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生态文化素养培养研究

2018-05-28王蕾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大学英语

摘要:现代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培养公民生态意识以及提高大学英语文学生态教育水平已迫在眉睫,其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文化素养的积淀。大学英语生态文学作为大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直接素材,应引导大学生认真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重新判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生态文化意识在大学生一代生根发芽。

关键词:大学英语;生态文化;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文化的导入以及生态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大学生的精神层面入手,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人格的形成。面对丰富的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硕果,人类不得不重视每况愈下的环境家园。现当代,各界专家各司其职,以自己的方式警醒世人,捍卫我们的生态的家园。国家领导人以及当地政府机关为环境的重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法律的手段制裁肆意破坏环境的违法者;文学家们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将人类真实的生存环境展现在世人眼前;身为高校的英语教师更应该为所动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剖析生态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文化精髓,帮助学生开拓文学欣赏的新维度,培养学生的生态美学观。

一、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文学教学过程中,文化的导入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文学与文化隔离开来。其一,文学是人类文化的写照,文学能够表现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个国家的民族风情、社会体制以及哲学观点,只有将文化赋予文学中,才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以及文学作品中深邃思想。其二,文学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够揭示读者内心层次的情感,能够对作品中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主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影响读者的美德的形式。其三,将文化教学与文学教学相结合,能够将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作为背景知识,使读者了解该国家的文化本质,促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英美文学过程中,引入文化教学能够使学习者的文化知识由初级向更高级别前进,使学习者能够以文学作品为平台,以教师讲授为契机,认识以及了解英美文化及英美国家风俗人情,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文学素养。

二、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生态文化教育现状的分析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不應该局限于字、词、句子结构的层面上的解析,而大学英语阅读文本作为大学生接触英美文学的唯一途径,应该注重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个性化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挖掘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精髓已然成为重中之重。比迪·马丁(Biddy Martin)认为,在教授学生文学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注意到所有的问题都是具有开放性的,作者蕴含于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并非固定于作品中某句话、某个段落,也不固定于文本的语境之中,没有特殊的理论分析原理,也不存在于文学批评家的分析中,也不在于教师的讲述中。这就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探索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国外,高校英美生态文化教学中的比重十分突出。英国贝特(Jonathan Bate)教授以及美国的墨菲(Patrick Murphy)教授曾经倡导高校应该将生态文学作品赏析纳入到相关的课程体系之中。近年来,美国高校的生态文学赏析课程设置数量有所增加,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重点学府的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都为学生提供的生态文学赏析课程供学生选修,而且学生的毕业论文涉及生态批评的选题也日益增加,这足以证明生态文学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以及作品赏析中重要性。

在国内,生态批评的兴起源于西方文学的生态批评理论的影响以及国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国内学者的相关著作推动了中国生态文学以及生态批评的发展,将生态批评赋予中国特色,如鲁枢元教授的《生态文艺学》、王诺教授的《欧美生态文学》、张华教授的《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等。然而,国内高校有关生态文学或生态批评课程设置方面却相当匮乏。在生态批评理论,王诺教授的带领下的厦门大学生态批评团队在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方面较为突然,但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大学的生态批评团队是依托于中文系,而非外语系。与国外高校生态批评、生态文学以及生态文化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国内高校对于生态文学课程的设置相当匮乏。因此,国内设置英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课程亟待加强。

面对每况愈下的生存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整体的规划布局,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成为根本途径,公民生态素养的提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群里的重要成员、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的生态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国内高校有关环境、生态专业的设置主要集中于环境工程专业,并没有得到普及。因此,从生态文明普及的角度出发,身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成为很好的切入点,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生态文化传播的职责,帮助大学生深入剖析文学作品中生态智慧,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技能。以生态教学为契机,共创美好的生态家园。

三、生态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集中于字、词、句的理解及应用的基础上,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只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大致翻译文章段落,对于作者的深层次思想几乎没有任何剖析。那么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生态文化是否融入教学之中呢?剧调查,基本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如下:一是,教师进行英美历史的串讲,主要介绍某一时期的文学特征及代表人物;二是作者及作品的简介,包括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所展现的年代;三是作品的阅读赏析,即在既定的年代下,品味作品的意蕴;四是运用固有的文学批评理论与作品的内容对号入座。不管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告知其结果,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忽略了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抹杀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将生态文化思想融入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这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该将生态批评理念、生态文化维度导入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使其融为一体、貫穿始终。第一,教师应该向大学生讲解文学的社会价值,纠正“文学无用”的学说,在赏析文学作品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文学中生态思想的内涵,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向学生介绍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例如生态文学、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生态批评等术语,结合中国生态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抵制人类中心主义理论以及二元对立的学说。第二,高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生态文化素养的提高、生态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先进的生态理论知识不断武装自己,将生态批评理论与中国的生态现实相结合,努力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批评理论体系。只有教师自身的生态批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智慧,最终将理论知识付诸于时间之中,为我国的生态家园的重塑献出绵薄之力。第三,教师应该重新安排课程内容的授课时间。在每个课时中,教师应该酌情考虑所授课内容的时间,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自学或课前可预习的部分减少课上的讲解,即作者的简介、作品的要素分析、作品的内容以及传统的文学理论。教师在课上可选择一些典型的生态文学读本,就其生态思想逐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实现生态思想与学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真切感受文本中蕴含着的生态智慧,陶冶学生生态情操。

