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本土油画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

2018-05-14余方林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油画家文人画诗性

【摘要】江南地域文化的内核是江南诗性文化精神,江南本土油画在油画传入之初就受到了江南诗性文化精神、文人画传统以及地域文化性格、文化审美心理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审美内涵、审美趣味以及形式语言特征的角度考察江南油画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深层次了解江南油画的历史和现状,有利于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江南油画;江南诗性文化精神;文人画精神;地域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类行为的表现方式,包括特定区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共同或相近的生活习俗、地域文化性格、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地域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传承性和稳定性特征。江南地域是指长江下游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区域,覆盖上海、浙北、苏南、皖南等地区。江南地域文化狭义上是指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自宋以来,随着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形成了独特的充满诗性精神的江南水乡地域文化。江南本土油画开端于油画传入国门之初,历经几代油画家的耕耘,江南油画形成了糅合江南诗性文化精神和传统文人画精神的富于江南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面貌。

一、江南地域文化内核——江南诗性文化精神

江南地处以太湖流域为核心的长江下游地区,是一片水网密布、湖泊众多的水乡泽国。自古以来经济富庶,人文荟萃,形成了以“审美-艺术”为精神本质的诗性文化形态。得益于先天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发达的经济条件,江南人注重个体精神上的享乐,关注心灵与精神的自由,追求诗意的栖居和纯粹的诗意审美,冲破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束缚,实现了实用伦理与超功利的审美的和谐。江南文化是名副其实的以审美自由为基本理念的“江南诗性文化”。

二、江南本土油画的缘起

(一)江南本土油画

江南本土油画是指长期生活在江南的或受到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影响的具有共同的江南文化认同并有相同或相近的审美价值观念的画家群体创作出来的具有独特的江南地域文化内涵和文化基因的油画作品,它们占据了江南地域油画创作的大部分,是江南地域油画的代表。为叙述之便,下文以“江南油画”称之。

(二)江南油画的缘起

江南油画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如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颜文樑、吕斯百、潘玉良、庞薰琹、吴大羽、倪贻德等)走出国门学习西方油画技术,回国之后开办或从事艺术教育。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有很强的国学功底,且都聚集在江南地域,受到江南地域文化和根植于骨子里的江南诗性文化精神和文人画精神的影响,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中西融合的绘画尝试。其中,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画家的油画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东方意蕴和江南文化情致。在林风眠等第一代画家的影响和启发下,他们的学生第二代油画家的吴冠中、苏天赐等扎根江南地域,发扬林先生的中西融合的绘画思想,在江南地域文化的浸染下结合自己的个性创造出了新的富于东方情愫而又有着浓郁西方印象派油画特点的意象性油画作品。

三、江南油画的地域文化特征

江南油画的地域文化特征是江南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形成的,是受隐性的江南诗性文化精神和显性的文人画精神传统以及江南地域文化性格、审美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江南油画在现当代的发生发展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地域性、传承性特点,其特征鲜明地体现在文化内涵、审美趣味以及意象性形式语言上。

(一)江南油画的文化内涵

江南地域自古以来是老庄和道家哲学的发源地。道家和道教主张让人享受,富于世俗的生活情趣,恰合江南人的开放灵巧,讲究人生享受的特性。道家美学思想及道教文化融进了江南人的文化血脉,深深地影响了江南人的地域文化性格,使江南画家崇尚以审美自由为理念的诗性文化精神追求,间接地影响到江南油画家的油画创作。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是南宗画家的聚集之地,出现了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以及松江画派、虞山画派、金陵画派等在中国画坛上有巨大影响的文人画家群体和流派。现当代又出现了海派、新金陵画派、新文人画派等文人画家流派,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精神,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江南地域的这种文人画传统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到了近代传入本土的江南油画,使江南油画在发展之初就打上了文人画的烙印。

(二)江南油畫的审美趣味

1.去主题化的审美表现

在江南诗性文化审美精神的影响下,江南油画在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与传统文人画具有一脉相承的类似取向,他们中大多数画家生于斯长于斯,迷恋江南山水,喜欢以江南山水、人文景观和有江南意味的静物为题材作画,借景抒情,追求诗画意境,褒扬、批判或观照社会现实的主题性人物画较少。风景、景观言说的审美抒情性、无主题性和静物表达的寓意性、象征性恰合江南人地域文化性格和审美心理。

2.江南图式的意象呈现

意象这个古典美学范畴起源于《易传》中的“立象以尽意”这个命题,也就是说,借助于形象可以充分表达事物深层的含义。古典“意象说”的影响也体现在江南油画中,意象成为江南油画的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表现为对画面氛围和意境的一种营造。江南地区阴雨天气较多,直接日照相对较少,湖泊河流较多,水汽大,造成了江南温润迷蒙的景色、柔和的色调。江南油画家多以江南风景、景观入画,在“观物取象”的过程中,普遍,采取隐去体积、忽略光感的写意方法描绘南国自然风光和景物,创造出江南所特有的灵秀、诗意气质,体现出明显的江南意象图式。

