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业院校《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与探索

2018-06-07丁效东张士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丁效东 张士荣

摘 要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土壤农化服务人员的需求,培养适应肥料行业快速发展社会人才,各高等农业院校进行《土壤肥料学》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高校《土壤肥料学》为例,通过对此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该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進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考据。

关键词 农化服务 肥料行业 课程建设

1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土壤肥料学》课程现状

土壤肥料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现代农业研究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肥料行业的发展,土壤肥料农化服务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土壤与肥料系统研究,可以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环境代价。通过对于土壤肥料农化服务技术的研究,可以实现肥料省级和换代,减少资源浪费。

《土壤肥料学》是基于以上益处,在培养并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设立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降低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与社会所需的差距,提高农林院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改变传统单一式课堂教育,将土壤肥料农化服务技术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一方面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堂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农林高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向肥料行业进行定向的人才供给。

1.1课设建设忽视青年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肥料企业与农村农业生产对高等院校农化服务性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多。农业进程需要的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单纯的课程设置。目前我国农林高校课程设置以书面理论性知识教授为主,而忽视对青年学生实践动手与企业需求的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将来踏入社会或者进入企事业单位所需的情感教育、认同感及主人翁方面关注较少。在课堂课程理论传授过程中,教师亦以青年大学生对书本知识理论掌握为目的,而对于是否能够在将来工作中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或实践并不强化。

1.2课设建设与运用缺少自身特色

我国高等教育考核多数以学生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状况,要求教学目标步调一致。就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来讲,课程设置强调所有学生通用化,而并没有区分农业不同方向对其需求,课程设置个性化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

土壤肥料学是要根据不同地区、母质、时间、生物、作物、气候等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高校毕业生多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参加工作,尤其是肥料或农资行业,因此在校生到企事业的实地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由于经费、学生本身及安全角度,对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来讲,教学课程的设置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尤其是涉农专业;同时教学课程的设置应与本地、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课程进行个性化教学设置,针对本地农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提早建立区域经济与人才需求的适应能力。

1.3课程编制不够科学化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反馈机制。教师与学校管理部门缺乏深入沟通:一方面体现在教师教学方法的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因不符合教育管理部门管理文件规定被闲置;另外,体现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与学生听课模式不协调,学生与老师缺乏课堂深入互动,老师只管讲授书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听课效果,不能照顾所有的学生,导致学生连基本的听课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课堂思考与兴趣的激发。

2《土壤肥料学》课程具体改革措施

2.1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性能力

在涉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培养青年学生满足社会需求能力是教改的最终目的。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理论储备与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的改革才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土壤肥料学课程应结合理论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望、问、闻、切”能力,学生能够在田间观察植物缺素症状、取土壤样品、实验室实际操作化验整个过程中学会熟练使用实验仪器和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植物缺素症状的细微变化,深入思考并与同学解决疑难问题。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结果做详细的记录与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建立实验逻辑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加深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又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符合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

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可申请教师的科研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到肥料企业进行实地实习,了解肥料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所存在的问题,开拓学生研究思路,掌握科研方式方法,并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农化服务技术广阔的市场化前景。

2.2优化、更新课程内容

首先,土壤与肥料分析课程内容应进行调整与优化。教材应该更新一些企事业发展所需的内容,顺应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据肥料行业对复合应用人才的要求及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合肥料行业发展的课程教材,并在教学内容中增添企业实践相关内容,将企业实践学习、实验室操作与理论相结合,更加注重实践操作。

其次,随着肥料行业科研人员相关研究的深入,更多肥料行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热点需要及时补充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现如今,几乎所有肥料企业都十分重视土壤肥料农化服务人员的团队建设。国内外科研人员已在田间示范、新型肥料研发、宣传与施用等各方面获得了一(下转第77页)(上接第75页)定的突破。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新型肥料相关知识补充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中去,例如将控释肥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肥料分析章节中去,拓宽学生的实践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于肥料行业相关新理论知识的理解。

2.3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土壤肥料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技术的针对性,在教师教授过程中,结合多媒体,通过影视、实物等形式将所要讲授的内容逼真生动地传递到学生心里。例如在肥料制备与利用过程中,将原材料选取、运输、前处理、参数优化、实物生产及土壤保肥供肥性能等环节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内容的形象传达,让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到肥料生产到作物施肥、吸收等,便于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备和施用肥料实验。教师在基础理论知识授课结束后,可针对教授内容,分组让学生自己设计制备肥料及利用实验,然后进行讨论思考,并进行详细的分析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2.4综合性考核机制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将所学知识带动到社会的实际生产中,因此仅有理论知识的考核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改变传统单一的笔试成绩考核,而是采用学生考勤、笔试、课堂表现及实验操作水平多方面综合体现。综合性的考核机制能够细致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可以给予及时的引导与指正,也能够通过考核测评发现教学各模块中存在的欠妥当的地方,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优化。细化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及注意力,高效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全面的组织培养应用型人才。

3总结

《土壤肥料学》课程的优化改革,通过提高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优化更新、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等方式,并建立综合性的考核机制,有效提高土壤肥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变为主动学习,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肥料制备与利用等课程的实践参与,能够及时发现疑难问题并优先选择通过实验自主解决或与同学商议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无疑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纯华.土壤肥料学课程的教与学[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02).

[2] 王汉忠,钟杰,周长青,汪晓彤.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10).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发酵设备与实训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