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点睛,激活数学课堂

2018-05-23陈朝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课堂提问初中数学

陈朝阳

[摘要]从初中数学提问的价值地位与现状出发,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实施即“精于设问,营造趣味氛围”“动态引问,优化推进课堂教学”“及时追问,拓展思维空间”的课堂提问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数学思维;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8001901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以问导学”来平衡课堂教学的“自主”与“他主”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然广泛地被数学教师所认同.基于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笔者对设问、引问及追问等课堂提问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可执行、有效化的课堂提问策略,进而激活课堂,提升实效.

一、精于设问,营造趣味氛围

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数学课堂中的设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投入到积极的问题思考中,提升思维层次,归正数学思维结果.精彩的课堂设问,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二是创设的问题要有生动性和启发性.

例如,在执教《反比例函数》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1)

已知点M(4,y1)、N(8,y2),在反比例函数图像y=23x上,试问y1、y2哪个更大?

(2)已知点M(4,y1)、N(8,y2)、O(-3,y3)在反比例函数图像y=23x上,试表示出y1、y2、y3间的大小关系.

从问题设置上看,两个问题的难度具有类推性与递进性.学生通过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其解题兴趣得到激发,解题自信心得以提升,促使其思维扩散式发展,形成“有解题、爱解题、易解题”的课堂氛围.

二、动态引问,优化推进课堂教学

动态提问,是有效串联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设计可以保证课堂的有序性和整体性.不过数学课堂并非一成不变,临时性的教育障碍使得课堂内容趋于断节.作为教师,应该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实践情况,依照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准确把控课堂提问时机.

例如,在执教《同底数幂的乘法》时,由于内容较前面小节难度加增,故笔者首先进行了课前提问预设:若22×25=

(m×2)×(n×2)

,那么m、n的值各为多少?

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开始了尝试性的演算.当然结果有正确也有错误.面对学生的结果,笔者首先进行了打分,并向答题正确的学生请教答题的思路.于是课堂中出现了一个踊跃的“小老师”跟一群津津有味、饶有兴趣的“学生”,还有一个听众——笔者.当然,在“学生”拿起“教鞭”时,其对问题思路的阐释肯定会存在困难.这时,教师临时性的引导与纠偏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于教学现场动态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更要对其想法及时予以鼓励、肯定,对其错误及时予以纠正.动态引问的尝试,有助于流畅化、条理性课堂的形成,能使課堂教学更富有实效.

三、及时追问,拓展思维空间

课堂追问是教学对话策略的重要构成.追问注重问题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其通过有方向、有层次的问题提出,来加深学生对问题解答思路的理解.作为数学教师,应及时实施课堂追问,使课堂教学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当然,课堂追问切勿出现过于怪僻、高难度的追求倾向,否则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破坏良好的课堂氛围.

以“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为例,笔者将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融入课堂追问中,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问题设计如下:

国家税务政策规定:收入间于800~1300元,上缴税率为5%;收入间于1300~2800元,上缴税率为10%.据有关新闻报道,目前国家队女足球员收入最低的为2750元/月,其该上缴税为多少?

追问1:收入间于1300~2800元,设定收入为x元,缴税为y元,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式.

追问2:小红母亲缴税额度为17.6元,其月工资为多少元?

追问3:如果国家税收新政执行,个人税收起点提升为3000元,如果某人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那么比起新政执行前,将少缴多少元税款?

通过以上连续的追问,学生所参与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升,主动性也不断增强.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初中数学与生活的链接性,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综上可知,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是否有趣有效,将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造成直接影响.研读课堂提问的不同形式与实施手段,可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提供更多的尝试选择.

(责任编辑黄春香)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课堂提问初中数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