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府地区狮鼓制作技艺及其传承

2018-05-14屠金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1期

【摘要】狮鼓是南狮表演时所用的伴奏打击乐器,也用于舞龙、武术和巡游。广府地区从事狮鼓制作商铺多以“声”字为标志,如广州的“全声”“浩声”、佛山的“德声”、江门的“金声”等,这些商铺都有三代以上经营历史,以及近年来创立的佛山的“佛聲”工艺厂,此类传统商铺经营范围是舞龙舞狮的相关产品,主打产品是狮头和狮鼓。本文在实地走访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广府地区广州、佛山、开平、东莞四市狮鼓的制作技艺及其传承情况。

【关键词】狮鼓;南狮(醒狮);“金声”;“全声”;“佛声”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流传一段记录佛山“80后”制作狮鼓艺人何宇斌的视频,名称是“佛山狮鼓“日不落”全靠他的一片痴心”,何宇斌从互联网推广公司辞职,同父亲一起打理生意,从零开始学做狮鼓,不但将佛山传统狮鼓制作的技艺继承下来,还对狮鼓制作技艺进行革新,并且在网店销售狮鼓,将狮鼓销售从线下发展到线上。

狮鼓是南狮表演时所用的伴奏打击乐器,也用于舞龙、武术和巡游。南狮也称“醒狮”,主要流传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以广东狮最具代表性,广东狮又分为若干流派,其中佛山大头狮最为普及,鹤山的鸭嘴狮(鹤装)次之,还有英德鸡公狮和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狮头造型色彩夸张,凸眼、大口、眉粗、短须、顶有独角。表演时通过夸张艳丽的造型和刚健顿挫的动作,刻画狮子的威武雄壮。南狮强调性格化,其狮头造型参照戏曲中的‘刘备面‘关公面‘张飞面等。两位舞狮者分别持狮头、披狮被,根据不同的狮头形象舞出不同的性格特征。”①

南狮伴奏以狮鼓为主,鼓声是南狮的灵魂,要求声音要清脆,不能太尖或者太闷。狮鼓常用鼓点有三星鼓、五星鼓和七星鼓三种。鼓声的强弱、快慢、急速与柔和,都根据醒狮舞的不同套路、不同动作而设置。“表演时,舞蹈步幅小、动作较为柔和细腻的,以‘三星伴奏,主要表现狮子喜、惊、疑、怒的神态;‘七星伴奏时,舞狮步幅变动大,动作大起大落,表现狮子英武敏捷、勇猛威武的气质形象。”②

中国舞狮分南北两派,南北两派打鼓的风格截然不同,相应的,鼓的形制也不一样。狮鼓呈圆桶状,内置弹簧,由鼓桶、鼓皮、鼓挽三个部分构成。狮鼓的鼓面是用整块牛皮蒙住,传统的鼓皮是纯黑色,再在黑色鼓皮上面“写花”(写字样、花样),通常写出产厂家的名称。狮鼓的大小不一致,通常由10-24寸不等。

狮鼓均为纯手工制作,制作程序比较繁杂,有拼板、刨鼓身、落竹弓、打箍、拉皮、打钉、上灰、沾布、上油漆、擦字等。鼓的制作过程如下:第一,选材,先选好的牛皮,以牛背、牛臀部位的皮为好,鼓桶的木料以榕树木为最好;第二,按照草图开板、砌模,磨滑鼓身,开鼓口,装鼓胆;第三,最后是拉鼓皮、下钉、上色、批灰,粘上鼓纸或彩布,制鼓完成。

从事狮鼓制作的商铺多以“声”字为标志,如广州的“全声”“浩声”,佛山的“德声”,江门的“金声”等,这些商铺都有三代以上历史,以及近年来创立的佛山的“佛声”工艺厂,此类传统商铺经营范围是舞龙舞狮的相关产品,主打产品是狮头和狮鼓。本文在实地走访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广府地区广州、佛山、开平、东莞四市狮鼓制作技艺及其传承情况。

