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8-06-29陈晓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文素养慕课

陈晓

摘 要: 本文以徐州工程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为例,分析古代文学课程中面料的实际问题,并从引入慕课化教学、提高人文素养、强化经典诵读、加强教学技能等方面提出古代文学教学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古代文学 慕课 人文素养

古代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和一切文化工作的基础。该学科涵盖中华五千年优秀的文学遗产,既有学科本位的内容,又包容古代史学、哲学、语言学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潜力的一个部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在高等教育中还是新兴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处于研究阶段。如何针对小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特点,教授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

一、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而言,一般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鉴赏作品,从而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提高古代文学素养。这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大部分师范院校古代文学课程中,但如果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来说,就不太适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古文基层相对薄弱,且古代文学课时偏少,在教学时教师既要详细讲解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又要讲解经典作家作品,在课时不够的情况下,一些老师难以平衡史和文的轻重,甚至会轻文重史,得不偿失。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几乎都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所使用的专业教材,虽然知识体系系统完备,但不太适合小学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基本上会开设4学期的古代文学课程,小学教育专业只有48课时或更少,只是其四分之一,同样也要学习中国古代3000年的文学发展史,势必会使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满堂灌”,沒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吸收消化,尤其是对作品的理解和背诵。笔者在所从教的班级做过统计,背诵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推荐的160篇古文作品的学生几乎没有。学生没有作品的认知和积累,很难提高古文素养。

再次,从教学方法上看,古代文学课主要是老师讲、学生记笔记,由于受课时限制,经常要在8课时内讲完一整个朝代,导致灌输教学。笔者在古代文学课堂上,最深刻的感受是教师讲得累,学生记笔记记得累,根本没有时间聆听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失去原本对唐诗宋词的喜爱,最终导致一学期古代文学课结束,但学生的文学素养难以提高。

最后,教学内容不符合小教专业特点,与小学语文缺乏联系。古代文学课程教材不适用于小教专业,实效性、专业性体现不明显。教材与小学语文古诗文课文缺乏必要的链接,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加强本学科与小学古诗文的联系。笔者对从教的100名学生做过调查,经常诵读小学古诗词与课外必背诗词的不到40%,全会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不足六分之一。

二、古代文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2014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北师大教师节上的讲话中强调:“传道”是第一位的。对师范类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来说,“道”即中国历久弥新的经典文学背后的思想价值。随着中小学新型语文课堂的建构,培养师范生的文学素养及文学经典的传授能力,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要素之一。小学教育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涵盖中华民族最经典的文学文化,正是未来小学语文教育文学素养形成的重要平台之一。正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步伐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针对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本着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以及审美素质和文学感悟能力的宗旨,笔者提出对策。

1.引入慕课化教学,变教师“满堂灌”为学生互动参与式学习。21世纪以来兴起的慕课这种开放式教育资源,为古代文学这门传统学科注入了新理念、新资源、新操作空间与手段。“通过慕课化教学——即教师设计学习主题,学生先验组织在线学习——基本把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观念、概念、范畴和命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课堂启发式、讨论式、感知式、延伸式教学,这既充分利用了网络在线学习资源,又强化了面对面课堂互动,实现了:探究、思辨、互动、实践全新教学模式”[1]。

现有与古代文学课程密切相关的优质课程资源有:南京大学莫砺锋的“唐宋诗词的阅读与研究”、东南大学王步高的“唐诗鉴赏”、四川大学王红的《中国诗歌艺术》等,这些优质公开课,课时安排紧凑,讲授精彩,内容博大精深,是高效学习古代文学的优质资源。

2.凸显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既要进行一般内容的讲授,又要具有专业培养的针对性,以适用学生未来小学教师职业的培养。《徐州工程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调研报告》显示:“人文素养相对缺失。小学教师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无论是传授还是传承,又都需要以富有魅力的语言作为媒介,而这些恰恰是目前许多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缺失的。”古代文学是小教专业必修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使命。小教专业古代文学课的价值体系更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审美)、富有个性的理解、评判作品的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方面。让学生以愉快的兴趣感受古代文化,汲取古人的智慧,体悟古人的情怀,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并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品格。

在小学教育古代文学课堂上,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过一次课外作业。徐州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城,有着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探寻徐州汉文化的遗迹,可以自由结合小组,深入景区景点民间探访,所交的作业中除了文字以外,还必须有真实的照片或视频。这次作业引起了学生很浓厚的兴趣,纷纷利用节假日游览走访了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管等汉文化景区遗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过这次的亲身探访,学生感受到了徐州汉文化的兴盛,研究了徐州市汉文化的遗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扩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强化经典诵读,潜移默化地增加文学功底。中国传统历来重视诵读,既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又有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体会。著名古典文学作家周振甫先生说:“我向张元善先生请教,问他小时怎样读书的。他讲的跟章锡琛先生讲的差不多,他说开始读时,对读的书完全不懂。读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2]诵读必须遵循“宜精不宜多”的原则。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古代文学作品全部诵读,必须做好选择,只要把精华部分选出即可,不必长篇大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诵读教学模式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强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字词的音韵语感,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如学生在诵读《离骚》时,就能在唱诵之下深深感受到楚辞的韵律,并且通过诵读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容易融入作者所描绘的文章情境中,更容易理解文章,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4.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作为徐州工程学院一所理工院校的师范教育专业,学校“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文化观、大生活观”的办学理念对以往的古代文学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首先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诗歌和散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语言清晰、规范、感人,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加深对诗词文章的理解。其次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如果老师不爱阅读,鉴赏水平就无法提高,诗词文章的精妙之处更是无从感知,这样的语文老师只能是照本宣科,课堂质量也无法提高。师范生必须博览群书,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再次要提高文学写作能力。传统古代文学课程一般都会把教学重点放在讲和背上,很少会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师范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积累材料、积累语言和积累情感开始,启发学生多读古代名著,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書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古为今用,信手拈来。笔者曾经布置学生把诗词翻译成散文、续写或改写元杂剧经典篇目、写读书笔记等写作方面的作业,学生写作兴趣明显提高。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学给学生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精神营养和写作灵感,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写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要在小教专业培养目标和小学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力图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各种教学基本功,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龚红林,王兆鹏.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5):67.

[2]周振甫.怎样学古文[M].北京:中华书局,1992.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人文素养慕课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