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国时期东北小学教育的发展与特点

2018-06-23马佳乐

现代交际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国时期东北小学教育

马佳乐

摘要:当历史的车轮步入民国时期,举国上下对教育已然有了新的认识,小学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东北的小学教育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从小学校设置的数量和小学毕业人数上来看,总体上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也为民国时期东北文化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推动了东北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显现出来对于教师的检定十分重视和对于小学生的培养注重实践性与社会性的特点。

关键词:民国时期 小学教育 东北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253-02

在时代发展、社会变迁过程中,教育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乃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东北地区作为具有古老文明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教育的蓬勃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近代东北小学教育发展概况

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来看,小学教育成为重要基石,是提升人口素质、培养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民国政府对小学教育给予足够重视,于1912年初出台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现代教育第一场改革拉开了序幕,《办法》强调:“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等①。 “办法”和“标准”的颁布,使东三省地方政府看清了局面,要想发展近代教育,就要采取一些重要措施。对私塾的改良取缔就是第一步。

(一)东三省对于私塾改良取缔的过程

私塾是我们国家传统而古老的教育形式,是“私学”的一种。民初时期最主要的教育任务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教育。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一些拥有先进理念的人致力于私塾改良,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私塾改造研究会。

在推行新式教育过程中,私塾的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民国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于1910年出台了《改良私塾章程》,将部分私塾改为自办小学堂,由师范传习所毕业生担任教学任务。东三省开始私塾改良工作,属奉天省私塾改良的最快,成效最明显。八年后,奉天省教育会率先表示,要想推动教育的发展,必须在短时间内以强制性措施废除私塾,此举得到了有识之士的积极响应。②到1922年以后,几乎在城镇普及了小学。但是,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情况就和奉天省不相同。

吉林私塾始于1860年,当时在将军景淳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吉林封禁得以解除,大量汉人涌入吉林,其中不乏贫苦学子,他们建立了私塾。到了1905年,朝廷迫于民众舆论不得不废除科举制度,一时之间,私塾无人问津,但塾师的教学行为仍在沿袭几千年以来的传统做法。随后,吉林总督徐世昌提出“为了提高教育覆盖面,改良私塾是最关键一环”的主张。1914年年底,民国政府对教育改革有了新的认识,针对私塾教育颁发了新的规定性文件,明确表示不得再开设私塾,现有私塾要在政府指导下进行改良。1917年,吉林省就私塾改良问题下发了章程,为了促进教学普及与发展,任何人不允许私自设馆,只有经过政府考核者才具备设馆资格,但这些文件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在此之后吉林省改良取缔私塾工作进程缓慢。1930年,该省就私塾取缔问题再次下发《暂行办法》,明令取缔私塾,截止至此,吉林省的私塾改良工作才有所成效,私塾数量正在减少,据吉林省18个县的不完全统计,到1930年,吉林省只有私塾814所,学生15589人。③

黑龙江省的私塾改良工作在东三省中是发展最缓慢的,由于黑龙江私塾建立的时间较其他两省早,所以私塾观念根深蒂固。1910年8月,黑龙江省意识到私塾的弊端,就私塾改良工作发布公告,下力气进行私塾的调查与认定工作。有学者曾做过统计,1910年全省范围内共有527所私塾,学生数量近九千人④,这才仅仅是15个府县,可想而知黑龙江的私塾改良工作进程是困难和复杂的。尽管黑龙江教育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但二十多年间此项工作并未取得进展,直到1931年才颁布了私塾改良简章⑤,对此项工作提出了要求。由于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此改良章程并未付诸实际。改良取缔私塾是东北三省发展小学教育的一大进步,为发展新式教育、培养人才奠定基础,为东北三省小学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民国时期东北小学教育发展概况

1912年,教育部正式下发《小学校令》,明确表示:“小学分初等小学与高等小学”。所有小学堂有了新的名称——学校,校长一职由之前的监督或堂长担任,这在东三省小学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首先,从成立小学校的数量上来说明。东三省为加强国力、培养人才,改良教育制度,一方面摒弃旧学,一方面广设学校。奉天省小学教育大体包括初级、高级、完全小学三个层次。奉天省在1912年正式将私塾改组为私立小学,增设国民学校。1919年7月,奉天省长公署下发的《视察省城公私立各小学校报告书》中,再次强调了国民教育的重要意义,将其与国家发展建立起联系,认为小学教育是重要基石,这意味着小学教育发展将进入全新时期。1930年,各级小学总数为10115个,在短短的18年间,学校数量增加了5倍,其中初级小学9147所,高级小学和完全小学数量也接近500所,还拥有18所其他小学,在校生数量为606469人。⑥吉林省的小学校的数量大不如奉天省,1912年,吉林省小学校共有473所,学生18688人。⑦到了1929年,吉林省小学数量多达1575所,在校学生数量为114846人。⑧早在1911年,黑龙江省共有小学堂(含私塾)学生28528名。20年后,东三省小学校数共计1194所,学生数量多达97551人。⑨

