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课堂中教材文本的语用拓展功能

2018-07-21吕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起点文体文本

吕霞

荀子说:“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意思就是说: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教材文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一种鲜活、不容忽视的存在,本身就是言语的意图和内容的一种交融呈现方式,如果把教材文本比作原始资本的话,如何给这些精彩的文本“增值”?就要细致研读文本,使之形成有序的训练体系,成了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关注文体的特征,使“语用”起点序列化

实质上,每种文体都有着独到的特点,如文学性文体中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结构、优美凝练的语言;诗歌则是具备强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凡此种种,从这些文体特征起步,文本的“增值“空间则会得到很大提升。

比如今年教材中收入的诗歌就有10篇,其中古诗词5篇,现代诗4篇,歌词1篇。针对诗歌语言简练、情感强烈的特点,在发掘“语用”起点上我也遵循着序列化原则,循序渐进,不断变化着。

在我的“语用”起点设置过程中,我始终遵循“语言感知——内容理解——语言感悟——语言应用”这条认知规律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语用”训练,通过诵读、感悟、仿写、创作这样的学生行为来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促使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内化成为表达的需要。

二、关注表达的需要,使“语用”起点情境化

在学习相关“语用”方面的文献资料后,我深感我之前讲解、训练的所谓“语用”是狭隘的,单调的,是为了写而写,为了用而用的,都让我警醒和反思:到底是为写而写还是有读之写?到底是有格之写还是无格之写?如在教学《当代神农氏》这篇文章时我最初想发掘的“语用”起点是给袁隆平作一人物小传。而在读完王老师的文章之后,我忽然意识到:“语用”的训练与情感的表达是密不可分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不能被单独的割裂开,而是应该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于是,我抓住“奇迹”“福音”“创始人”“……之父”等评价,从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到他对世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理解“当代神农氏”的内在含义,在课的最后播放了央视《感动中国》这一电视栏目的片头,请学生们给袁隆平先生写一写颁奖词,并且宜短不宜长。要求一提出来孩子们就纷纷提笔,写出了对袁老的评价,其中有点评,有抒情,并且纷纷表示字数要求太严苛,字数太少了,能不能再写一些……

言为心声,语言文字的运用正是应和了表达的需要才产生的。“语用”教学要有全局意识,要整体观照,与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和学法指导相融合。因此,在发掘文本中的“语用”起点时,更多地去关注情感和表达的需求则显得尤为重要。

三、关注写法的迁移,使“语用”起点创生化

人类的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在发掘“语用”起点时,我就认真琢磨起北师大版中的这些文辞兼美的文章,于是从形式到内容,从材料到方法,开启了教材文本的语用“仿写”之路。

1.仿其形

教材文本中选录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精彩的语句正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好范本。老舍的《养花》结尾一段的自然、简洁的总结,学生们也乐于用“有……有……,有……有……,既……又……”来小结一下;冰心的《山中杂记》里将大马这个庞然大物写得“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你觉得它有说不尽的妩媚。”学生们也写家中的小狗“顽皮地叼着拖鞋跑向我,不忘向我叫两声,告诉我它的欢迎和喜悦。”;张抗抗的《城市的标识》中写“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学生们写校园的白玉兰“洁白而美丽,像用白玉雕琢而成,在初春枝叶还没有萌发的时候就绽放在枝头,与迎春花一起成为春天的一道美丽风景。”……

2.仿其意

选入教材文本的每一篇文章,应该说在布局谋篇、表达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我在发觉语用起点时特别注重了引领学生体会、揣摩,并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运用。毕竟阅读文本之后在脑海中“建模”,但也只是模型,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才能够使学到的知识不走样儿,这才能达到知识正迁移的目的。学完《一个这样的老师》后,我鼓励他们写同题提纲和同题习作,就写一些身边的这些老师。学生们写得真实而有趣味,写出了充满童真的眼中的我们。不单单是整篇文章,像《生命奏鸣曲》这样结构鲜明的文章,也鼓励学生从总分总的全文结构层次、段落中的总分层次等方面来尝试去运用于表达之中。

3.仿其情

在仿写的“语用”起点发掘中,我除了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还注重表达的需求。在学《告别童年》这一单元中,讲完赵丽宏的《学步》,我们共同给班级中的同学们写情深意切的毕业寄语;学完《我们上路了》,我带领着学生们排练诗朗诵;学完《童年的朋友》同学们写一写身边同窗六载的小伙伴……在这毕业即将来临的日子里,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抒发着难舍之情。通过这样的仿写、仿用的“语用”起点,促进了学生对教材文本中词语和句子的积累和内化,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语用”能力。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这仅仅是我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和总结,跟任何能力一样,“语用”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不断地“历练”。我愿意依托文本,努力使每堂课都具有实效,提升學生们的“语用”能力,为每个教材文本无限“增值”!

猜你喜欢

起点文体文本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新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