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18-05-14马津

北方音乐 2018年2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音乐教育

【摘要】我国有着几千年的礼乐教育传统,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音乐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审美修养形成,对他们成长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无疑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现在有些未成年人的德育素质下降,犯罪率逐年攀升,解决未成年人的德育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成为我国教育实践中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旨在帮助人们揭开音乐促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原因、途经,提供研究实证、对策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功能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个重要而又热门的话题值得社会来关注。通过学习音乐,可以引领未成年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可以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可以健全未成年人全面均衡的发展。这个问题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音乐能净化学生的纯真的心灵

我清晰地记得,在童年时代每当伴着清脆的上课铃声,踏着熟悉欢快的旋律,精神抖擞地走进音乐教室的时候,大家的心里像乐开了花,激动和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音乐教师出众的表演才能使大家对童年音乐课的那段美好时光至今历历在目,成为难以忘怀的甜美回忆。音乐如同水中荡起的涟漪是那样触动孩子的心弦,令人回味无穷。教师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鼓励孩子热爱音乐,让其更加自信与快乐;应该用鼓励的话语去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其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应该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其个性张扬,身心得以发展。真诚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敞开心扉尽情地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

(二)音乐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学习音乐的道路并非是平坦的,每当在电视上看到残疾人艺术团演员们的演出时,都会让观众感觉眼前一亮,他们精彩绝伦的表演犹如早晨的阳光,充满着朝气与希望,温暖着人们的心田。例如,《星光大道》的年度总冠军盲人歌手杨光和“千手观音”的主角邰丽华。他们从小都是残疾人,但是他们凭着对音乐和艺术的执着追求及自身顽强执着的精神,最终取得了战胜平常人的荣耀。正是因为他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所以他们心理不自卑,不向命运低头,勇敢地面向崭新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他们同样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通过事实证明,音乐能引起人心灵深处的共鸣,对于提升人的气质和品位是卓有成效的。可见,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对情商的培养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音乐能激发未成年人的潜能

在想象力发展方面,音乐能开启孩子对无穷未知世界的理解和想象。由于孩子天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对音乐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用标新立异的想法去展现别具一格的风格。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大胆想象,不要局限思维,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自由探索,自由活跃,这正体现了音乐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在审美能力提高方面,音乐审美感的发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要鼓励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和展现美。音乐艺术应以审美为出发点,通过不断欣赏音乐、演唱歌曲和演奏乐曲来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

在创造力发展方面,由于孩子思维层面的特质及人生阅历的不足,天真可爱的他们喜欢异想天开。教师应该鼓励孩子敢于大胆探索,扑捉灵感,挖掘自身的潜能,以此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得他们享受创造性所带来的成就感。

在协调能力培养方面,当孩子开始识别乐谱进行演奏时,他首先通过视觉看乐谱中的各种标记和音符,短时间内传输到大脑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收指令后通过整合、反馈等功能瞬间发出指令,支配四肢做出触觉的弹奏。通过这一系列的感觉统合演奏过程,不仅发展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敏捷性、洞察力、理解力和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

(四)音乐能提高未成年人素养和生存技能

1.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

音乐是心灵沟通的纽带,是孩子友谊合作的桥梁。在音乐表演中,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参加到齐唱、齐奏、合奏、合唱中,这就是团结协作精神的体现,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必须无条件地一切行动听指挥,他们会遵守纪律,全神贯注,齐心协力,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出色地完成演出任务。孩子通过学习音乐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之间通过共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科学方法,总结成功经验,分享胜利果实。

2.增強自我调节的能力

音乐是改变孩子情绪的润滑剂和调节剂。每当心情高兴的时候,听一些欢快的乐曲会倍感放松,陶醉其中,压力会随之被释放。每当心情沮丧的时候,听一些清新优美的乐曲,烦恼与忧愁会随之烟消云散。音乐是最直达人心的听觉艺术,它可以增强孩子修身养性的自我调节能力。

3.抵御外界诱惑的干扰

外界多种诱惑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一旦自制力放松,就会偏离正常的运动轨迹。音乐有利于帮助他们调整自我,抒发情感,积极向上。音乐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问题,可以提高他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可以帮助他们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这就是音乐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二、音乐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渗透途径

(一)把握音乐作品中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不论哪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深受感触有感而发的,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和人文科学精神的浓缩,是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尤其是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作者对当时社会经验和感触,一定会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如初一音乐教学歌曲《保卫黄河》,歌曲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气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这首歌曲时,除了培养学生独立欣赏作品的能力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灵魂和优秀作品的洗礼和熏陶。