一、广州大新路四家狮鼓店铺

广州市销售狮鼓的店铺集中在越秀区的大新路,早在解放前,大新路就因开设三、四十家狮头扎作及造鼓作坊而知名,解放后,大新路继承了濠畔街在乐器制售方面的地位,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乐器制售地。

清末民初,濠畔街经营的皮具是制作皮鼓的原材料,成为全城最大的皮鼓乐器制作坊市。清咸丰年间,濠畔街以经营牛皮鞋料出名,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有名的皮革手工作坊一条街。民国初期,濠畔街皮料铺有10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皮、熟皮经香港销往世界等地。大新路狮鼓制作行业由此起源,民国名店有“金声”“先声”“全声”“德声”等,其中,历史悠久的是“金声”,明末,“金声馆”乐器作坊在濠畔街开张,直到清道光年间,“金声馆”已开枝散叶出八家子孙作坊。当前,大新路有“先声工艺扎作店”“全声”父子“全声”和“浩声”四家经营醒狮用品的商店。

“全声”店主是钟家宝,继承的是其父亲钟国森的技艺,主要经营舞狮和舞龙用品,其业务范围包括:大小狮鼓、各种木鼓、剧团班鼓、龙船大鼓等。“全声”的店面一楼展示销售的商品,二楼有工人正在制作狮头和龙。钟家宝的大儿子钟文杰继承父亲的技艺,辅助父亲在店铺做经营。

父子“全声”店主是钟嘉超,他是钟家宝的亲兄弟,父子“全声”是从“全声”分出去。

“先声工艺扎作店”以制作狮头为主,店主们继承的是他们的父亲吴玉麒的工艺扎作技艺,目前主营舞狮用品,比如舞狮架、铜锣皮鼓、头牌罗伞、灯笼彩旗和各式佛头。

二、佛山“佛声工艺厂”

明清时期在佛山南海形成舞狮,明代中叶佛山南海已经有专门制作狮头和狮鼓的能工巧匠。海内外一致公认南海的舞狮内涵丰富,被奉为“南狮正宗”。佛山的狮头、狮鼓制作在广府地区最有影响力。打开京东、淘宝,狮鼓销售商铺都在佛山。佛山黎家狮第五代传人黎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家狮“彩扎狮头技艺”的传承人。

佛山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舞狮用品店铺是“德声”,目前已经不见踪迹。目前生产和销售做的好的是“80后”制鼓艺人何宇斌和他的“佛声工艺厂”。“佛声工艺厂”地处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的一个工业区,“这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鼓身,天花则挂满了水牛皮,这里做鼓的师傅一共8个人,何宇斌是最年轻那个”。③

何宇斌的父亲曾在佛山民间艺术社工作,单位改制后,他创业做红绸布灯笼。2009年,企业扩宽经营范围制作狮鼓,父亲邀请何宇斌回家帮忙,经过深思熟虑后何宇斌放弃互联网行业工作,跟随黎伟学习狮鼓制作技艺并打理“佛声工艺厂”。年轻的何宇斌会做十几种鼓,从小朋友玩的一尺二的小鼓到一米五的狮鼓都会做,此外还有戏曲中用的堂鼓、龙舟上所用的龙舟鼓等。何宇斌全面地继承了狮鼓制作的技艺,除了对鼓身造型进行改良,“他都喜欢在狮鼓或者狮头上做一些创作,做一些艺术精品出来,这几天他就在几个拳头大小的木鼓上,尝试做几个迷彩色的狮鼓,他希望自己也能够在传统的手艺中做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④和老艺人不同的是,何宇斌还将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相结合,一年卖出2500到3000个不同种类的鼓。

除了年轻的何宇斌,佛山还有两位知名的狮鼓制作艺人:叶四牛和周启轩。

叶四牛出自扎狮世家,家住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颜峰岐山村,他创立“四牛和声醒狮用品经营部”,主要经营狮头,除了扎作狮头,叶四牛还为狮队制作狮鼓。由于家族兄弟经营屠宰场,因此,叶四牛很方便获取牛皮来制作狮鼓。在工场里,叶四牛用自己焊做的校鼓器调制鼓面敲击出的声音。叶四牛制作的狮鼓和狮头一起,销售到西樵、里水、高明、鹤山等地方,被众多狮队所采用。

