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祖棻落花诗的春恨表达

2018-06-29李卉蔡晓伟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李卉 蔡晓伟

摘 要: 沈祖棻旧体诗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即“落花”,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她多样的感受。她的落花诗意蕴丰富,最主要的表达内容是对于故乡的思念、对于春逝的感怀和对于亲友的怀念。在她的十二首“落花诗”中,由于对于自然与人生敏锐的感受与诗意的笔法,使“落花诗”既继承了传统的暮春伤怀的情感传达,又突破了春怨的闺怨诗主题,使得诗史上的“落花”意象具有了更加丰富而具体的内涵。

关键词: 民国诗词 沈祖棻 落花诗 春恨

一、沈祖棻诗词概说及落花诗概念界说

沈祖棻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与学者,有“当代李清照”的美誉。她的诗词,正如叶嘉莹所说的“我真的觉得沈先生在我们女性作者里边是一个集大成的作者”,在民國诗词中极有特色。沈祖棻诗词有一个主题词是“涉江”,所以词称《涉江词稿》,诗称《涉江诗稿》。“涉江”本楚辞篇名,乃屈原自述放逐的经历和心情。其转语即“渡江”,使人联想到宋室南渡的痛史。由于身逢国难,沈祖棻的不少作品都是“将身世家国之恨打成一片”[1],堪称词史。而且可能是由于她的“有斜阳处有春愁”的经典词句使得她的词比诗获得更大的关注,原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曾对其词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诸作皆风格高华,声韵沉咽,韦冯遗响,如在人间。一千年无此作矣。”[2]但是她的诗与词具有不同意义的审美特色,本文主要着眼于涉江诗的探讨。

沈祖棻的诗中有十二首提到落花,本文采用广义的视角,将其诗中涉及落花的统称为“落花诗”,落花意象的吟咏历史悠久,在历代文人不断的吟咏中,积累下丰富的主题意蕴,其中春恨主题就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沈祖棻的落花诗中最有特色的主题意蕴是春恨,这一主题又可分为思乡、感物、怀事三个不同的角度,本文从三个角度对于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二、日暮乡关何处是:思念故乡与春恨主题

春恨主题植根于上古民俗、巫术,渗透于文学艺术思维,在文学作品中对于“落花”意象的关注,晚于春恨主题的抒发,二者直到南朝梁才结合起来,萧绎的《春日》云:“独念春花落,还以惜春时。”日本学者青山宏就曾指出:中国诗歌中的伤春、惜春之情“频频因落花而触发起来,或借着落花一起咏叹起来”[3]。

诸多写男女之情的文人抒情之作,均可用“春恨”模式解悟阐释,即“借特定物候与女性口吻发自我本质不得实现的怅恨,这是中国文人心态一个独特写照”[4]。暮春离别,是中国古代文人钟爱的题材之一,“多情自古伤离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渐疏芦苇后,怜斜日送君归”、“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等都是其中的名句。沈祖棻的诗作中同样有暮春离别的主题特征。

《忆上海诸侄》的第一首,诗人说自己因为在病中,所以更加思念远在上海的“诸侄”,自己已经头发花白,这么久没有见面了,也不知道侄儿们的头发是不是也白了。这一细节体现出诗人对远在上海的侄儿思念深切。第二首的思绪由上海转至江南,追忆江南鲈鱼和蟹的肥美,实际上寄寓的是对于江南故乡的怀念。第三首从现在转到“儿时”,想到儿时共聚一堂的温馨画面,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相聚,一起交谈共话直到天明。第四首的情绪和前面的不同,诗人又由回忆转到现实,想到每一年都有回上海看望的计划,但是都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成行,看着荷花梅花的顺次开落,夏去春来,春去夏至,一年一年就如此匆匆而逝,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苦相逼”,写出了内心的矛盾痛苦,但又面对动乱的现实,毫无办法。菡萏梅花的开落,引起诗人对于上海的追忆,然而年年东归计划都落空,让人伤感不已。对于诗人来说,上海相当于第二故乡,诗人去上海的迫切愿望实际上反映了思乡思归的主题,并借“菡萏梅花落更开”表现出来。

比如《余既与千帆同获休致,而小聚复别,赋此寄之》其一中夫妻二人小聚之后即将面临再次的分别,诗作开头“行客”二字包含了诗人的无奈和伤感,诗人的丈夫辞家之时,“飞花满水涯”,看到漫天飞舞的落花,夫妇二人的心情更加惆怅。想到如果是在意气风发的青少年时期,那么根本不会把离别放在心上,为什么现如今如此伤感呢?“白首滞归期”原来是自己已经年老,所以更加盼望归期,因为年老一旦离别,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或者有没有机会回来,如果再也没有机会回家了,那么夫妇二人“同穴”之愿可能只能成为空想。怀着这样不安的心情,诗人看到绿油油的芳草也难以忍受,故“不堪”。因为对于离家丈夫的不舍,拖着病弱的身体也要送他一程复一程。“行客辞家去,飞花满水涯”、“不堪芳草绿,扶病送君时”的诗句中,“飞花”与“落花”似,暗示辞家之悲,渲染悲郁气氛,“芳草绿”以乐景写哀情。离别之悲在落花的渲染下更甚,这就是沈祖棻落花诗中春恨主题之一的离别之悲的书写。

三、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自然变化与春恨书写

钟嵘在《诗品序》开篇提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5]之后写道:“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诗是由客观外物的触发而产生的,同时也是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和谐统一。自然环境对诗人的情感有促发作用,能撩动人的思想,触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要表达内心情感的创作冲动。沈祖棻的诗中借落花表现春之将逝和易逝,用落花这一意象,将主观伤感情绪与客观萧条之景结合,构成沈诗中的自然变化与春恨书写。

