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趣味教学模式研究

2018-06-28邱宝权

考试周刊 2018年5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模式

摘要: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认识自然与人生的开始,更是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好准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小学阶段开展的品德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应是让学生们体验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思考,并通过实践分析所遇问题得出解决方法。所以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相关话题

社会实践课与品德课应以小学生每日生活为蓝本进行设计,其意在让小学生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和所参与的社会活动的正确性,培养其情感和价值观以社会道德为基础。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们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和疏导,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渐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因此,小学教师们应该把品德和社会课的趣味性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现状,商榷所应用的效果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 学生方面

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候,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難以避免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通过数据统计,目前小学生参与品德和社会课的时间与几率很少,原因在于小学生们对社会活动认知能力的不足。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低下,并与父母缺乏有针对性的沟通,这都导致小学生对知识点形成较大的盲点。作为课堂学习主体,跟不上教师所授知识点,就是教师工作的失败。因此,提高学生们课堂学习兴趣就成为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重点,使得他们能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以知识点为出发点,并得到课堂之外的教育。

(二) 教师方面

传统教育束缚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制约了品德和社会课在学生中间有效地开展和实施。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育,忽略和忽视了学生作为获得知识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失去了主观学习积极性,直接导致学生们丧失了部分社会学习和品德信心,也丢失了教师所安排的教学活动兴趣。因此滋生了师生对立情绪,长此以往令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会每况愈下。

二、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点多面的教学方法。比如用多媒体甚至是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或者融媒体平台播放和社会课以及品德课有关的影视资料,将学生的好奇心转换成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如目前关于社会道德问题已经被大众所关注,比较突出的是有人摔倒了,该不该伸出援助之手:家住二道街的张奶奶去菜市场买菜,路过味优美超市的时候,因天冷路滑,摔倒在超市拐角处,那里是监控设备记录不到的地方。很多路人停下脚步观望,有说打110的,有说打120的,但就是没人走上前把张奶奶扶起来。这时候几个放学回家的中学生走了出来,他们先上前询问张奶奶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很疼的地方,当得到张奶奶确定没有受伤的信息后,他们合力将张奶奶搀扶起来并扶到超市里的长椅上坐下,然后通过家长配给他们方便联系情况用的手机给张奶奶的家属打了电话,告知了张奶奶摔倒了,但不严重的信息。然后就围在张奶奶身边,一直等到她的家属来到才离开。通过这样的教学实例,一方面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印象,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品德修养,更重要的是几乎等同于参加了社会救助实验,并能够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建立趣味教学模式,是开展品德和社会课教学事半功倍的好帮手,能够为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比如《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的教学,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各地风景文化、民俗习惯,领略异域风土人情,开拓学生们的视域,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道德规范方面的查询,结合我国国情因势利导,培养起学生们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又如传统文化的承接就可以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民俗进行教学:山东的可以让孩子们多了解孔孟之道的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文化传播,还有泰山文化、地域饮食文化与经济建设状况;如果是陕西,那么就可以用秦汉唐等古迹对汉文化的发展进行研究学习,同时,也可以根据陕北的红色文化进行革命教育和道德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学生身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比较熟悉的家乡风貌融入现代技术进行传统教育,让学生们在学习教育中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三) 丰富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应用趣味教学,让枯燥乏味的书本动起来,就像小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一样,可以营造出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比如“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的课标教学,教师们就可以用对比的形式,把不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社会活动用幽默的形式讲给学生们听:中国人见面习惯问“你吃了吗?”而且有时候不分场合,而国外打招呼习惯用“哈喽”,这个文化差异就可以假定个场景,比如在卫生间门口或者商场等等公共场合。中国人习以为常“你吃了吗?”但是外国人会很诧异,甚至会觉得打招呼这人“有病吧”。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场景表演,一定会带动教学现场学生学习的热情,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强知识点的记忆能力,让学生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并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遇到不同知识点思考的习惯。

三、 结束语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一生影响巨大,新课标所制定的各项教学任务,就是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德智体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以及社会行为判定尺度。趣味教学模式就能够承担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品德和社会课的态度的责任。并为他们以后更广阔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正姬.延吉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高波.中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郭金萍.中学德育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邱宝权,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