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路与方法

2018-06-22邓交岳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邓交岳

摘要:《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需要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尽量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本文将分析并探讨《汽车发动机构件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器重以及当今社会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汽车维修工程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合格的汽车维修工程师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建议在该课程教学中构建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认识来整合课程以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各位同仁一起进行探讨。

一、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现有出路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

1.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以紧密结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课与实训课时分离的,并且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教师常常以口述和板书为主,仅仅辅以一些典型部件的结构拆装实验,如此模式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教学质量差、学习效果差。因为发动机本身零件多,机构也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果教师只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那么不易被刚涉足汽车的学生所接受,最终也将导致老师上课累,学生学习吃力。

1.2传统教学计划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总人数多,而实训设备数量及实训教师有限,从而导致学生技能实践训练的总课时无法得以保证,动手操作能力差。

1.3用理论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和考核模式,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且容易导致职校生“理论不透、实践不强”。只有具有娴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动手能力强才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注。

2.“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探析

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建议设计“多个学习领域”,合理设计学习内容。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体系,它强调以学生直接实践的形式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巧。根据法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劳耐尔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指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思路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这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要与普通教育课程不同。

3.课程教学思路设计的宏观流程

岗位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具体流程的起点是市场调研,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行動领域专家评审确认、学习领域开发分析、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分析

1.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以“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作为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评价试验;发动机各机构、系统及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发动机的总装调试、修竣检验及综合故障诊断等。

2.课程结构

2.1明确课程结构

即以汽车发动机中各个系统、机构或总成的维修为工作项目(模块),每个项目为一个教学基本单元(模块);而对于每一项目(模块)采用综合化的组合,即将每一系统、机构或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综合一起,使知识与能力有机的结合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一模块的知识和能力。

2.2确定基本任务

本课程以“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作为基本任务,课程内容的组织以项目为导向,课程模块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

2.3设计学习领域

发动机拆装与调整学习领域依据汽车维修行业的真实工作过程,选择发动机各总成为训练学生能力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和任务单元。

2.4重视课程实践教学

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能力的关系明确;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学完一个模块,就要达到相应的实践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掌握相应的技能,因而实践教学内容要求达60%以上。

三、本课程总体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作用;教与学过程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应中职学生特点;教与学过程适应课程特点,突出职业岗位特色,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基于上述思想指导来设计教学方案,精心安排理论、实践、实训等教学环节。

2.教学总体思路与方法

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达到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职业标准要求。比如:发动机总成拆装与维护阶段(模块)该阶段分两部分:发动机总体维护手外围部件拆装、曲柄连杆与配气机构拆装。前者的目的——对发动机外围部件建立较完整的系统认识,培养学生基本动手拆装和维护能力。后者的目的——护、保养过程为主线,完成理论教学,以系统及主要部件维护及典型的故障诊断为主要实训内容。

3.发动机总成维修实训阶段

3.1学习情境

此阶段实训在实际生产或模拟生产实际的情境中进行。体验规范、安全生产过程;获取实际维修岗位的操作能力和经验;提高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

3.2实训模式

学生分组实训,要求完成一台发动机的维修任务;在实训前,学生收集、整理发动机维修技术规范并制定维修计划;维修前,学生对发动机性能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测试过程要规范,确保数值准确;学生独立完成发动机维修任务,教师检查维修过程,执行计划与规范操作情况,必要时给予纠正。

3.3实训内容及程序

收集发动机维修技术规范,制定维修计划;发动机维修前性能测试;发动机解体与零件清洗;发动机零件检验、鉴定、分类;制定零件修理方案及零件购置计划;发动机总装与调试;制定发动机磨合程序;发动机维修后性能测试。

3.4实训成绩评定

成绩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要认真组织,科学评定学习成绩,以提高学习效率。成绩评定可分为实训成绩与专业理论成绩。实训成绩按60%,理论成绩按40%,两项成绩之和为该学科成绩。

制定科学且具体的考核标准,按实训项目抽签的方式进行考核,建议以小组互评、个人自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类进行打分考核。

四、小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要紧跟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的深入和细化,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突出中职特色,实践“素质教育为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汽修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献龙.基于工作导向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2(13):35-35.

[2]王芬芳.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09,25(5):186-187.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