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认同教育策略初探

2018-05-28于大海王琨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族认同高职高专云南省

于大海 王琨

摘要: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随着民族大融合趋势的不断发展,云南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教育在云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在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教育,将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云南省;高职高专;民族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云南地区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背景的不断加剧,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仍处于中高速发展中的国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问题便成为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贯穿于教育事业的每个阶段,它是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依据。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认同问题也应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不断的加强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通过思想政治课中加入民族认同教育的元素,一方面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民族认同的进一步发展,为民族地区的和谐进步做出应有贡献。

一、民族认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民族大融合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发展的大趋势,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也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党和国家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对西南民族地区政策上的支持,使民族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大大推动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睦。从云南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相比更为普遍和突出,“中华民族”这一新的民族概念,不仅仅需要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认同,还需要民族地区汉族人的认同。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不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说,民族问题一直是云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建设过程中较为复杂的问题。这种复杂性随着时代变迁虽然很多问题逐渐淡化,但经济、社会愈发展,涉及到民族利益的问题便愈显得突出。

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提出和在实践中的不断推进,对我国下一步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西南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使包括汉族在内的云南各族人民真正抛弃狭隘的民族观念,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认同,促进民族统一,实现真正的中华民族认同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云南各族人民在经济、社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今天,在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中,能否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和谐局面,为西南地区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在国内外众多的民族认同研究中,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热点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内容:“同化论”、“多元文化主义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影响、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文化認同等。

二、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民族认同教育缺失

如今的高职高专学生大都是“90”甚至“00”后,这些学生有着自己的优点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很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娇生惯养长大,所以有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些自私自利、飞扬跋扈的性格。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从文化基础来看越来越薄弱,部分同学在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而教师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越来越差。同时,“90”后的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着毕业后进入社会择业的问题,但在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方面存在严重缺失,自我中心主义、功利主义、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状况相对严重,最终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难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高职高专的学生掌握着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在下一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民族认同方面缺乏在思想上的正确引导,难以让他们认清在社会高速发达的今天,如何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达到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总体而言,很多的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作用弱化,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特别是忽视了民族认同教育对学生的毕业后踏入社会的重要指导意义,经常出现少开、甚至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使教学流于形式,存在严重的弊端和教育功能的缺失。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民族认同的教育策略探讨

民族认同研究涉及到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许多内容是与我国民族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探索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民族认同内容的教育策略。

1.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不拘一格,体现地域性、民族性特征

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基本都属于技术技能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偏向于实用性较强的工科,在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教学内容上受到较大的限制。

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身就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高职学生又比较浮躁且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神听讲并且听懂、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适当添加教材知识之外的教学内容,而不应该被一本教材绑住。针对不同的章节,把教材内容同我国当前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发展相互结合,既体现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又体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可以适当增加关于“一体”文化核心与“多元”文化认同统一的教学内容,既要同学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导向是“一体”文化,即中华民族文化,又要同学们认识到“多元”文化,即各民族文化是丰富具体的,是包含各民族特性的文化传承,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来源,通过文化的认同来达到民族认同的目的。

2.在教学中注重对中华民族的“共性”的引导

针对高职高专的学情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教师要进行不断的优化,有意识的通过对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等学生易懂、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引导,转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共性”的要求,这样既可以找到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对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共性与个性的对比中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教育。比如:在愛国主义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首先可以介绍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长久存在的矛盾冲突,再通过对比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人民放弃前嫌、精诚团结共同完成滇缅公路的修建,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一致对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到爱国主义并不是历史的、虚幻的,也不是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可以改变的,而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是现实的、具体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中华民族不是指的某一个民族,而是包含了56个民族,从而提高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加强专业素养,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要转变现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教材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状况,加入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教育内容,切实让高职高专学生认识到当今社会中民族、文化发展的潮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高职高专学生以及农村中仍然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念,认清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增强民族地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使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转变每位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他知识和经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他是否有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教师为了不教而教,学是为了再学而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对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对民族认同教育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追求,最终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真正做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最终获得人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2]白巧灵.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12.09。

[3]李春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及对应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02.14。

[4]卢勋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年12月。

[5]罗康隆,黄贻修,《发展与代价——中国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6月。

[6]万明钢,《多元文化视野价值观与民族认同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7]周平,《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分析》[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8]黄三洲.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10.21。

作者简介:于大海,男,汉族,山东沂南县人,现就职于于云南省工程工职业学院,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原理方向。

猜你喜欢

民族认同高职高专云南省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民族问题的特点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法治变革中的法律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