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三板挂牌企业研发投入对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2018-06-22朱义师

商业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投入新三板企业绩效

朱义师

[摘 要] 对高科技型、高成长性的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言,R&D;投入是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我国新三板市场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总结了挂牌企业研发投入现状,并从国内外研发投入对绩效影响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做出了阐述和归纳。由此发现近年来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迅速,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水平也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企业创新机制、研发效率低下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结合新三板挂牌企业特点,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新三板挂牌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企业绩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三板;挂牌企业;R&D;投入;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4-0150-02

一、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

自2013年新三板扩容至全国以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急剧上升。截止2017年2月28日,新三板正式挂牌企业已达10757家,总股本6097.74亿股,总市值42849.64元。挂牌企业所处行业多属于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计算机软件、新兴农业、生物技术、医疗保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科技型产业,行业领域宽广,分布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州。从挂牌企业数、总股本、成交笔数、成交股数、成交金额指标来看,新三板市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市场繁荣,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挂牌。其挂牌企业家数已经大大超越主板、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之和,这与新三板市场作为资本市场基础层级的地位相符合。2017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新三板,说明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的独立市场地位已经得到确认,将与创业板并驾齐驱,共同推动国家创新战略。未来,新三板市场在支持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资本市场。

二、我国新三板企业研发投入研究现状

对高科技型、高成长性的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言,R&D;投入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研发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获得投资者青睐的重要前提。国际上一般认为,R&D;投入强度为0.02是企业的生存线,获取核心竞争力的R&D;投入强度需维持在0.05左右。本文样本数据显示,2015年新三板制造业R&D;投入强度为0.095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0.1491。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如何让研发支出高效率的转化为企业业绩,是企业在安排研发投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新三板企业的研发支出的价值性是个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新三板R&D;投入费用迅速增长,平均R&D;投入强度稳步提升,但对其R&D;投入的价值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落后于其发展的速度。总的来说,关于新三板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以新三板为直接研究对象的文献相对较少,已有研究多集中在新三板市場本身及融资、企业估值问题的探讨,并未涉及新三板R&D;投入与企业绩效方面。

三、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国外较早的认识到R&D;投入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作用,针对R&D;投入对企业影响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研究领域大致集中在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方面,即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为正向相关还是负向相关。Chang and Su[1]通过研究得出企业R&D;投入与绩效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Falk M[2]通过对1995-2006年澳大利亚企业数据分析表明R&D;投入强度与企业滞后两期的销售增长率显著正相关。Antje Schimke和Thomas Brenner[3]以1000家欧洲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发现R&D;投入与企业的营业增长额正向相关。而SharmaC[4]通过对印度制药企业的分析发现R&D;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与企业绩效无显著相关关系。Müller和Zimmeimann[5]则认为在高R&D;投入强度的项目中研发支出作为企业本期的支出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而不会提升企业绩效,R&D;投入可能不能刺激甚至会阻碍企业成长。Lee[6]发现R&D;投入对不同行业企业成长的影响不同,对高科技行业有积极的影响,而在非高科技行业则无此影响。对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来说,R&D;投资产生的创新能够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并不是一家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对于在研发和规模经济上进行高投资的行业来说,R&D;投资是新企业进入市场的有效屏障。

国内在R&D;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研究方面,主要是利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公司信息,分析研发支出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学者进行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赵心刚、汪克夷、孙海洋等[7]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其对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戴小勇、成立为[8]认为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而且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R&D;强度达到第一门槛值时,对企业绩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超过第二门槛值,促进作用减弱。而且不同行业影响程度不同,高新技术行业在研发强度处于1.1%-4.13%时,研发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邹琪、刘锦虹等[9]以2009-2013年创业板前三批批准上市的37家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发人员强度及研发经费强度均与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赵月红、许敏[10]通过对53家长三角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研发投入与当期的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朱艳华[11]在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究中亦得出此结论。