周启轩家住佛山市南海区联合社区大朗村,他19岁时跟随佛山禅城区狮鼓制作的师傅学艺,后开始了狮鼓制作,创立“南海大朗鼓乐厂”,至今已有20年,被村民亲切地成为“整鼓佬”。

三、开平“金声狮鼓店”

1888年,胡厚镰在开平市三埠区新昌永富路创办“金声狮鼓店”,生产经营狮头和狮鼓。开平是侨乡,“金声狮鼓店”的产品除在广东省内销售,还销往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因为江门是侨乡),深受这些地区醒狮队的钟爱。

金声狮鼓制作技艺现在已经传承至第三代,第三代传承人胡沃镒(1961-),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声狮鼓制作技艺)传承人。胡沃镒7岁开始跟随父亲胡立民在“金声狮鼓店”学做狮头和龙,16岁学做鼓,熟悉狮鼓制作的全过程,掌握全套技术,并且不断探索,创新狮鼓制作手艺。胡沃镒坚持手工制作,制作精美、造型美观、颜色艳丽、款式新颖,狮鼓声音洪亮,质量优良,独具岭南民族艺术特色。

20世纪80年代是狮鼓生意最为兴旺的时期,狮鼓供不应求。第三代传人胡沃镒将其发展成为制作龙、狮、鼓、锣、钹等龙狮道具店铺。该店目前制作狮子、龙和狮鼓三大系列、60多个品种。胡沃镒已将狮鼓制作的全套技艺传授给胡俊健和吴冬英,使该项目得以传承与发扬。

四、东莞大朗“昌华狮鼓工艺行”

大朗镇“昌华狮鼓工艺行”创办于1999年,店主是河北人万贡学,主要业务是做狮头,其次是狮鼓。16岁那年,万贡学从河北老家南下,经朋友介绍在佛山一家狮鼓厂里做学徒。“在佛山时常听说大朗这边舞龙狮麒麟的人很多,就想着来这边做。”⑤1999年,万贡学艺出师,到东莞大朗创办了“昌华狮鼓工艺行”。

大朗镇每年都会举行龙狮大赛,大井头社区的舞龙和巷头社区的舞狮更是久负盛名,大朗每个村都到“昌华狮鼓工艺行”买过狮鼓工艺产品。短短几年,凭借狮子制作精美、颜色艳丽、款式新颖、价格适中,“昌华狮鼓工艺行”的生意做得很好。如今,万贡学制作的狮子过半出口海外,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

五、总结

通过走访了解,近年来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的舞狮用品行业搭上顺风车,也愈发好做,订单蜂拥而至。然而,掌握舞狮用品制作技术的师傅普遍年长,年轻的工人招不到,因为做这个工作太枯燥,工作环境差,与社会不够接轨,想维持正常运营只能靠家人帮衬。像何宇斌这样,有文化、对传统文化有感情、能够身体力行全面掌握技艺的年轻人实在难得。

通过走访发现,大新路的乐器店从传统的店坊合一逐渐转型为以销售为主。四家醒狮用品商店的产品主要销往本省和广西省以及港澳、东南亚和欧美的华侨。由于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目前这些经营舞狮用品的店坊只制作部分产品,像狮鼓这样不适合在小空间内制作的产品都是从别处进货,或者委托他人制作。

注释:

①邹博主编《中国国粹艺术通鉴·音乐舞蹈卷》,北京:线装书局,2011年,327-328页。

②同①。

③欧阳云蔚《“80”后学做狮鼓8年,利用网络将佛山“声音”销往国内外》,《南方都市报》2017年4月20日。

④同③。

⑤程玮坚《民间手工艺人王贡学立足大朗编织“狮鼓”梦想》《东莞日报》2011年8月3日第C03版。

作者简介:屠金梅(1982-),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岭南传统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