在英语文学教学中,若使学生乐意接受生态知识,调动学生对于生态文化以及生态批评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生态文本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教师生态文本的选择。文本是阅读分析的基础,那么,在文本选择上,教师不得不要考虑文本的难易程度。在涉及新的知识领域方面,教师展示的文本若过难,则会使学生失去对于该领域学习的兴趣。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文本较多,如《瓦尔登湖》、《老人与海》、《蝇王》都是不错的选择。外国文学作品诸多,教师应该起到引领学生的作用,为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文学作品的选择应秉承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设计典型文化特点的文本,教师可做详细的讲解,对于相对来说的次要章节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时间安排,留给学习作为课后作业来进行分析。由于大学英语的课时有限,教师还可以以播放影片、视频、影响资料等形式来代替耗时较长的文学阅读以及分析的形式,这个的课程补充模式,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文学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为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知识、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节省大量的时间。教师还应该着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以及书写自然的作家,使学生能够认清自然的美,也可选择描写人类精神异化、自然灾害的文本,使学生能够剖析现代社会造成精神危机以及生态危机的根源。然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生态文本的选择具有局限性,令人欣慰的是,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新英语》第三册教科书中,将环境保护纳入了单元的主题,其中两篇文章《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和《The Balance of Nature》旨在警醒大学生注意到我们周遭的生态环境、关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其中第一篇文章《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更是出自生态名家雷彻尔·卡森(Rachel Carson)之手,该文章是生态文学具有里程碑式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的节选,这足以证明,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向生态领域靠近。《寂静的春天》描述了化学杀虫剂的滥用对人类生活造成的诸多的危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强调出化学杀虫剂属于科技异化物的一部分,引领学生分析其原因,辩证分析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教师应借助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广泛性、高效性,对于教师生态知识的及时更新提供了便捷条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直观性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系统将信息以更好地方式传递给学生,例如可以将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相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课后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微信群、QQ群以及论坛等社交软件,教师可以及时上传生态领域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供学生交流。

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也应该呈多样化趋势。教师应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不断补充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可以运用丰富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多种技术方式,来支持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力,而且还可以刺激学生对于英美文学学习的需求。对于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应该具有多样性,不能一味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反馈应与实践相结合,应该帮助学生转变在课堂上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学生可以采取作品讨论形成,以及书评或影评小论文的形式。通过讨论会和撰写论文,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如在讨论过程中以及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能够给予学生极大地满足感。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与学生真正的互动、交流和对话。根据生态批评领域的知识,有浅入深、由表及里从伦理、道德、文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真正融入整个课堂,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只有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传统角色和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生态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了解生态领域,为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态家园打好理论基础。

四、从劳伦斯诗歌中反思英美文学生态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力能力、翻译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学英语现阶段正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成为重中之重,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在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次的含义。以劳伦斯的诗歌为例,劳伦斯的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么,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用一个全是的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景物、自然状态、动物等所表达出的生态意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选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劳伦斯的作品,以比较的方式,来探讨劳伦斯作品中的主题,促使学生得出结论。以工业化发展为时代背景,劳伦斯后期的作品则更多地关注于生态灾害,这是由于人类所谓的工业文明和人类文明所带来的难以修复的破坏。

五、结语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应该只是对词汇的掌握,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方面的建设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到知识更新与时俱进,争取学生能够做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现当代,生态问题依然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议题,探讨和重塑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大学英语为中国大学生打开了和世界相通的窗户、为关注世界的焦点搭建了桥梁。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引入生态议题是再合适不过了,通过对生态文学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指导使学生从生态批评角度来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生态文学素养,还可以倡导学生运用所感悟到的生态智慧来看待世界整体、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此促进我国生态问题的研究,促进自然的重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Glotfelty,C.& Fromm,H.The Ecocriticism Reader: 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M].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蕾.美国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出版发行及对生态文化体系建构的启示-兼论《汤姆斯河》[J].出版广角,2017,(6):59-61.

猜你喜欢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大学英语
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解读《白鲸》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抗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综述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伦理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