比如《病中频得诸友来书,兼有赋咏,聊答》其一有“一春塞北长飞雪,三月江南正落花”,雪花与落花的对比表现出相隔的距离之远,以至于都处在不同的季节,也表现出分离后相见之难。其四中的“早梅风里下重帷,飞尽杨花节侯移”,这里的梅和杨花也是指代季节,勇杨花的飞落,以表现春日的将逝。

这两首诗都将“落花”作为季节的象征,只是在手法上不同,其一中是从空间对比的角度,将三月的时候,塞北的景象和江南的景象作对比,表现诗人与友人一个在北一个居南,但是并没有直白地说出来,只是用了同一时间两个地点的不同物象的对比描写,显得诗情画意。其四中具体写出了落花的类型,是“杨花”,这就比第一首更加具有季节象征的典型意义了,两首诗都写“落花”一个抽象一个具体,都是季节的象征。这种由伤春转入怀人的情绪生成过程,正是其落花诗春恨主题表达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样手法的还有《送春》中的“墓门宿草难收涕,江渚飞花又送春”,“飞花”即“落花”,寓意春归,季节象征,“往年人”不见,物是人非之感。

另外,《读自匋喜逢俞五诗,有感听歌旧事》其三有“梨园漫忆旧风流,江南花落更逢君”。以“花落”点明季节,是暮春时分,化用了《江南逢李龟年》的诗句。沈祖棻通过“落花”这一自然现象引发的对于春逝的感受,有的单纯是为了点名季节,如《春日偶成》,有的单纯是为了证明时光的流逝,比如《读自匋喜逢俞五诗,有感听歌旧事》,有的是为了说明距离之远,比如《病中频得诸友来书,兼有赋咏,聊答》,不一而足,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体现了诗人的匠心。

四、年少春衫薄:人事懷念与春恨叙事

春恨主题总是通过闺怨抒发出来,沈祖棻的落花诗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由伤春引起的不仅是对于爱人的情意,还表现了对于友人的情谊。下面通过《和玉溪生无题,同千帆作》中的具体诗句分析:

未卜他生别更难,燕飞花落到春残。青天可补情还老,碧海能量泪不干。才过佳期星汉远,窃来灵药月轮寒。凤笺细写眠蚕字,留作相思日后看。

“燕飞花落到春残”与“未卜他生别更难”的主题对应,此处是相思之情的映照,燕子已经飞走,花儿也已凋落,这一切反映出春残的凋敝景象。暮春伤怀,诗人延续传统闺怨诗的春怨主题,自然而然引出对于爱人的思念,“星汉远”、“窃灵药”的引用,突出思恋的主题,此种相思是闺怨诗的固定主题,也是沈先生为数不多的爱情诗,她能够做到“哀而不伤”,在落花时依然相信一切会是日后甜蜜的怀念,“日后看”会别有一番情怀。

月地云阶记旧踪,斑骓嘶断晚来钟。春檐酌酒花初落,绣幄围灯雨乍浓。珠树三年巢翡翠,金塘一夜泣芙蓉。锦衾角枕天涯远,未必蓬山隔万重。

“春檐酌酒花初落”与“绣幄围灯雨乍浓”对仗工整,“锦衾”、“蓬山”的引用表现出对于爱人的相思与怀念。此首落花诗对于典故的引用新奇巧妙,而且此处“落花”表现的是对于距离之远的担忧,此处理解为对于爱人或朋友的追忆都是合适的。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眼去看平常的花和雨,看到的芙蓉也在泣,“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是诗人内心抽象情感的具象反映,借“落花”这一媒介完美体现出来了。

《和玉溪生无题,同千帆作》四律,程笺详述他们夫妇乱离中而有雅兴同作此题的情况,“燕飞花落到春”,与“未卜他生别更难”的主题对应,此处是相思之情的映照,“星汉远”、“窃灵药”的引用突出了思恋的主题,此种相思是闺怨诗的固定主题。“春檐酌酒花初落”,与“绣幄围灯雨乍浓”对仗工整,“锦衾”、“蓬山”的引用表现出对于爱人的相思与怀念。

《锦城怀旧,寄诸故人》其六中有“衰草黄花词客死,仲宣公幹谢诗名”,根据程千帆的笺:此首属同游诸子。“天粘衰草”,引自秦少游《满庭芳》句,“人比黄花瘦”引自李易安《醉花阴》句,杨国权词学少游,宋元谊才追易安,故以比之。以“衰草黄花”,比喻词坛的凋零,典型的岁暮怀人之句,而且怀的是友人。

五、结语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艺术长廊中,悲怨之作的表现模式之一是“春恨”。“春恨”是自然物候的盛衰变化与人的社会坎坷遭遇、人生爱情的悲欢完满地结合起来的典型,在这方面,沈祖棻很好地将它们结合在了一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祖棻开始放弃写词,专注于诗的创作。由于专力于诗,沈诗的艺术性也极高。她善体物于微,故常感落花而生春恨。本文选取了她的诗作中包含“落花”这一意象的诗作,分析由“落花”引起的诗人的“春恨”,发现在不同的诗句中,“落花”都不仅仅作为季节的象征,或者气氛的渲染物,而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又生发出具体的不同形式,有的是通过描写落花,表现春去秋来、时光的易逝,而身体的病痛、生出的白发都让诗人感到恐惧,故而引起对于故乡、对于亲人、对于友人的怀念,这就是沈祖棻落花诗中春恨主题的表达。

参考文献:

[1][2]沈祖棻.沈祖棻诗词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3][日]青山宏.中国诗歌中的落花与伤惜春的关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王立.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原因及其与悲秋差异——中国古代春恨主题再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5]钟嵘.诗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