3.充满诗意的画面意境

“境生于象外”(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是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意境”的一个初步界定,认为意境是独立于具体物象之外的精神空间,是存在于想象中的主观情境。传统文人画在表现具体物象时追求意境,在画中注重诗意的表达,讲究“画中有诗”,追求“象外之象”。江南油画在再现自然的时候也追求诗画意境,这种诗画意境的构建不纯粹依靠写意绘画手法、技巧或某种模式,而是根源于江南地域诗性文化精神和文人画精神的熏染,根源于江南油画家的学养,根源于江南油画家血脉中的江南地域文化性格。例如苏天赐在描绘富春江美丽的自然风景时着力构建诗画意境,营造出一种富于婉约唯美的江南情调的诗画空间,宛若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4.冲和温润的文人气息

中国传统文人画在绘画创作中追求清雅秀润、平和疏朗和平淡天真的意味,用笔上讲究笔墨韵味,崇尚“文”气和阴柔之美。而江南油画在传入之初就受文人画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江南人骨子里的江南地域文化性格的影响,作品中自然洋溢着冲和温润的文人气息。当代江南油画家群体大多是艺术学院的教师,或是画院的画家等,大多数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熟稔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在油画创作中不自觉地融入了文人画传统,创造出富于文人画精神有着冲和温润气质的油画作品。如盛梅冰的“太湖石”为主题的系列油画作品显现出浓厚的文人气质。

5.中西融合的理念

江南油画在油画传入之初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走出国门学习西方油画的第一代油画家他们大多具有深厚的国学和中国画功底,回国之后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中西融合的绘画实践。林风眠是一位中西融合的理论倡导者、实践者和开拓者,他把传统文人画的意境和技法与西方印象派的表现方法相融合创造出了既有油画本体语言特点又有着浓郁东方意蕴的油画样式。

(三)江南油画的形式语言特征

江南油画在隐性的江南诗性文化精神和传统文人画精神等的影响下形成了重意轻形、书法用笔、主观用色、以大观小、注重审美情感体验的油画风格特点。

1.造型

从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形神观可知,中国传统绘画不注重形似,讲究形神之外的“神”的刻画。徐渭说“不求形似求生韵”,石涛主张“不似似之”,齐白石追求“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江南油画吸收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造型观,把造型定位于对形式趣味的追求,在具象造型的基础上注入画家的主观情思,运用夸张、概括、抽象的表现手法,呈现出高度概括的、线面结合的、含蓄委婉的、不拘形似的意象造型特点。

2.用笔

传统文人画崇尚自然美,追求平淡天真,强调“偶得”的笔意,形成了“皴、擦、点、染、勾”等的用笔方法和“浓、淡、干、湿”的用墨方法,使画面呈现出沉着、秀雅、凝重、温润等不同风格特征。江南油画家把西方油画表现性语言的笔触、肌理等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技巧、线条表现语言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有中国传统笔墨趣味又有西方油画特色的油画作品,形成了江南油画的书写式笔法特征。如苏天赐的江南水乡题材的系列作品采用薄画法处理大面积的水面和天空,中、近景的树木、房屋采用厚涂的起承转合的线条和笔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和偶然性的笔触效果。

3.用色

在江南油画中,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追求单纯,多做减法,摒弃或减弱西方油画中的光色和光影的作用,在色彩的表达上突出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根据自己的偏好,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在作品中追求相对统一的简约凝练的色调,减弱甚至抽离色彩的对比,融入画家的个人性格气质,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感和作品风貌。如沈行工在江南风景题材的创作中将主观色彩发挥到极致,在他的作品中对绿色的表达有上百种形态。

4.构图

相对于西方油画惯用的焦点透视,江南油画有相对更大的自由。江南油画家借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画家的视点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画家在咫尺的画面上表达无限的画境。如吴冠中的组合式构图法将所有可能入画的景物和角度组合到一幅画里面去,他有时为了画一幅画要变换几次写生地点。

四、结语

江南油畫的地域文化特征是江南诗性文化精神、传统文人画精神以及江南人的地域文化性格、文化审美心理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在审美内涵、审美趣味以及形式语言上体现出典型的江南意象图式,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一。当然,江南油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何立足自身,突破局限性,实现自我飞跃,是江南油画家及其群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嘉健.南方文化和南方文学的素质[J].南方文坛,1988(3):12-17.

[2]张俊奎.江苏油画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J].西北美术,2016(1):72-74.

[3]尚辉.意象油画百年[J].美术,2005(6):40-47.

[4]余方林.浅论江浙沪当代油画中的文人画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刘永.江南文化的诗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6]汪小洋,周欣.江苏地域文化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7]刘士林,洪亮,姜晓云.江南文化读本[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余方林,男,汉族,江苏无锡人,文学硕士,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影视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学理论研究和西画技法研究。

猜你喜欢

油画家文人画诗性
卷首语
“文人画”里写春秋
载玄载黄 黔山为裳
当代青年油画家风景油画作品中形式感的突破
写物写心 真景真情
当代画家 胡石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我国女性油画家的作品研究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