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习语研究综述

2018-06-30魏茜茜

文教资料 2018年6期
关键词:习语英汉文明

魏茜茜

摘 要: 人们的思维通过语言表达,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文字是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习语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的精髓所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国内外习语研究文献的系统整理与分析,以期对习语学习、习语翻译及习语仿用提供启示。

关键词: 习语 英汉 文明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缩影,通常由固定的短语或小句构成。主要来源于文化典故、文学作品、寓言故事等,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包括俗语、歇后语、谚语、行话等。习语音律协调,言简意赅,或生动幽默,巧妙形象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或委婉含蓄,礼貌有效地缓解尴尬的场面。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富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盛宴,心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习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根据习语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与归纳。

一、國外习语研究现状

习语短小精悍,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众多国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

1.习语解释研究。关于习语的解释研究主要包括对习语的变体、词汇、使用、理解研究;习语的隐喻、转喻研究;习语的某种类别的专题性研究;习语词典编撰、句法特性方面的研究等。Geeraert,Newman和Baayen[1]279-300基于实验数据和计算模型对习语的变体进行了研究,指出习语的变体决定了习语的具体形式。Holsinger[2]373-394通过实验方法分别对习语理解过程中语篇、句法、词汇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习语理解的初始阶段,语篇、句法、词汇起了重要作用,并为习语的最终形式提供支撑,而习语的字面义在习语理解过程中则无太大作用。Owens[3]49-69以尼日利亚阿拉伯语中的习语为语料,对其词汇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习语的构成成分都具有一定的非习语性的语法特质,且相对于习语的语篇特性来说,在限制习语性的名词自指称性上,习语是与众不同的。

此外,其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习语进行了研究。如习语理解过程中学习方式与图画使用间的关系[4]49-69、俄罗斯习语中动词的时态问题[5]5-17及习语的语音习得及语音变化[6]69-83等。Seyyed Mahdi Araghi[7]38-47探讨了概念隐喻在波斯人对习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概念隐喻对习语理解的促进作用不仅仅适用于英语,也适用于其他语言。Nevena[8]77-85通过对BNC和COCA语料库中含手臂和胳膊的习语的研究,探究英语在英国及美国语言社团中的不同用法,并用沃尔夫的假说对该结果进行解释。Gunel[9]70-77对英语习语的句法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解释了一些习语可以改变而一些习语却不可以,同时也研究了习语中句法和语义的相互关系。Alexander[10]299-317在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对日耳曼习语词典中的词汇语法形式的研究,指出了语料库方法在词典编撰中的作用。

2.习语应用研究。在习语应用研究方面,Kim[11]89-109通过对第二外语学习者关于熟悉词汇构成的不熟悉习语的研究,发现第二外语学习者认识由熟悉的词汇构成的不熟悉习语的频率和接受度远低于本就不熟悉的习语,并提出第二外语学习者对熟悉词汇构成的不熟悉习语的持续关注是习得该类习语的关键。GholamReza[12]52-66等人通过对伊朗二语学习者关于习语的短时和长时记忆进行对比,发现两个小组学习者的短时记忆无明显差别,但有图像学习的小组长时记忆率远高于仅有文字小组的记忆率。Chinchira[13]2460-2463就小说翻译中习语的英译泰问题进行了研究。?譒ator[14]85-97对格林童话故事中的习语及其在波斯尼亚语中的对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3.习语分析研究。Ya iz、Izadpanah[15]953-957指出文化与语言尤其是修辞性习语有紧密联系,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文化的作用。Yakovleva、Kazantseva与Shestakova[16]68-69对英德语中含“黑色”的习语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含“黑色”的习语在英、德语言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代表着各自民族的语言观。K?觟vecses[17]326-355、Keysar[18]1559-1578、Erman[19]25-5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习语的认知语义、概念结构及原则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认知语言学对习语的解释力。Tetsuya[20]55-84从构式角度对名词+名词类的习语构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构成是一种句法语义关系的错位。

