相支撑。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知识为基础。能力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能力是知识的积累,而运用能力意味着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任务——即知识在实践中的结果。这种学习观念与建构主义学习观异曲同工。

(二)基于能力的学习观

基于能力的学习需要一个深刻的改变,可以称之为“革命性的变革”,因为基于能力的学习能够对大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产生影响。广度意味着它影响着整个大学的生活。这种变革要求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要参与进来。深度意味着对迄今为止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或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調整和修改。我们能够看到基于能力的学习发生的一些变化,例如教育更重视对广泛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主动去获取知识,深入理解知识,而不是将多源信息进行简单的信息积累。

三、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是培养人性、完善人性的教育。要使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通识教育身处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化世界的大背景下,就要“学会如何把自己的传统置于一个具有高度多元性而且相互依存的世界当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增进跨文化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任务。

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了有效思考。理性主义倡导人的逻辑思维的价值, 强调人的理性功能。工具主义则强调课程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需要以及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做出调试和变化, 课程应该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新人文主义提倡文学、哲学、科学与艺术四种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

(二)通识能力的重要性。

1.通识能力能够提高人文意识。

通识能力不应脱离于使用的知识的价值和态度。相反,它应该从伦理和社会的角度充分考虑如何将知识与个人和公民的技能结合起来。我们学习和发展不仅是为了造福我们自己,也是为了他人的发展和福祉。

2. 通识能力培养个人的自主性。

一个具备通识能力的人显然是一个能够自主地生活、工作和追求有自主权的事业的人。通识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最大程度的个人自主性、自力更生和决策能力。

3. 通识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意义。

通识能力能够开发学会学习的潜力,这是任何能力习得和发展的基础。那些发现自己很难或不可能学会独立学习的人,永远无法具备胜任任何岗位的基本能力。

(三)通识能力的四个基本概念特征

Rychen和Salganik(2006)利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索国际语境中通识能力的四个分析特征。

第一,通识能力是多功能的。通识能力的概念一般只被用来指在日常、专业和社会生活中满足一系列不同的重要需求的能力。核心能力则需要达到不同的重要目标,并在不同的环境中解决多重问题。

第二,通识能力是跨越社会不同领域的。其核心在于可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通识能力实际是个人在各个领域内的思维、行动、感觉和行为的整合。

第三,通识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端思维能力。通识能力应该有助于培养更高级的心理技能,如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并促进价值观的行成和发展。通识能力是具有一种精神上的自主性,是一种积极的且具有反思意识的生活方式。

第四,通识能力是多维的。通识能力具有复杂性维度、感知维度、规范维度、合作维度和叙事维度等多维特征。具体表现为:其一,识别和分析模式,在有经验的情况和新情况之间形成类比;其二,感知情境,区分相关特征和无关特征;其三,选择适当的方法,以达到目的,欣赏各种可能性,做出判断并应用它们;其四,形成社会导向,信任他人,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立场;其五,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观察和描述这个世界,明确个人能够吸引他人的地方。

四、通识能力构念及构成要素

(一)通识能力构念

通识能力是培养个人具备获得成功生活的能力。通识能力应进一步培养有助于人们满足个人需要的基本技能。通识能力与个人和社会的多样性并不产生冲突。个人和社会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人生观。

(二)通识能力构成要素

通识能力由三种子能力构成:即工具性能力、人际能力、系统性能力。首先,工具性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使用一些方法达到目的的能力。人们需要具备专业能力所需的手工技能和认知能力。其次,人际能力指处理个人和公共关系的能力。这些能力指人们能够以最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并可以接受他人的感受,使大家共同努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具备这些技能意味着人们能够客观看待问题、认同和告知情感,这有助于社交互动。系统性能力则指的是与整个系统相关的技能和能力,是想象力、情感和能力的结合。系统能力的培养是以工具能力和人际能力为基础的。

總之,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在全球化与国际化趋势下,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价值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确立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通识能力构念,有利于高等学校明确大学通识能力培养目标。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培养通识能力是促进教育国家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国际化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努力如战略协动、教育开放、治理结构等改革亦是步入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Rychen, D.S. and Salganik, L.H. (eds.). (2001). Defining and Selecting Key Competencies. Hogrefe & Huber. G·tingen, Germany.

[2] Rychen, D.S. and Salganik, L. (comp.). (2006). Las competencias clave para el bienestar personal, social y económico. Málaga: Ediciones Aljibe.

[3] 玛莎·纳斯鲍姆.培养人性:从古典学角度为通识教育改革辩护[M].上海三联书店,2013.

[4] 赵炬明. 中国大学与院校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8).

[5] 段世飞. 欧盟和亚洲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述析[J].世界教育信息, 2017,18(30),60-66.

[6] 彭良琴.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改革战略及特征·[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3),7-10.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Z].2010-07-29.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以信息化和国际化构建现代终身学习体系
国际教育交流开启文化理解之窗
打造中巴教育文化交流的互动平台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
以文化特色吸引国际学生以开放姿态促进教育交流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深度推进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