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古滇青铜要器中造像艺术与布局手法的研究

2018-05-14曹丽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青铜器

曹丽芳

【摘要】《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是云南省博物馆的固定陈列品之一,其中收藏的“牛虎铜案”、贮贝器、滇王编钟等,再现了古代滇人的服饰装扮、祭祀活动和歌舞乐器。云南省博物馆2018年8月初开展了古滇主体青少年创意坊夏令营活动,借助于这一活动,笔者近距离观赏了这些珍贵的青铜器,也对古滇青铜器的造像艺术和布局手法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关键词】古滇国;青铜器;造像艺术;布局手法

【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古滇国中国古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王国,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是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历史成就。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古滇国青铜器,从目前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看,主要有铜鼓、贮贝器、铜扣饰等几种,不仅作工精良,而且在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上都与以往出土的青铜器有很大不同,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分析青铜器上的造像艺术和布局手法,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古滇国的历史、文化也有重要价值。

一、古滇国及青铜器的概述

古滇国大约存在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主要控制区域在今云南省的中、东部地区。古滇国的主要民族有越人、羌人、濮人等,其中以青铜器最为出名。从目前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来看,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主要有铜鼓、贮贝器和铜扣饰几种。此外,还有大量以青铜作为主要材料的兵器、生产工具等。铜鼓分析这些青铜文物可以发现,铜鼓、贮贝器的表面大多有精美的浮雕或圆雕装饰,或是描绘祭祀活动,或是展现战争场景,内容丰富,地域特色明显。借助于这些青铜器上的图案、装饰,也能够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古滇国的人文历史提供参考作用。

二、古滇青铜器的主要造型及功能

(一)铜鼓

古滇国是一个宗教信仰十分浓厚的王国,祭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而铜鼓则是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器物。铜鼓的原形是铜釜,是一种圆底、无足、敞口的大型炊具,铜鼓可以看做是铜釜的“缩小版”,这也体现了古滇人对于食物的尊重,希望通过铜鼓祭祀,祈求神明保佑他们衣食富足。后来,铜鼓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铜鼓的体积进一步缩小,且逐渐演变为一种打击乐器,仍然在宗教活动或祭祀仪式上使用。大约在秦汉时期,铜鼓开始逐渐向大众化发展,成为一种常见的乐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古滇国宗教的分化与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贮贝器

古滇国没有铜币和金银,仍然使用贝壳作为日常交易的主要媒介。贮贝器就是用来存放贝壳这种高价值货币的器物。云南省博物馆陈列的贮贝器按形制大抵可分为桶形贮贝器、束腰筒状贮贝器、铜鼓形贮贝器、铜鼓贮贝器、和异性贮贝器等不同的类型。这些贮贝器除实用价值外,还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审美性。尤其是贮贝器的器盖之上,采用分铸再焊接的手法,装饰了许多立体雕像,极具写实性,内容涉及纺织、狩猎、战争、祭祀等许多方面,场面大,人物多,雕琢细,是古滇国社会历史的真实缩影。

(三)扣饰

滇国青铜器中有一种特殊的器型,被誉为“云南青铜器中的一朵奇葩”,这就是扣饰。扣饰是古滇人的一种装饰品,背面有一个矩形的钩扣,便于悬挂在衣服或者器物上,起装饰作用。在云南古代青铜器家族中,扣饰属于小件器物,却拥有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并从实用的传统中解脱出来,演变成另一种新鲜活泼的生命。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等丰富的造型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浮雕、镶嵌、鎏金、分铸、焊接等一系列工艺技术的使用,尤其是浮雕工艺的大范围使用,使得器物的装饰效果和艺术表现力大为增强。古滇国艺术工匠们巧妙地把自然界的生存状态、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以及思想感情中的某个瞬间抑或某一次心灵的波动融入作品中。尤其是对自然界中动物之间搏杀与猎食场景的展示,生动、自然、逼真,感染力极强,令人目不暇接,荡气回肠。

三、贮贝器上的造像艺术

(一)祭祀与战争场面

祭祀贮贝器中的群体人物活动场面,表现了远古青铜时代“原始的全民性的巫术礼仪变为部分统治者所垄断的社会统治的等级法规”的社会状况。在这种崇拜意识的状态下,器物上的群体人物造型情态“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的器物造型,极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个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战争场面叠鼓贮贝器”表现了氏族部落之间的吞并与战争场面,在这里,屠杀掠夺成为扩张势力的手段、暴力与征服成为赞扬的功绩而被记载。