(二)从作品的风格入手,在教唱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它可以充分调动官兵革命积极性和顽强杀敌的决心,具有极其强烈鼓舞士气的功能。在和平年代,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红遍大江南北,更加激发了全国人民英勇奋战、开拓进取的雄心壮志,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光辉前景的必胜信念和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从而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著名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以一曲《芬兰颂》,使他不仅成为一位伟大作曲家而受人尊敬的公众人物,他死后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芬兰的人民群众可能已记不清谁当过他们的总统,但是在他的乐曲中倾注了他深深的爱国之情,才能够引起芬兰人民的强烈共鸣。还有最具有说服力的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它让全国人民永远牢记,经过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实践的检验,这首歌已经证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灵魂的体现。可见,教师在歌曲教唱中,深入分析歌曲所含的多元因素,向学生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环境,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热爱,必定起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深入研究音乐教材,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钻研音乐教材中每节课的内容,深刻理解把握课程的目标方法。如果教学内容过深,特别是器乐曲和戏曲内容是教学的难点。突出民族性是好事,更要体现时代精神。让未成年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以艺术的魅力诱发学生的美感,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应加强戏曲的学习,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最经典的符号。同时,还可以通过剧目去体味字正腔圆,板眼尺寸和特有的韵味。甚至还可以通过其舞台表演的实况录像及其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真切领略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功夫。戏曲艺术是中国民族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与戏曲相关的音像(包括唱片、磁带、录像带、CD、VCD、DVD等),图片,美术(脸谱、戏画等),工艺(包括服装、道具等)。文化演出等产业在国内外拥有广阔潜在市场,开发网上的“戏曲经济”既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还可以支持网络戏曲的生存和发展,即创造了社会效益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四)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课程优质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优质资源,真正实现自主性选择模式的开启。戏曲和互联网结缘,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科技的结合。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戏曲文化,渐渐加入到剧场观众的行列。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戏曲搭载网络的这一媒体快车,无疑对戏曲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总之,戏曲网络资源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戏曲发展的需要,也是网络发展的需要。

(五)营造优雅温馨的班级环境

班级体是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进入社会大家庭的的途径之一,也是育人的重要因素。班主任作为集体的总设计师和管理者,如何创造性地构建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班级环境,是一项紧迫重要的工作。课堂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讲文明,懂礼貌。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学生的灵魂,有着长期性,思想品德贵在日积月累,不宜操之过急,侧重潜移默化熏陶,音乐能使人身体健康,永远快乐,去除疾病,延年益寿。

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悦、和谐安全的班级环境,让学生自由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得到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名师的课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感觉。所谓深刻,意味着能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能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我们的课堂才会让人怦然心动,才具有曲径通幽、起伏跌宕、峰回路转的魅力。

三、音乐教育对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操

思想道德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是音乐家们最基本的做人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崇高的理想信念,他们热爱美好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对音乐充满美好向往和追求真理的信念。他们自身有一个自爱、自尊、互爱、互尊、谦虚、求实、奋进的内心丰富世界。他们待人处世既有鲜明的情感,又有理智的平衡,既不见风使舵,又不我行我素危及社会公益。音乐教育为未成年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遇,通过他们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达到了自我成长。未成年人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来自不同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的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是音乐教育必须全面考虑的。自我反思,自我提升,服务社会。音乐教育既是艺术教育,更体现了伦理、道德诉求的社会事业。找到自己所归属的精神家园,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辯是非。未成年人学成之后回报父母,服务社会。

(二)有助于健全未成年人的人格发展

音乐教育不是一门孤立的、封闭的学科,音乐教育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最好的,最全面深入地反思工作,深层阐释。思维活跃,饱含深情。对未来发展的示范作用,点滴心得感受,显而易见,将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放在首位,只有一个人健全和品德高尚的人将来才能对社会和国家真正有用。音乐教育具有社会性、情境性,他们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断克服重重障碍,有效地、宽容地与他人共同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而做好必要的准备。音乐教育要探究道德的、心理的、社会的问题技巧,关注未成年人心灵的拓展和人格的发展。音乐实践要充分肯定音乐的意义和文化的影响。

(三)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未成年人接受不同形式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做有文明、有道德的人,增强本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去看望老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们表演精彩音乐的文艺节目,展示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促进未成年人积极健康的发展,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感。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突出,开始对内心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熟悉了自己的个性特点,选出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对自己严格要求有了很高的自觉性。在课堂中他们的注意力非常持久,而且高度集中。能够对复杂的疑难问题独立解决,已经达到了成人发展水平。

四、结语

音乐教育能够帮助未成年人抓住机遇并从中获得好的利益。音乐教育能够培养未成年人在不同情况下都可以有效发挥个人习惯、品质和性格。音乐教师不能将精力仅仅放在培养未成年人的音乐素质、审美情绪甚至音乐技能上,至少我们必须关注那些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音乐情感体验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音乐教育是一项道德伦理事业,我们要关心未成年人,尤其与未成年人的性格、特征、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看法的转变有关。同样,音乐课程、音乐学习、音乐评价和音乐研究方面受到的挑战,这将会在音乐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得以全面的体现。未成年人要对未来充满热情,随时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勇敢去做,具有策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面对最艰巨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东风.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2]马东风,田园.音乐教育理论与教法新编[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4.

[3]余丹红.音乐教育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5.

[4]袁善琪.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教学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6]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7]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马津(1983—),男,200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1999—2002年,定期去天津音乐学院学习,师从于尹嘉元老师,专项学习萨克斯。2002—2006年,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学习萨克斯专业,师从荀海波老师,在校期间,接受了严格的专业训练,并掌握了先进的吹奏法,奠定了良好的音乐感觉和扎实专业技能。2003年参加了由世界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教授担任指挥、艺术总监的厦门大学交响乐团,担任木管声部演奏任务,获得了大量的乐队演奏经验,专业和乐队经验进一步提高。2006年任职于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担任萨克斯管演奏和管乐团教学工作,2009年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2015年10月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进修。

基金項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音乐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760053)。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音乐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审判实证研究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