二、国内习语研究现状

国内对习语的研究成果斐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涌现出许多与习语相关的研究热点,形成了庞大的研究体系。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1.某个类别习语的研究或两种语言中某类习语对比研究。方姝岚[21]通过对英汉语中马习语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语言中马习语的概念隐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马的外形、性格等特点是汉英两种语言中马习语具有相同的隐喻意义的主要因素,两国不同的信仰、习俗、生活环境等是其不同隐喻意义产生的主要原因。王静[22]397-400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动物类习语的认知过程进行探讨,动态地把人们的心理认知过程呈现了出来,为以后习语的意义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

2.习语词典编纂的研究。陆骏[23]对一般的英语词典和专门的英语习语词典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权威性和时效性方面英语习语词典远落后于一般词典,进而提出了在隐喻习语词典编撰过程中应采用优化型自然例弥补不足。

3.习语翻译与文化异同研究。刘泽权、朱虹[24]460-466对《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中的习语数量进行了研究,再次证明了《红楼梦》并非一人完成。同时探讨了《红楼梦》三个译本中的习语再现情况,认为三个译本译者风格各异,原著中的习语大部分都译成了其他表达方式。刘明阁[25]214-215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反映,通过对习语的研究能揭示不同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4.习语教学与学习研究。杨永林[26]214-215针对当今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人文性、实效性等四大难题,提出了运用多元教学法、互联网及百科资源的方法促进英语习语的学习与教学改革。唐玲[27]10-16运用有声思维实验的方式对40名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习语理解策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英语水平的高低与理解过程中采用的理解策略数量成正比,且习语的类型对学生的理解策略有很大影响。

5.从心理类型或表征的角度研究习语。张雷、俞理明[28]171-177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习语理解的特征和他们的心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学习者英语水平直接影响他们对习语的感知距离,心理类型在习语理解和迁移国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6.习语的认知研究。在习语的分析对比研究方面,原苏荣[29]7-11在构式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对英语和汉语中“四字格”的表达方式进行考察,认为两种语言的“四字格”都具有韵律性、习语性和能产性的特征,且二者遵循相同的变化过程。王文斌、姚俊[30]36-40、王洪刚[31]51-55及高丽萍[32]34-36则是从认知特征与基础方面考察习语。

汉语的习语又包含一种特殊类别——成语。《中华现代汉语词典》[33]对成语的定义为: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形式不一,多由四个字组成,可作为句子的成分。一般有出处、来源及引申意义,而非单纯使用字面上的意思。成语属于习语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国内对习语与成语的研究角度大体相同,概述如下。

对某类别成语的研究。朱晓[34]对汉语女性类成语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女性类成语始源域和目标域的不同,将其分别分为五大类和十二个方面,通过对女性类成语的映射基础和隐喻特点的探讨,得出汉语女性类成语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其源域的选择主要基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体验和传统文化观念。

对成语词典中成语的研究。乔永[35]30-34针对成语词典收录过程中的成语界定标准问题,主张成语词典收录应采用成语量化分析法,提出可成语的七个基本特性,用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对成语的翻译及文化内涵研究。余裕发[36]337-338对罗慕士版《三国演义》中成语的翻译进行研究,认为罗版《三国演义》成语翻译多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但与此同时罗慕士能灵活地运用归化策略减少读者对文本的陌生感。

对成语的教学研究。刘艳平[37]88-96针对目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学成效不理想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提出教学内容分级划,教学与练习方式多样化,考试灵活化的建议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汉语成语进行研究。魏在江[38]50-56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成语中含“一”的成语的认知属性进行分析,认为其产生和使用主要是人们的体验、语义等内在与外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结语

国外对习语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但更多地侧重对习语本体及习语的应用研究。国内学者在对英汉习语进行研究的同时,更多地趋向对汉语成语的研究,且在教学、翻译、文化异同等方面的研究居多,并不再局限于语言学方面研究,有跨學科的趋势。虽然目前对习语的研究成果斐然,但由于其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凝结着几千年的人类智慧,仍需更深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Geeraert, K. et al. Idiom Variation: Experimental Data and a Blueprint of a Computational Model[J]. Top Cogn Sci,2017(26):279-300.

[2]Holsinger, E.. 70 Representing Idioms: Syntactic and Contextual Effects on Idiom Processing[J]. Language and Speech,2013(03):373-394.