其次,从东三省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来说明。学制的变化会导致课程的变化。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在东三省的推行,使该地区小学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自此以后,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修业时间被正式定为4年、3年。废除读经讲经课,注重手工课。初等小学开设的科目也进行了一定调整,除了传统的国文、修身、算术以外,还增设了体操、唱歌等科目,专门为女学生设置了缝纫课;高等小学开设的科目除了国文、修身、算术以外,还让学生学习国内地理与历史以及体操、图画等学科,在此基础上,男女学生分别增加了农业、缝纫,允许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农业改成商业,可以学习英语或其他国家语言。 1920年,吉林省第三次教育行政会议决定:手工、图画、唱歌三科列为国民学校的必修课程。⑩新的学制下的學科学时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基本符合儿童发展的情况,也体现了当时的改革精神。这些变动更接近以儿童为本位,照顾到儿童的生活和心理,有助于儿童成长,也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二、民国时期东北小学教育主要特点与思考

回顾我国现代教育发展之路,民国时期发挥出重要的过渡与转折作用,无论是学校数量、规模,还是入读学生数量,都逐渐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东三省是全国小学教育发展的浓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东三省对于小学教师的任用和检定十分重视

1915年,奉天巡按使公署公布《奉天省小学教员检定规程》中规定要对除师范毕业学校及从前初级师范学堂本科毕业生之外的教职员进行检定,检定分两种,一种是试验检定,主要考查师范学校有关知识,另一种是无试验检定,主要考察非师范学校毕业教员的学历和资历等。为了提升小学教员整体素质,奉天省就设置了专门机构来检定教员水平,吉林省也积极效仿。可见东三省对于教师的检定是十分重视的。民国之初,新式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东三省大兴师范教育,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为教学质量的飞速提升奠定了基础。短短的几年之内,大批优秀师范毕业生涌向社会,为小学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二)小学教育注重实践性与社会性相结合

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男子学农业,女子学缝纫,虽然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生活技能,但是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产生了一定的冲突。这势必会引起学生的不满,许多实用技能性学科在他们眼里索然无味,相当一部分孩子选择了退学。阅读林传甲的《黑龙江教育状况》,可以了解到当时退学的学生数量过半,甚至有些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却不过只服务于区区数十个学生,因此议决裁去。B11所以,在小学增加具有实践性的课程是不可行的,可以将其作为辅助教育,还是以基础知识教育为主。

对小学教育进行研究,其归宿在于促进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第一,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仍然可以运行。实施儿童本位教育,先要放下师道尊严,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发展规律为出发点,积极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第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教育经费是保证高质量教育的前提,民国时期东三省对于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就不多,特别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所以导致其教育发展较慢。第三,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既要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不能机械照搬、一味抄袭,要制定弹性标准。即使是同一省份,也要根据不同市地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模式。

民国时期的东北小学教育,为东北地区经济繁荣提供了动力源。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其局限性而抹杀了其进步性,也不能无限度地扩大其历史功绩,应该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查,辩证地看待。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幼儿教育与中学教育之间的桥梁与枢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小学教育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无数人为之付出不懈努力,要逐渐探索符合所处时代特点的建设道路。

注释:

①吴洪成.中国小学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208.

②郭建平.奉系教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115.

③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教育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24.

④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教育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99.

⑤谢岚,李作恒.黑龙江省教育史资料选编(上编)[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822.

⑥遼宁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辽宁教育史志资料(第2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363.

⑦吉林省档案馆.全宗J101,卷0892.转引自刘信君.刘信君文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236.

⑧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教育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45.

⑨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教育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105.

⑩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教育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62.

B11姜树卿,单雪丽.黑龙江教育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69.

责任编辑:刘 健

猜你喜欢

民国时期东北小学教育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