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隐性指导策略

2018-05-25李凤兰

求知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学前教育

李凤兰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智慧而有效的指导很好地诠释了《纲要》精神。文章作者在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除了常见的语言提示、材料吸引法等显性指导策略,还总结出了几种隐性指导策略,以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区域活动;隐性指导;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14

一、分层次的材料投放策略,以适应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如语言区中,根据诗歌、故事、散文中的故事情节,设计图谱,但图谱的内容层次不同,如完整情节图示、运用符号的图谱、空缺补充式图谱等,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选择和使用,引发各类讲述、表演、创编等活动。

二、情感吸引策略,即区域材料、活动设计的情感性

语言学习是个社会性的历程,儿童的情绪也极易受到情感的影响,活动区中的情感性元素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介入指导的一个隐性策略之一,情感性的元素是以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社会性发展、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吸引幼儿自发地活动和交流,引发幼儿心理的共鸣,具有情感疏导作用。

如小班语言区的“我来送甜蜜”、科学区的“分糖果”等活动。这个活动及材料的设计作用就是疏导幼儿想爸爸妈妈的焦虑情绪,引导幼儿逐渐形成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依恋。这些具有情感性的材料和活动,幼儿更愿意选择,引发的活动也越多。

三、幼儿区域活动时的投入状态保护策略

孩子的学习状态很重要,状态有了,结果也早晚会有,但不能要求结果立竿见影。所以我们应该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尽量保护幼儿在活动时投入的状态,不要随意打扰幼儿的活动。但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又需要及时介入推动。于是,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隐性介入的方法是教师最常采用的策略方法。

1.教师参与式的平行介入和交叉介入

平行介入的策略,为幼儿提供了模仿的对象。如托班阅读活动中,嘉瑞正在翻看图书,可是他却不知道怎样正确地一页一页翻书,看到这种情况,教师也顺手拿了一本书坐在了他的旁边,一页一页地翻看。嘉瑞看到后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翻看起来,可见平行介入是一种不露痕迹地提供模仿对象的介入方式。

交叉介入的策略,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和情节,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如“山东菜馆”里的幼儿有的扮演厨师,有的扮演服务员,但因没有顾客,所有“山东菜馆”的工作人员无所事事。这时,教师走到旁边的“娃娃家”敲敲门说:“明明,前面路口刚开了一家饭店,我请你去吃饭吧。”于是我们一起走进了“山东菜馆”,服务员热情地接待我们,因此“山东菜馆”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工作人员也开始各尽其职地忙碌着。

2.教师适度等待

很多时候,教师的适度等待是一种明智的策略。如幼儿有时会因为一个角色而争吵起来。在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很多教师都忍不住直接介入孩子的活动,教师的出发点毋庸置疑,但这样却很可能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和交往的机会。其实,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妨学会适度等待,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

3.经验的积累是引导幼儿区域活动前必做的隐性功课

福禄贝尔说,儿童在学习之前,他必须达到某一自我发展的成熟阶段。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的最佳手段。我在实践中也慢慢发现,概念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经验的积累,高水平的语言能力更离不开经验,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是先有一个探索的过程,然后才产生游戏。最后通过游戏对学习内容进行再现和创造。所以,我们区域活动组的教师,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引导家长参与主题活动调查,带领孩子进行实践活动,共同创设主题信息区等,这些都是区域活动中教师隐性介入的一部分。

四、循序渐进地追踪策略

重视环境的作用,对幼儿进行连续性的跟踪观察,这是教师的一个隐形策略。例如,语言信息区主要以引导幼儿自主创设为主,因此在信息区里幼儿的自發讲述活动非常多,有时呈现的是说明性讲述,有时呈现的是叙述性讲述,但是孩子的讲述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丰富提高的,所以教师在步步推进的同时注意进行追踪观察,才能发现幼儿能力水平的发展状况。

例如,在“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悦儿小朋友最喜欢在语言信息区里给大家讲述自己的春游照片,开始时她是这样讲的:“这是在中海,这里是树,这里有花。”过了几天之后她是这样介绍的:“我和妈妈去中海,在路上看见了很多的迎春花,迎春花都开了,我和妈妈去挖沙子。”又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讲述更加丰富了:“我和妈妈去玩沙子,看见了很多的小朋友,他们都在挖沙子。我挖了沙子,还倒了一点水。在中海看见一个卖风筝的人,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只风筝,风筝上有很多花纹,我爸爸帮我放上了天。”随着不断地讲述锻炼及教师的步步追踪推进,其讲述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和完整。

五、有的放矢,促进同伴交流的多种作用

1.以强带弱相互模仿的策略,给幼儿创造了模仿、学习的空间

如在语言区里大方、自信的子彤经常会带领胆小、不善言语的笑笑一起唱儿歌、讲故事;音乐区里,擅长跳舞的舒儿也常常带领动作不够协调的小朋友跳起舞来……美工区里,心灵手巧的心容常常会帮助和指导能力弱的小朋友完成作品。同伴间的学习是在自然、轻松、平等的氛围中进行的,有时同伴间的这种自主学习会超过教师的教授。其实这种以强带弱的局面有时候是教师利用相互模仿的策略故意安排的。

2.布置任务式同伴互助合作策略,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人格的发展

如在“共同搭建马路上的车”这个案例中,教师将任务交代清楚,请大家开动脑筋完成。于是就有了一次精彩的搭建活动。

就幼儿园的活动区而言,每一个活动区本身就是一个情境,活动区可以说包罗万象,是综合性最强的一个自然情境,不但主题课程能够在这里完成和延伸,同时又具备了全语言学习观的最佳自然情境,更多地提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充分交流的机会。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具备了幼儿探索学习的最佳自然情境,并且是幼儿自然习得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实以上几种隐性指导策略,看似无痕,实则包含着教师先进的理念和高水平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赵世开.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5).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4].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刘英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的研究[J].科学教育,2006(1).

[6]付 莉.区域活动中教师隐形指导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2016(50).

[7]范建秀.论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策略与隐性指导[J].新课程,2017(1).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学前教育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