(二)社会生产与生活场面

贮贝器上人物形象与活动场面,反映了当时滇国社会生活的缩影,如纺织、狩猎、纳贡、播种、驯马、养殖等记录了滇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及习俗。从“纳贡贮贝器”上有7种不同民族向滇国纳贡的图像,可了解滇国当时对邻邦的震摄力;从祭祀、诅盟、纺织场面的贮贝器上的主祭人多为女性图像,说明当时滇国社会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结构特征。

四、贮贝器上人物场景的布局手法

(一)有明确的主题

在诸多青铜器中,贮贝器是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物之一。在不同类型的贮贝器上,刻画的主题内容也有很大差异,并且从现阶段博物馆陈列的贮贝器来看,其内容各不相同,且生动形象。例如,祭祀贮贝器主要记录不同时期,古滇国重大的祭祀场景;纺织贮贝器、驯马贮贝器,则主要反映了古滇国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景。另外,在贮贝器的装饰上,也根据记录内容、结构形式的不同,体现出个性化的差异。例如战争贮贝器外部以浮雕刻画战车,驯馬贮贝器则刻画了动物纹等。正式由于贮贝器上明确的刻画主题,才使贮贝器的价值显得更加珍贵。从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了解古滇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渠道。

(二)刻画细腻,内容丰富

在一些以人物群体活动为主的造像中,虽然贮贝器的表面面积有限,但是并没有因为幅面的限制而造成人物模糊。相反,这些贮贝器上的群体人物,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全部都表现的形态各异,增加了贮贝器的艺术价值。匠人通过调整雕塑尺寸的大小,将这些人物、器物、动物等井然有序地布置在贮贝器上。例如,在“诅盟贮贝器”上,包括人物、动物、器物在内,共计有127个,这些人物有大有小,车、马、鼓等器物错落分布,通过观看器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看到了盟誓当天一片忙碌和热闹的景象。在如“祭祀贮贝器”,上面共计有35人、2匹马和祭祀柱1根,人物形态各异,且有明显的职业特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分辩出有主管祭祀的祭司、有挎着竹篮的农民、有背着袋子的农民等。

(三)协调性强,个性突出

博物馆陈列的这些古滇青铜器物,虽然体积上有大有小,但是十分注重整体布局,并不会因为器物大小的限制,使装饰上变得简陋。通过合理布局,使得青铜器物整体匀称,增强了画面感。其协调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态与静态相协调。虽然贮贝器上的人物、动物等形象都是静态的,但是通过人为的刻画,仿佛是在一瞬间将动态画面进行定格,整个场景有浓烈的情节氛围。例如“纳贡贮贝器”中,有的动物作仰天长啸状,有的动物作行走状,活灵活现,达到了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二是整体与局部相协调。这些不同类型的青铜文物,无论是从整体上看,还是深入到细节上,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五、古滇青铜要器人物造型的表现形式

(一)人物场景布局的力学形态

在古滇青铜器的场景布局上,对于人物造型和安排有较为熟练的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均衡式布局,从俯视角度观察这些青铜器,可以发现以对称轴参照线,上下、左右的元素(包括人物,器物等),均保持相对平衡的分布。这一特点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杀人祭鼓贮贝器”,从俯视角度看,将圆形的贮贝器等分为四块,可以发现四个区域中元素的数量分别是8、9、8、10,大体上相等。另外,从这些元素的体积上看,虽然单个元素的体积有大有小,但是从区域来看,上下、左右保持对称,在视觉上达到了“重力平衡”的效果。这一人物常见布局特点在其他古滇青铜器上也有表现。第二,向心式对称,在圆形青铜器上表现的尤其明显。从俯视视角看,人物、器物的正面均朝向青铜器的中心。以“纺织贮贝器”为例,器物中的六名贵妇,均“背靠外,面朝里”,以器物中轴线为参照,均衡布置。

(二)扣饰浮雕图案的表现形式

扣饰的类型主要有浮雕、圆雕、镂雕三类,由于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因此扣饰的体积一般不大。从扣饰构图上看,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规则纹样,主要以常见的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为主,这类扣饰的特点是对称分布,便于进行刻画,有较强的观赏性。扣饰的表面或边缘位置,常常加上一些规则的纹样。例如水纹、动物纹等,增加装饰效果;二是自由纹样,常常使用夸张的动作,例如“虎牛搏斗扣饰”中,器物表现了虎牛搏斗的场景:虎咬住牛的前腿,牛以尖角刺破虎之腹部,并使虎肠流出……古滇国艺术工匠们观察仔细,把自然界的生死瞬间搬上了艺术作品。