(二)R&D;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滞后性研究

国内学者就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性研究大多是伴随着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而开展的。刘海洋、马靖[12]对2005-2007年86.6万家企业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得出: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但是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随着规模企业的增大,研发投入对绩效的影响反而降低。赵心刚、汪克夷等[13]以91家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研发投入对绩效具有滞后性,且滞后两年的效果最显著,赵月红、许敏[10]也得出相同结论。李璐,张婉婷[14]则认为研发投入对我国制造类企业绩效的滞后期为两年且滞后一期影响程度最大。朱艳华[11]证明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也存在滞后期。

四、改善新三板挂牌企业绩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的归纳总结,结合新三板挂牌企业特点,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新三板挂牌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企业绩效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企业应树立持续创新发展意识,合理安排研发资金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为此需要保持高研投入。但是新三板企业的研发活动的开展相较于主板等其它市场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高R&D;投入可能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因素。单期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对本身资本规模较小的新三板中小微企业来说,不仅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巨大压力,而且对企业当期绩效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初创期或成长期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企业理应合理安排研发活动的投入资金。一方面,持续多期小规模的研发投入可以分散减小高研发支出对企业现金流、日常经营产生的压力,也可以通过前期预研试验等降低研发风险,减少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力求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明确资金用途,合理规划使用研发资金。研发资金的投入应遵循规律、分清主次,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按研发计划分配。

(二)政府应继续提高新三板流动性,健全政策保障体系,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融资需求规模快速扩大而市场资金供给不足的缺口越来越大。新三板技术创新活动资金需求高,融资是解决其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新三板流动性,进一步盘活市场交易,吸引更多市场资金投入,能够更好地弥补企业自身研发资源不足,促进企业研发活动开展,促进其形成核心竞争力以改善业绩。第一,在继推出新三板创新层后,政府应继续完善新三板交易制度,完善协议转让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新三板做市商评价机制。第二,政府应合理规划资金准入门槛,引入多元长期机构,允许更多资金入市,并优化新三板股票定向发行机制,解决各制度衔接问题。第三,新三板市场应完善对挂牌企业的融资需求的审核机制,规范研发信息披露形式,对挂牌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有效识别,实现按需融资,确保具有真实融资需求且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能够实现融资。

(三)政府应加大中小微企业科技补贴力度,打造公共研发平台

新三板挂牌企业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在振兴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作用巨大。政府应促进新三板企业与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的产研结合,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促进创新。对重点高科技领域的优质企业加大科技补贴力度,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由于规模因素,新三板企业在研发人员引进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其自身缺乏能力建立完善的研发平台。政府应为主导,打造新三板企业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研发人才服务体系,为其研发活动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公共研发平台及人才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减轻挂牌企业R&D;投入的压力。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研发资源,实现其研發活动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Chang, H and C Su. Is R&D; always beneficial 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 ,2010,13(1).

[2]Falk M. Quantile estimates of the impact of R&D; intensity on firm performance[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2(39):19-37.

[3]Antje Schimke,Thomas Brenner. The role of R&D; investments in highly R&D-based; firms[J].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4,Vol.31.

[4]Sharma C.R&D;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Indi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2012(17):332-342.

[5]Müller E,Zimmermann V. The importance of equity finance for R&D; activity[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9,(33).

[6]Lee Y. Competition favors the prepared firm:firms R&D; responses to competitive market pressure[J]. Research Policy,2009,(38).

[7]赵心刚,汪克夷,孙海洋.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绩效的累积效应——基于修正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2(10):47-51.

[8]戴小勇,成立为.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11):1708-1735.

[9]邹琪,刘锦虹,洪侃,罗丹.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4(9):60-63.

[10]赵月红,许敏.R&D;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基于长三角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3(12):95-98.

[11]朱艳华,许敏.中小板上市公司R&D;投入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3):164-167.

[12]刘海洋,马靖.研发投入正向提高了企业绩效吗?——基于2005-2007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J].科技与管理,2012(5):55-60.

[13]赵心刚,汪克夷,孙海洋.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滞后效应研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8):17-19.

[14]李璐,张婉婷.研发投入对我国制造类企业绩效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80-85.

[责任编辑:纪晨光]

猜你喜欢

投入新三板企业绩效
西部地区幼儿园健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西部地区省属本科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优化路径研究
天津市卫生资源投入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分析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新三板交易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