[3]Owens, J.. The Lexical Nature of Idioms[J]. Language Sciences,2016(57):49-69.

[4]Nasab, F. G & Akbar. 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Style and the Use of Picture in Comprehesion of Idioms among Iranian EFL Learners[J]. Language Sciences,2014(57):49-69.

[5]Georgieva, I.. Verbal Tense in Russian Idioms and in Their Bulgarian Correspondences[J]. Bulgarian Speech 2014(02):5-17.

[6]Moskowitz, B.. Idiom in Phonology Acquisition and Phonological Chance[J]. Journal of Phonetics,1980(01):69-83.

[7]Seyyed, M. et al. The Rol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Idioms and Mental Imagery in Persian Speak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sics and Applied Science,2013(01):38-47.

[8]Nevena, T.. Arm and Leg in the BNC and COCA Corpora: Views on the Cultural,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Socie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Research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2014(01):77-85.

[9]Gunel, I. Y.. Syntactic Features of English Idio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2013(03):70-77.

[10]Alexander, G.. Lexicogrammatical Patterns and Corpus Evidence in Schemanns Dictionary of Idio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15(03):299-317.

[11]Kim, C. L2 Learners Recognition of Unfamiliar Idioms Composed of Familiar Words[J]. Language Awareness,2016(01):89-109.

[12]GholamReza R. et al. The Effect of Context on the Iranian EFL Learners Idiom Reten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nguistics,2012(04):52-66.

[13]Chinchira, B.. The Study of Idiom Translation in Fiction from English into Thai[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duca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2014(08):2460-2463.

[14]?譒ator, B.. The Analysis of Idioms in the Grimm Fairy Tales and Their Equivalents in the Bosnian Language[J]. Researching,2013(08):85-97.

[15]Ya iz, O. & Siros I.. Language, Culture, Idio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Foreign Language[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3(05):953-957.

[16]Yakovleva,S.L.et al. Idioms Containing the Component Black/ Schwarz in the English and German Languages: Comparative Analysis[J]. Russian Linguistic Bulletin,2016(02):68-69.

[17]K?觟vecses,Z.&Peter; S.. Idioms: A View from Cognitive Semantics[J]. Applied Linguistics,1996(03):326-355.

[18]Keysar, B. & Bly. M.. Swimming against the current: Do idioms reflect conceptual structure?[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12):1559-1578.

[19]Erman,B.. Cognitive processes as evidence of the idiom princip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7(01):25-53.

[20]Tetsuya M.. The N after N Construction A Constructional Idiom[J]. English Linguistics, 2004(01):55-84.

[21]方姝嵐.汉英“马”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22]王静.英语动物习语的概念整合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2(3):397-400.

[23]陆骏.英语习语词典编撰中例证策略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24]刘泽权,朱虹.《红楼梦》中的习语及其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460-466.

[25]刘明阁.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差异的跨文化透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6):214-215.

[26]杨永林.短语习语,何以海量?[J].外语研究,2017(1):48-58.

[27]唐玲.中国大学生英语习语理解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2):10-16.

[28]张雷,俞理明.心理类型在中国学生英语习语理解中的作用[J].现代外语,2011(2):171-177.

[29]原苏荣.汉语的“四字格”和英语的“四词格”比较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1):7-11.

[30]王文斌,姚俊.汉英隐喻习语ICM和CB的认知对比考察——以汉语的四字格隐喻习语为基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36-40.

[31]王洪刚.体验性、创造性与关联性:习语理解和加工的认知基础[J].外语学刊,2005(6):51-55.

[32]高丽萍.英语习语的认知特征[J].外语学刊,2007(5):34-36.

[33]说词解字辞书研究中心.中华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1.

[34]朱晓.汉语女性类成语的隐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5]乔永.成语鉴别与成语词典收词标准的量化定性研究[J].语文研究,2006(4):30-34.

[36]余裕发.《三国演义》成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外语研究,2014(1):337-338.

[37]刘艳平.中高级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调查与反思[J].汉语学习,2013(5):88-96.

[38]魏在江.汉语“一”字极性成语的认知构式理据[J].中国外语,2015(3):50-56.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gxun-chxzs2017101。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