六、博物馆推广和宣传古滇青铜器的主要途径

近日举行的古滇主体青少年创意坊夏令营活动,为青少年学生近距离观赏这些来自数千年前的珍贵青铜器提供了机会。博物馆今后也要多开展类似的展览活动,既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近距离观察和深入了解珍贵文物的机会,又能够间接地达到宣传效果。可以从以下几种渠道开展推广与宣传工作。

(一)提高馆内青铜器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

针对青铜艺术品,要想做好宣讲及管理工作,应先对青铜艺术品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包括讲解员、宣教员等,要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首先,优秀的青铜要器讲解员要通过细致和详尽的讲解对观众传递古滇青铜文化价值和意义,博物馆内的陈列一定要经过细致的考查,不能够随意地进行编造,或者是随意捏造历史。讲解员要有耐心,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还必须具备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底蕴,才能够胜任讲解员的工作。博物馆的宣传推广工作一定要加强,一定要予以重视,因为它是和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其次,博物馆的宣传推广人员可以为受众进行周到的服务和有效的讲解,博物馆的周到服务,会经过口口相传,吸引大多数的观众,优质的服务方式可以提升青铜文化的宣传效果,从而收获较好的评价。

(二)线上与线下同步开展青铜要器展览活动

定期开展青铜文化专题展览活动,能够让那些热爱古滇青铜器的游客有机会系统性地观看这些珍惜的文物。根据以往的活动经验,很多游客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时刻关注博物馆的展览信息,容易错过展出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博物馆方面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提高青铜要器展览活动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进来。例如,利用省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电视台、广播等媒体,在展览活动开始的前1周左右,进行广泛的线上宣传。这样就让游客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本次展览活动。同时,配套地做好线下服务工作,带给游客良好的游览体验。这样,在今后再举办类似的展览活动时,游客也会更愿意参加。

(三)多元筹资,为博物馆宣传工作提供保障

博物馆的宣传与推广,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持续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确保这些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有机会欣赏这些珍贵的古滇青铜器,博物馆方面要拿出专项资金,为这些工作提供物质支持。目前来说,省博物馆主要的筹资渠道除了政府拨款外,还有以下几种:第一,社会募捐,包括个人、企业或公益组织等;第二,展厅出租,包括展品租借、报告厅出租等;第三,充分利用馆内资源,例如出版博物馆刊物、互动体验设施等。近年来,博物馆游客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通过多元方式筹集资金,在提高宣传和展览质量的基础上,也能够带给游客更加完善的游览体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推動青铜文创产品开发

博物馆开发青铜文创产品,一方面能够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古滇青铜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博物馆带来一定的收益,并将这部分收益重新投入到古滇青铜器的展览、宣传等工作中,不断提升古滇青铜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例如,省博物馆可以与专门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博物馆可以提供古滇青铜器的照片和尺寸参数,企业可以制作等比例大小或缩小版的古滇青铜器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在展览活动或博物馆官方网站上销售。此外,博物馆还可以将古滇青铜器的图案印在背包、衣服上,或是制作带有古滇青铜器图案的书签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文创商品,既可以帮助博物馆分担一部分资金压力,又可以起到宣传,推广效果。

(五)推动古滇青铜文化走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

调查发现,省博物馆的游客中,学生群体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其中既有自发组织的大学生群体,也有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的中小学学生。省博物馆可以定期举办“古滇青铜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近距离观赏这些珍贵的文物。此外,配套开展于古滇青铜器相关的文化活动,例如“古滇青铜器保护与利用”演讲活动、“我眼中的古滇青铜器”校园作文大赛等。类似的,还可以开展“古滇青铜文化进社区”“古滇青铜文化进基层”等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热爱古滇青铜器。

七、结语

古滇青铜器在我国青铜器历史中有重要地位,通过观察云南省博物馆的《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我们可以对古滇青铜器的造像艺术与布局手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这些青铜器了解古滇人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活动,感受古滇青铜器独特的魅力和珍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建国,宋志文.云南古滇青铜文化的延续——云南青铜器动物造型变化与重塑探讨[J].科学之友,2013(4):113-115.

[2]张庆贺,卫乐乐,余诗敏.古滇国青铜器的美学特征[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93-95.

[3]董红娟,龚萍,和耀丽.面向滇王国青铜器的3D可视化研究——以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7):79-83.

[4]邓启耀.铸像民族志——古滇青铜器呈现的历史现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2-24.

猜你喜欢

青铜器
青铜器的养护修复分析
动物园里有青铜?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青铜器收藏何时见天日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商周青铜器集粹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